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研究综述

2014-10-21 19:44雷晓波
华人时刊·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异同中国影响

雷晓波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一向注重教育的日本更是注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也越来越体现出了对教育的重视。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有着更多的经验,所以向日本学习也是我国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关键词】教育;日本;中国;异同;影响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5-005-01

涉及日本教育各个方面的国内研究截止到2013年1月16日,共有21213篇,可谓成果显著,由此可见,日本教育在中国研究者的眼中是个值得研究的热点。涉及的主题非常多,例如:作文教育、教师教育、特殊教育、农业教育、职业教育、老年教育、研究生教育、教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法、出版教育、诚信教育、环境教育、口腔、针灸等医学教育等等方方面面。其中统观日本教育的论文有1843篇,发表时间从1929年11月1日到2012年12月5日。

2000年之后,每年的发表数量趋于一致,大约都在20~30篇之间。而1970年之前,发表数量很少,到了70年代,数量激增。70年代~90年代,是一个典型的高峰。笔者认为,7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开始学习外国的先进制度和技术,而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和动力,中国开始重视教育,研究也随之增多。

作为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的梁忠义教授,在近30年的学术生涯中,主要把日本教育作为研究方向,发表或出版了大量论著。他在日本教育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关系、日本教育与日本经济社会现代化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学术观点,如经济现代化中人力资源开发、人的素质提高的重要性等。此外,他在日本教育发展战略、日本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等方面,也有独到的研究。这些论著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说明在日本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中日在教育方面既有相同也有相异

相同点在于:当代中日基础教育均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中日两国从历史上来看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在教育政策颁布和实施的过程中都发现了中央集权制的弊端—权利的高度集中易导致教育政策脱离各地实际。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在进行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从建国初期基本照搬前苏联模式到现在,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体制。通过权限下放,逐步改变过去整个国家教育活动的管理权都高度集中于政府和中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状况,给予地方政府和学校更多的管理权和自主权。而目前日本采用的也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教育管理体制,分为中央政府的文部省、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三个层次的管理机构。由中央政府制定宏观的方针政策,决定各阶段的教育内容、颁布教学大纲、提供教科书,市町村负责具体实施。总体上看,中日两国都试图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保持适度平衡,既保持中央教育行政部分的领导权,又能调动地方办教育的积极性,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二、日本之所以总是能比中国先一步实现国力的腾飞,不论是明治时代还是二战之后,其教育优势的作用最不容忽视

相异点在于:首先教育理念方面,早在1920年,日本的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就达到了99%。现在是100%的完全免费义务教育。日本人识字率很高,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日本人常常隨手拿着书阅读。中国人一向自认为最重视教育,倡导“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中国父母为孩子也确实不惜一切,可是由于国家教育经费缺乏,成人识字率才81.5%。中国现在也重视素质教育,但是许多家长的教育重点还是倾向于智力开发、知识传授和身体素质培养,而轻视非智力因素培养、能力培养和心理素质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普遍不高。

其次在制度方面,日本重视并扶持私立学校。教育机构中有70%以上是私立大学,有80%以上的短期大学也是私立性质。日本普通高中开设农业、工业、商业、水产、家政、护理、信息、福利等职业学科,考虑学校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出路,使学生能自觉地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特点,选择将来的出路。在教师资源配置方面,中国教师流动多是个人行为,优秀教师在“人往高处走”的想法引导下,由相对贫困地区向发达地区、农村向城市、普通学校向重点学校流动。因此师资强的学校容易出现教师过剩,导致两极分化日趋严重。教育发展和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家长普遍择校。而日本对教师实行“定期流动制”以此保证人才资源在地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最后,日本教育对中国的启示,笔者总结为一下几个方面:1.政府重视教育,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调整教育重点。2.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促进教育平衡发展。3.提高教师基本和专业素质。4.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5.突出高等教育的专业性。

参考文献:

[1]石森延男.国语六上[M].东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昭和64年(1989).

[2]史朝.中国的日本教育研究——梁忠义先生的学术道路与学术成就[J].外国教育研究,2005(2).

猜你喜欢
异同中国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