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函
摘要:本研究考察了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各种课程模式,针对目前各方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提出了“职业化大学英语CBI课程模式”,并对课程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给出了研究者的选择,对高等职业教育大学英语课程模式建设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大学英语;职业化;课程模式;CBI
一、职业化CBI模式英语教学内容要求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内容教学法)理论的核心是: 如果能基于某个学科知识来进行语言教学,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将外语语言技能学习同知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语言习得效率往往会大大提高[蔡基刚,2011]。
再具体而言,通过职业需求分析之后得出了英语岗位技能列表,这些英语技能要求学生应掌握哪些英语知识呢?通过调查和归纳,本研究总结出了职业化课程对英语知识的具体要求。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职业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区别,注意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并不是“越专越好”。举个通俗的例子来说明,医生讲的是“专业英语”,而护士讲的是“职业英语”。
二、职业英语课程模式设置原则
确定学习者需求的必要性在外语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 Michael West就提出了在外语课程开发中进行需求分析的概念。他认为需求进行分析可以帮助确认能够使学习者最好地掌握目的语的教学方式(Munby,1978)。
综合目前的研究,在对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开发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认为也应该体现以下几个需求分析的原则:
1.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这个原则不仅应该是形成课程开发方法的指导思想,同时在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中,也能紧密联系课程和就业。有了这个就业导向课程观的指导,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职业工作内容为课程主线的课程目标才能够实现,并使课程的实施过程与职业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2.体现行业原则。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等教学活动都应面向行业来设置并按行业归类,在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等教学活动文件的制定過程中,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实业单位的作用应得到重视并发挥它们的重要作用。
3.体现能力本位的原则
现阶段我国的能力本位中的能力强调的是“职业能力”,即在进行职业活动中所需的态度、知识、技能各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
4.要体现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学习过程系统化原则。这种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原则以强调学生视角直接体验的形式促进学生对最新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摆脱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5.产学结合原则。坚持产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方向,并进行产学合作开发教育教学课程,增设对企业中实际工作岗位的体验课程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积累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并能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
三、职业英语能力需求调研分析
要在课程模式开发中贯彻就业导向原则, 职业院校在开发课程过程中就必须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的需要, 全面认识一个职业或专业的职业资格要求, 并将这种要求其准确地反映到人才培养计划、课程教学计划等教学文件中去。而与职业资格要求联系不紧密的课程模式(如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已经在逐步退出职业教育的历史舞台。
作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基础性任务, 职业资格要求的研究首先要完成以下工作(赵志群,2008):
1.行业分析。宏观把握并预测该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本门课程的设置思路和目标。
2.工作分析。即对课程拟对应职业工作岗位的任务、性质、责任以及就业人员的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及条件进行系统化的调查和案例研究, 并客观、系统地进行描述和规范化记录的工作。
3.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对每个职业分析其15个左右的典型工作任务,就不但能确定这个职业的基本模式(profile),也可能建构出对应课程的框架模型。
经过职业资格研究分析,经过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工作岗位英语技能所做要求的大量科学调研数据为基础,可以归纳出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英语语言技能。
四、现行职业英语能力评价考试
Hughes(1989)指出:对语言的测试会对语言的教与学产生反拨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胡春洞,1990)。本校从2002参加的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简称PRETCO)主要考核考生进行日常和业务涉外交际时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测试内容包括一般性语言内容以及与涉外业务有关的内容,并侧重后者,其中实用性内容约占60%。本校在这个应用能力A级考试中名列重庆市同类院校前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国作为职业教育的大国,理应有中国自己的职业英语考试标准,和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英语考试品牌(刘鸿章,孔庆炎,陈永婕.2010)。
五、研究结论:
职业英语“Work place English”, 是在工作场合和行业中使用的英语。它区别于托福、GRE、大学英语四六级等传统的英语考试,它更注重学生在言语方面的交流能力和运用能力, 更强调从业者在现代工作环境中的综合语用能力。传统大学英语学术式教育的模式对现代大学院校的学生是不适合的, 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应以职业教育为主, 突出听、说能力发展, 塑造应用型人才。所以“职业化的CBI英语”应成为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模式的定位方向。
打造“职业化大学英语课程CBI模式”, 应当以就业、市场为导向, 以通过职业英语考试、取得职业英语证书为目的。要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练习, 突出职业英语的自身特点, 增强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高职院校的职业英语教学还要充分考虑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区别, 在教学中要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或其他英语专业的学生, 要注重其专业性, 突出商业信函、谈判、翻译等专业技能的学习; 而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要更注重职业英语的普及性, 突出工作环境用语的学习。
参考文献:
[1]Munby, J.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 [ 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2]Stryker,S. B. & B. L. Leaver.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M].Washington: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7.
[3]蔡基刚.CBI理论框架下的分科英语教学[J].外语教学.2011(9):35-38
[4]陈莉,万克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11(1):137-151
[5]贺新元.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