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新宝 邓铭思 马飞
【摘要】目的:观察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7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全部患者进行牙周治疗,待牙周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时,行正畸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成功率为100%。患者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前牙覆盖、覆(牙合)情况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结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牙槽骨高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可有效恢复患者前牙咀嚼功能及美观功能,消除(牙合)创伤,保留患牙,保持长期稳定状态,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方法。
【关键词】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505-02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是口腔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由于牙周病致患者牙周支持组织受到破坏,导致前牙移位,牙间隙扩大,严重还可造成前牙脱落等问题[1]。前牙移位不仅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还会影响口腔美观,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通过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7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30~49岁,平均年龄(41.8±3.7)岁;患者病程3~15年,平均病程(6.1±1.7)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前牙松动、移位、伸长、牙间隙增加等表现。
1.2 排除病例标准 排除合并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及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排除对治疗无良好依从性患者。
1.3 方法 给予全部患者进行牙周治疗,口腔卫生宣传教育,叮嘱患者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给予牙周洁治及根面平整治疗,治疗龋齿,去除不良修复体,处理牙周及牙髓病变,去除致病因子,并配合全身用药,控制炎症,必要时给予牙周手术治疗。牙周基础治疗持续2~4个月,待牙周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时,行正畸治疗。患者给予直丝弓矫正技术,粘结托槽稍微接近牙合方,磨牙区粘结颊面管,不用带环;采用钛镍圆丝排齐前牙,多曲唇弓或澳丝轻力压低上下前牙,使尖牙向后连续结扎,增加支抗;单个橡皮链颌内牵引,向内收前牙;根据牙周支持组织情况及患者反应情况,调整正畸力力度。治疗后每2个月复诊一次,拍全景片检查,观察重建情况;复查时根据牙周状况决定是否给予牙周洁治,以保持口腔环境良好。主动矫正结束后,给予改良式Hawley舌侧固定保持器固定前牙,嘱患者定期到院复查,防止牙周炎得发,再次出现前牙移位问题。
1.4 疗效判定标准 给予测量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前牙覆盖,覆(牙合)及牙槽骨高度等指标检查,所有项目于治疗前后给予记录。成功:治疗后,牙齿恢复正常功能位置,无继发咬(牙合)创伤,牙周炎症消失,牙槽骨吸收得到基本控制,或有一定增生,修复后,牙齿松动减轻,3年内未发生牙齿松动脱落现象,前牙功能及美观性得到有效恢复;失败:以上改善皆无。成功率=成功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并定期到院随访,前牙移位情况得到有效恢复,牙齿排列整齐,咬合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成功率为100%。对治疗前后患者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前牙覆盖、覆(牙合)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发现,治疗后上述情况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结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牙槽骨高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下表。
表 治疗前后患者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前牙覆盖、覆(牙合)、牙槽骨高度对比情况表
时间 例数 牙周袋
深度(mm) 出血指数
(%) 前牙覆盖
(mm) 覆(牙合)
(mm) 牙槽骨
高度(mm)治疗前 37 5.4±0.7 98.1±10.2 6.3±1.4 4.7±2.4 5.1±0.4治疗后 37 3.1±0.4* 27.1±4.7* 2.6±0.7* 2.1±0.7* 5.2±0.4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牙周病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疾病,牙周病会造成患牙牙龈萎缩,牙槽骨质吸收,前牙唇向前散开,牙周组织遭到破坏,最终导致牙齿松动、移位等症状的出现[2]。牙周病致前牙移位不仅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更因面部美观受到影响而影响患者的社交等活动,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均产生较大的影响。传统多采用治疗牙周病的方式治疗前牙移位,但效果并不彻底。
本组研究中,采用在改善牙周炎症的前提下,给予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症状。在治疗前,首先治疗牙周炎症,待2~4周左右,患者牙周病得到有效改善时再行正畸治疗。临床研究指出,如果在炎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对牙齿旋加正畸力矫治的话,可能加速对牙周组织的破坏性,造成牙周附着力的丧失,还有可能对前牙造成医源性损伤[3]。因此,对牙周病引起的前牙移位问题,治疗的关键应在于首先对牙周炎症的治疗。
采用正畸治疗患牙,矫正前牙区咬合,使前牙达到正常覆盖关系,同时给予舌侧固定保持正常咬合,恢复患儿位置,改善咬合关系,以达到增加牙周支持组织,降低松动度,摆脱患牙被拔除的问题。在压入患牙前,给予牙龈环切,在达到正常咬合关系的同时,产生新附着力,增加牙槽骨的高度,达到保持牙周,增加美观度,更有利于牙周支持组织功能及长期稳定情况[4, 5]。正畸力应轻微,以采用间断力为佳,可采用以8周加力一次的方式,这样可达到保持时间长,减少复发等问题。在此应注意,中老年人牙槽骨再生能力较青少年人群弱,调整牵引力时应注意力度,避免用力过大、过频,造成牙周膜及邻近牙槽骨坏死,使牙齿发生松动、脱落等问题。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口腔卫生方面的宣传,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医生应提醒和督促患者做好口腔保健;复诊时做好牙齿洁治工作,及时清洁牙周菌斑,有利于牙周组织的恢复[6]。经治疗后,本组患者均获得有效治疗,其中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前牙覆盖、覆(牙合)等情况相比于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而牙槽骨高度与治疗前无改善。
总之,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首先应控制牙周炎症,再行正畸治疗。采用正畸治疗可有效恢复患者前牙咀嚼功能及美观功能,消除(牙合)创伤,保留患牙,保持长期稳定状态,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为金.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68例临床体会[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17): 88.
[2] 马世春.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75例临床观察[J]. 西南军医. 2011, 12(4): 645-646.
[3] 姚如升,王贞丽,李国平.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J]. 當代医学. 2011, 17(34): 101-102.
[4] 王爱平.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3): 389-390.
[5] 张秉艳.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13): 70-71.
[6] 张永富. 口腔正畸治疗42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观察及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 13(4):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