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涉腐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2014-10-21 16:14:06张慧
中国集体经济·下 2014年6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

张慧

摘要:随着网络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和近几年反腐形式的严峻,网络涉腐舆情越来越多,网络反腐也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本文在由一般网络舆情的特点入手分析了网络涉腐舆情的特点,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网络涉腐舆情的应对与处置方法。

关键词:网络;舆情;涉腐舆情

一、我国网络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国网络发展可谓日新月异,网民的规模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据调查,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这一数据较之2011年底提升了3.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增速很快,有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达到4.2亿,年增长率为18.1%,远超网民整体增幅。

伴随网络的迅猛发展,我国进入“自媒体”时代,各种信息在网络这个集散地上迅速的传播,网络舆情逐渐成为热点词语,也引起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网络舆情发生后,如何能够迅速且文明地处置舆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事实上,如果能够及时建立起政府机关与网民有效的沟通互动机制,通过网络媒体协作,积极开展对话交流,在宽松的氛围中了解、理解广大网民的真实想法,以便于理清事件的头绪,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因此,对网络舆情的应对与控制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

二、相关研究文献

吴武忠在《如何做好涉检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应对工作》中提到,网络舆情是指网民通过互联网对社会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王琳认为,网络舆情就是公众通过网络表达的在网上传播的各种态度、观点、意见和情绪的总和。从以上的观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网络涉腐舆情就是与腐败有关的网络舆情。金正国认为,一个舆情事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大致要经历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和终止期四个阶段。

刘毅在《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范式的转变》一文中提到:坚持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重视网络舆情中所显现出的社会民生问题;坚持政务公开,大力加快电子政务的发展;进行制度创新,加强公民参与的积极性,为公民的利益诉求拓宽道路。

姚敏在《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初探》中提出要增强政府的舆论引导能力;加大对网络舆情的约束力;重视网络舆情的监测和预警,创建应急机制。

本文认为,网络涉腐舆情即网民在网络活动中表达的对网络中涉及腐败问题的观点、看法、和态度。

三、网络涉腐舆情的特点

网络涉腐舆情有自身特殊特点的同时与其他网络舆情也有很多共同的特点。下面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共同特点

1. 情绪感染性

网络舆情的情绪感染性有两种表现,一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网民仅出于直觉,而未经深入调查分析就得出比较感性简单情绪化的观点和结论;二是通过那些容易引起从众心理情绪化的言论,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反响和共鸣,导致对某一事件的评论倾向出现一边倒的现象。 根据“沉默的螺旋理论”大多数人对不赞成观点的沉默态度更是助推了从众行为的声势和盲目性。

2. 真实性与虚假性共存

网络舆情由于限制比较少,网民在发布信息的时候比较隐蔽,后果责任问题很难追踪。也正因为如此网络舆情存在着真实性和虚假性共存的矛盾的特点。当事人有些爆料是真实的,但也有些爆料是虚假的,只是在信息的传播中被一些盲目的没有是非判断的人的跟帖中逐步扩大了。

3. 突发性和即时性

网络舆情的突发性是指舆情事件是在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其特点是舆情一旦发生,就会被及时传播,且这种传播是无限次的。这就要求政府机关需要对舆情做出迅速的反应,坚决以快制胜,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引发一系列新问题。

(二)自身特点

1. 对象的特定性,网络涉腐舆情的对象主要是网络舆情中的有关腐败的舆情。

2. 涉腐舆情的敏感度高,网民对涉腐事件相对于一般舆情所涉及的信息敏感度更高。大多数网民更注重的是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对与社会的不公正和腐败现象更是义愤填膺。

四、网络涉腐舆情的应对与处置策略建议

(一)建立预测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

涉腐舆情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把握涉腐舆情在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和终止期等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规律,有的放矢地制定监测防范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应急预警机制、应对处置机制及总结评估机制等各项措施,针对涉腐舆情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有与之相应的对策和处理机制。在涉腐舆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应对和处置方法,以期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確定网络舆情的警戒线,设定统一标准防范舆情的出现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有两个设置标准认可度比较高:第一,网民的点击率、回复率需要密切关注。具体而言,对于网络上的负面新闻,如果80%网民的主帖、博文回复率均超过8%,这时相关部门就需要引起重视、高度关注,以避免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第二,处置突发事件时间——黄金24小时和黄金4小时的要求。在处置突发事件的时间要求上有“黄金24小时”和“黄金4小时”的观点。即,在舆情发生24小时、4小时内相关部门发布权威消息,积极引导舆论导向,作出解释和澄清,疏导网民的强烈情绪。研究表明,目前网民对热点网络舆情的平均关注度是l6.8天。所以,本文认为,应根据网络舆情的不同情况来确定网络舆情的黄金处置时间,舆情处理的时效性随着事件性质的转变而产生不断的变化。

建立健全敏感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第一,建立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及联动机制,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搜集涉腐舆情,并对舆情迅速分析,做出判断;第二,建立舆情信息的分级处理机制,按照腐败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等标准,将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分类制定处置方案,实行分级处理;第三,加大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力度,根据涉腐舆情的分类分级,制定不同级别的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在发生舆情时及时启动相应的处置机制,对不实言论迅速澄清,防止谣言进一步传播,对确实涉及腐败问题的,纪检监察部门迅速介入,立案侦查,并及时公布调查进度和结果。

(二)借助网民群众的强大力量

1. 发动网民,开展舆情的搜集、整理、检索工作。给予网民“话语权”,充分发挥网民的力量,设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安排专项经费,开展搜集整理工作,定期向检察机关汇报网络涉腐舆情信息搜集情况。

2. 整合利用有影响的网站资源。可以采取合作等模式,与有影响网站的管理机构或管理员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利用召开会议、座谈交流等方式,加强联系与沟通,保证舆情事件发生后借助对方的力量能够在第一时间对一些网站的帖子能做到及时应对妥善处理。

3. 定期开展培训工作。通过举办网络舆情监测处置培训班,提高舆情监测队伍的监测水平和应对涉腐舆情的能力。

(三)建立新闻发言人机制,积极、多渠道回应网络涉腐舆情

建立公开的新闻发言人机制积极回应,主动引导网络涉腐舆情。网络涉腐舆情出现之后,一定要遵循“疏导第一”的原则,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舆情、面对媒体、面对公众,与相关部门保持联系,在调查分析后,合法、合规地发布消息和网评文章,赢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以积极的方式应对和化解网络涉腐舆情危机,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网络舆论回应的方式包括当事人回应、官方正式回应、以网民身份披露三种。对涉腐舆情的通报,一要遵循持续性,不间地将对事件处理的进程和结果给予公布;二要依法处置,即对事件的处理应当紧密结合法律的相关规定而展开与此同时,还应做好解释工作。

(四)建立涉腐舆情监督管理机构

尽快完成机构建设,可以考虑建立专门的网络涉腐舆情机构,选聘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网络涉腐舆情应对出谋划策。积极整合高校师资力量,发挥教师多元化专业背景,主体对象多元化的优势,为网络涉腐舆情应对工作提出好的决策建议。

加强政府各个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力求纵向指挥及时、横向协调有力。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信访以及宣传部门的日常协作,同时也应加强与本地主要媒体之间的日常交流,在信息上互通有无,在涉腐舆情应对方面协调行动,保证信息纰漏的有效性、权威性和一致性。

(作者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分公司党群工作部)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
数字舆情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0:36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16期)2016-09-19 02:16:48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2:28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10期)2016-06-05 09:04:16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24期)2016-02-11 03: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