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麟尧 李晨 黄怀礼 蔡敬国 王佳鹏 张中喜
作者简介:王麟尧 (1992-),男,汉族,山西人,2011级本科临床专业在校学生。 通讯作者:张中喜(1981-),男,湖南永州人,临床医学院【关键词】槟榔,口腔疾病,病理研究,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9145.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597-01
基金项目:长沙医学院2014年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长医教〔2014〕10号-118.
槟榔是我国四大南药(槟榔、砂仁、益智、巴戟)之一。早在20世纪中叶,咀嚼槟榔在世界范围中广泛流行[1]。我国是世界槟榔第二大生产国,嚼食槟榔人群主要分布在海南、台湾、湖南3省。槟榔在我国至少有2100年的历史,道光初年的《槟榔谱》是第一部有关槟榔的专著。据文献报道,全世界约有6~12亿人口咀嚼槟榔[2],槟榔是全世界流行的主流嗜好品之一[3]。
1 毒性作用
槟榔对人体致癌在流行病学证据充分,200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把槟榔认定为一级致癌物质[4]。咀嚼槟榔可引起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OSF是一种癌前病变,经过长期的慢性病理过程可恶变为口腔癌[5]。槟榔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甚至直接致癌、致突变性,这些物质包括槟榔生物碱、槟榔鞣质、槟榔特异性亚硝胺和活性氧等。一些研究者以动物为实验模型,将槟榔块或其萃取液放入或局部涂抹口腔一处(颊部),证实能引起局部肿瘤变化。
2 对人体健康影响
槟榔对口腔黏膜的危害主要是: 粗纤维对黏膜的机械刺激,造成微创伤; 化学成分对黏膜的刺激;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促进胶原合成等,早期的刺激导致了口腔黏膜的进一步萎缩和溃疡,持续的组织炎症导致了癌和组织的纤维化。槟榔导致 OSF 的机制主要是通过胶原合成通路和胶原降解通路实现的。过量的胶原形成和胶原的降解减少导致了口腔组织中胶原纤维的沉积,从而导致了口腔黏膜的纤维性变。 大量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表明:咀嚼槟榔是导致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并可以增加口腔癌的发病率,且与口腔粘膜白斑、口腔扁平苔鲜等密切相关。一系列的病例研究显示OSF患者均有槟榔咀嚼史[6]。萧福元[7]在2012年的调查显示,咀嚼槟榔524人中,口腔黏膜健康异常检出率为12.4%;不咀嚼槟榔 521 人,口腔黏膜健康异常检出率为2.5%,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黏膜典型纤维化、粘膜充血、张口受限与咀嚼槟榔有统计学联系。咀嚼槟榔习惯与牙隐裂、牙根纵裂的发生关系密切[8],还可引起牙齿过度磨耗,导致牙齿变短、过敏甚至牙髓暴露,引起牙髓炎。
3湖南槟榔嚼食情况
1985年,翦新春等报道在长沙发现两例来自湘潭的典型OSF病人,是卖槟榔的两姐妹,均来自湖南湘潭市,分别为14岁和20岁,1956-1987年唐杰清等在湖南省湘潭市进行了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 ,发现有3907名居民咀嚼槟榔,咀嚼率为35.3%,2007 年尹晓敏等对长沙某医院2749例体检者中697例(25.4%)有咀嚼槟榔习惯,49例(1.8%)患有OSF,其中咀嚼槟榔者的OSF患病率为7.0%。高义军等对湖南地区OSF流行趋势变化研究显示,嚼槟榔趋于年轻化,男性为主,覆盖全省,某些职业(如司机、公务员、商人、警察等)尤甚,表明嚼槟榔已具有与吸烟同样的危害性和普遍性 。2008年高义军等对娄底市4019名中小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经常嚼槟榔者有498名,占受调查者的12.4%,且越到高年级有此习惯者愈多。有调查显示,2011年湖南省居民咀嚼槟榔率为38.40%,其中城区为42.65%,乡村为34.12%;咀嚼槟榔的年限城区5年以下占24.72%,乡村5年以下占46.91%;日咀嚼槟榔数量的中位数城区为23.6g,乡村为22.8g;过瘾、提神醒脑和交际需要是居民咀嚼槟榔的前三位原因。
综合国内文献中食用槟榔后致病研究情况来看,对由槟榔所引起的疾病及其致病机理和相关流行病学分析已经较为透彻。但是忽略了对于民众自身的健康教育,因此,探究出一个有效率的健康教育方式使其减少槟榔食用是极为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Gupta PC,Warnakulasuriya S.Global epidemiology of areca nut usage.Addict Biol,2002,7(1):77-83.
[2] Nelson BS, Heischober B. Betel nut:a common drug used by naturalized citizens from India,Far East Asia,and the South Pacific Islands.Ann Emerg Med,1999,34(2):238-243.
[3] 蕭福元,桂卓嘉,袁晟,等.湖南地区食用槟榔流行病学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7):1218-1222
[4] IARC Working Group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 Betel-quid and areca-nut chewing and some areca-nut-derived nitrosamines. IARC Monogr Eval Carcinog Risks Hum,2004,85:1-334.
[5]翦新春,彭解英,唐瞻贵,等.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附三例报告)[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0,18(2):130—131.
[6] IARC.Betel-quid and areca nut chewing and sone areca nut derived nitrosoamines[J].IARC Monogr Eval Carcinog Risk Hum,2004,85:1-334.
[7] 萧福元,赵炜哲,王非,等. 食用槟榔对口腔黏膜健康影响的现况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2014.2,21(2):155-159.
[8] 高义军,尹晓敏,吴汉江,等.牙根纵裂与咀嚼槟榔习惯的关系[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26(2):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