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培养

2014-10-21 19:44古振明
素质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合作精神意志力体育精神

古振明

摘要:体育需要一种精神,那么教学观念就要转变,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有效途径,对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看体育教师如何去引导,去运用,去挖掘。

关键词:体育精神 拼搏进取 意志力 永不服输 合作精神 心理素质

最近有一个广告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是这样写的“你还在坚持梦想吗?有一群人为奥林匹克训练,却从未上过奥运领奖台。他们不会在大街上被认出,没有人记得他们的汗水与付出。但他们一直坚持默默无闻。用整个运动生涯追寻梦想。也许拿不到金牌,但每一枚金牌背后都有他们的坚持。他们,是我们的英雄。”这样一则广告语引起了我的共鸣。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获胜者,关注奖牌,却忽视了那些虽没垂名史册却也为此默默奉献付出的无名英雄。在索契奥运会期间,推出的这样一则广告或许会带给更多人沉思。那么是什么让我们脑海中的体育精神被奖牌、被冠军捆绑?难道只有最终取得成绩才值得我们称赞吗?

在我看来真正的体育精神是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跌倒了再爬起来再继续,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胡适曾说:“运动是一种教育,是一种训练,不是一种游戏。”转变体育观念,真正的让体育成为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让体育精神成为一种良好的教育,这才是我们的出发点。那么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呢?

一、首先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

体育教学,不能只是在单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或单纯的身体锻炼的低层次上发展,而要更高层次的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基于这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在此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旺盛的生理期,也是塑造强健的体魄和匀称的体型的关键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尚未定型,自身存在一些问题:自我意识强,国家、集体观念缺乏;文化基础差,缺乏进取精神;易受外界消极因素影响,缺乏自信心;盲目产生自我优越感,缺乏公平竞争精神;不善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缺乏协作意识等。 而且初中生易产生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对一切都不愿顺从,常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是他们的内心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教师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有所变化。童年时,对父母的依赖更多的是在生活上,初中生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从父母、老师那里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中学生的这些变化,这对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有重要意义。

二、引导学生激发体育学习动机。

所谓内部体育动機,一般指参加体育活动者认识到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并由其活动的内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内部体育动机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在心理力量,是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强大动力。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掌握合理激发和利用学生内部体育动机的策略,引导学生对体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产生兴趣,着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调整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持久从事体育活动,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效益达到培养意志力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标在教学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合作才能实现共赢,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由于现在多独生子女,习惯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合作意识淡薄,这将是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成功的一种障碍。单纯的教学中又很难培养合作精神,它可以通过某种活动,通过人与人交往,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和对各种结果的经历,以及成功共同承担的关系去培养,体育教学能有效的将活动和教育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是培养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体育课堂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分组活动,或者开展一些团队活动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如何去合作,学会在活动中互帮互助、包容他人。

四、培养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

现在的学生,总喜欢故作老成,对一切事都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缺少青少年的那种“血性”,那种拼搏进取的精神。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竞赛对抗的形式,激起学生内心的拼搏心、进取欲。相信这要比口头教授要有实际意义。这种精神是永不满足、不断发展、挑战自我的超越精神,而这种拼搏进取精神也能“迁移”到其他的学习生活中,更会激励着中学生为实现自己崇高的理想而不断奋斗,鼓舞着他们尽最大努力向新的高峰攀登。

五、在比赛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现在的健康不仅是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但从社会上报道的许多学生遭受到一些挫折就轻生的事件来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运动能使人变得阳光豁达,在运动中也能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培养学生善于承受挫折与压力的素质。在比赛中,有胜利就有失败,胜利了人人都高兴,但重要的是在失败时能保持一种坦然,能接受失败的结果,并不气馁放弃努力。其次,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是很重要的,如果在开始的小失利中就萎靡不振,那么只能与成功擦肩而过,相反的,若能及时调节自己的心态,也许就会有反转的可能。不论在体育运动中还是在生活、学习中,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更是在学生日后的人生道路上重要的伙伴。因此,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不论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还是拼搏进取的精神,或者是良好的意志、团队合作的精神,这些都反应的是体育精神的一方面。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并不能在一朝一夕形成,体育课或者体育活动只能是一种途径,教师耐心的教导与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取得长久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教育心理学》(M)(美)J.M.索里、C.W.特尔福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 P123

【2】 《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 毛振明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P35

【3】李京诚.身体锻炼心理某些领域的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3):42- 47.

【4】卢忠谨,邵华.关于“体质教育”思想实践的特点与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95-97

猜你喜欢
合作精神意志力体育精神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Willpower 意志力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意志力也要用在“刀刃”上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渗透幼儿意志力的培养
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