吴磊
摘要:当代教育特别强调素质教育,而德育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在校的老师是处在行政部门,亦或是教学前线,都必须掌握初中德育的特点和规律。其中德育中的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素质教育当中的重头戏。理解这一原则的概念定义,从实际案例中融会贯通,力求将德育更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德育;尊重;严格要求
现在的初中生,由于受时代以及青少年成长的心理特征的影响,教师的尊重和赏识是促进他们进步的重要因素。下面我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几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概念理解
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德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尊重、信任学生与逐步对学生提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
我们总说要想他人尊重你,首先要学着尊重他人。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必然以尊重为前提和首要条件。尊重学生就是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他们的能力,体现在课堂和平时的方方面面;嚴格要求,就是对学生进行的管理和教育都必须严格。以尊重为前提,以严格为过程要求,必然使得师生关系和谐自然。
每个人都具有自尊心,都需要得到尊重。只有受到尊重和信任,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师生之间,很多教师往往都存在思想的误区:认为自己是老师,自身的身份地位决定着高高在上的形象,所以在与学生的交流相处时,态度高傲,甚至将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强加于人,那必然会使得师生关系冰封千尺。只有以尊重为前提,让学生从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中感受到自信心的不断增强,从而成为思想转化的内部动因和催化剂。“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都是源于没有给予尊重。因此,尊重、信任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也是教师的教育态度问题。
教师只有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育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也是师生关系友好桥梁建立的基石。但尊重、信任学生必须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热爱、尊重学生,必然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爱中有严,否则就会变成娇宠护短,放任自流;严格要求,必须以尊重、热爱为前提,严源于爱,否则会变成无理、无度。因此,严格要求与热爱、尊重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对我们所不尊重的人,不可能提出更多的要求,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出很多要求的时候,在这种要求里也包含着我们对这个人的尊重。”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在我看来育人更应该放在首位,师生关系的正确处理,也是以身作则对学生人际关系教育的有效契机。
二、理论联系实际,师生和谐共处
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在实际中运用中,曾让我尝到了教育的成就感。班上有一名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的男生。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对他印象深刻,斜背着书包,坏坏的笑。当时我就在心里头想:这个男生恐怕不是“省油的灯”。果不其然,开学两周,关于他的“举报”就已经不绝于耳。班主任也常常向我说起这个学生的种种“劣迹”,或是恶作剧戏弄同学,又或是上课调皮捣蛋。对于班干部的种种约束他总不放在眼里,班主任的谈话也只是表面功夫,当面好好答应,走出办公室就将规矩抛到九霄云外,班主任很是头疼。奇怪的是,作为副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从来没有见到在我的课堂上他有任何那些调皮捣蛋的行为。班主任总笑我给他吃了“灵丹妙药”。
我也没有觉察出有什么不一样,直到有一次写作《我的老师》,看到他的文章,我总算是找到了原因,原来就是由于一件小事。原来这个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成绩一直落后,同学们都经常笑话他,老师也不太关心他。开学的第二周的一个早自习之前,往教室匆匆赶去的我,见到了同样急匆匆的他的身影。一问,原来是寝室今天他值日,弄完卫生就到了早自习的时间了,早饭都没吃的他就只有往教室赶了。我一听,把他带到了办公室,给他冲泡了一杯牛奶,塞给他一个面包,叮嘱他几句就到教室上早自习去了。没想到这一个举动竟然融化了这个孩子幼小的心。在作文中他写道,成绩倒数的他从来感觉不到在学校里有人尊重他,关心他,是我的那一份“爱心早餐”让他感受到了温暖。
借着这个契机,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将班上的规矩好好地教给了他,并且表明了自己对他好好表现的期待。慢慢的,办公室里少了他挨批评的身影。
这个事情对我自己的触动也很大,从教时间不长的我,总把学生做自己的朋友一样真诚相待。认真倾听他们的每一次讲话,分享他们的成长趣事,尊重他们,没想到这竟然也是一种催化剂,将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紧紧联系。
而事实上在学习上,我是很严厉的,对于每一次课堂和作业我都有严格的要求。但是这似乎并不能疏远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习上严厉,生活中平等,我和我的学生们就这样和谐共处。
三、总结反思力争进步
培养学生的自信让自信成为学生成功的精神支柱,助推学生迈向前进的动力和成功。赏识肯定了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到兴奋,感到满足,从而信心百倍。歌德曾经说过:“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研究表明,学生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和学习中培养起来的。
理论往往是源于实际,指导实际的。在处理师生关系上,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是一个航向灯,指引着正确的方向。唯有遵循这一原则,才能让师生关系大放异彩。而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首先,教师要热情关怀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因为尊重、信任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尤其是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用爱心来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教师只有热爱、尊重、信任他们,才能激起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使他们不断进步。其次,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应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适当。要求合理正确,是指要求要合乎道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切合实际令人信服;要求明确,是指德育要求易于被学生掌握,便于记住和履行;要求适当,是指要求严得合理,是学生可以做到的。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或是无理要求,都会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最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必须坚持贯彻到底。在贯彻执行对学生的各项要求时,要督促学生完成,不能迁就、姑息、朝令夕改和放任自流,否则各种要求就会失去教育力量,教师也会失去教育威信。
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师生关系的友好桥梁,相信只要有心,师生和谐相处定会使得教育效果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