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强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本文从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入手,着重分析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高等院校
一、引言
高素质人才不仅体现在过硬的专业知识方面,更体现在其道德水准和审美水平上。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甚为关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笔者认为,高等院校的德育发展也尤为重要,现阶段,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毕业生是各个高校的重大职责。音乐作为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代的变迁,音乐形式也发生着各种形式的转变,同样,外来文化的入侵,一些消极、内容不健康的音乐对我国大学生的音乐审美甚至道德品质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另一方面,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多以专业课形式或课外选修课的形式开展,诸多学生在校期间几乎没有接触过任何形式的音乐,这种教育的缺口,使得无法有效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因此,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旨在为我国高等音乐的健康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培养贡献微薄力量。
二、音乐的德育功能表现
(一)审美优化功能
音乐对德育的审美优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使德育主体的心理处于优化环境中,其次使德育的主体处于较高层次的状态中。音乐对德育的审美优化使得音乐、德育双主体处在一种和谐状态。简言之,音乐赋予了德育美的形态,使德育变得生动活泼,同样也使音乐有了道德的核心而不失根本,二者的归宿和目的具有一致性。
(二)情感内化功能
音乐的道德内化是指主体对外部道德规范从认知转化为思维的过程,这是德育的重要过程。情感是人类复杂的心理状态,是体现德育主体特征的鲜明因素。音乐通过催化道德的内化过程,激发主体的道德情感,进而进一步强化音乐情感,道德情感与音乐情感相互对应,情理互化,进而形成道德信念,从信念再发展为思维定式,表现到行为习惯中,最终凝聚成一种稳定的品质。
(三)启迪创新功能
黑格尔曾说:音乐的根本不在于反映实物本身,而在于反映最内在的自我。动态的音乐与心灵动态呈现出协调性,同时音乐又具有思想扩张性和思维发散性,具有极强的外释性德育功能。音乐将人带入一种全新的道德向往中,提供了开放的德育语境,具有较强的启迪创新功能。首先,音乐的产生过程就是创作,表现出极强的创造性;其次,音乐的不确定性,不同的听者会产生不同的感知认知;其三,音乐浓烈的情感表现可极大激发主体的创造能力和表现欲望。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新时期对我国大学生的重要要求,通过音乐的德育功能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其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内涵分析
(一)音乐教育与德育目标的一致性
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从本质上来看,音乐是用来称赞美的一种表达形式,道德是用来引导人们向善向美的一种约束形式。二者可谓殊途同归,但目的都是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大学教育中,音乐可令人心旷神怡,向往美好事物,道德典范发人自省,继而向善。因此,从根本上讲,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德育要求是音乐教育的灵魂
现阶段,大多数人对音乐的认识仅停留在娱乐功能和审美功能上,对德育功能视而不见。但其实,音乐教育的灵魂就在于德育。从古到今,音乐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南北朝时期的《杀胡令》让汉人觉醒,避免了灭顶之灾;《义勇军进行曲》更是使得人心振奋。可以说,没有德育教育的音乐只是一堆让人堕落的音符,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三)音乐教育与德育的正强化作用明显
音乐教育与道德教育具有明显的正强化作用。当音乐具有了德育功能时,音乐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更易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从而成为传颂的经典;另一方面,音乐的广泛传播性也使得德育功能被人熟知,通过音乐这种简单明快的形式,人们更易理解和接受良好道德观念的引导。因此,二者相辅相成,通过正强化作用,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四、发挥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建议和措施
首先,立足音乐本质,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审美品位。
高校音乐教育必须做到用最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音乐专业作为高校音乐水平的至高点,音乐专业学生的审美品位不仅代表学校的音乐审美品位,更会影响着其他专业学生的音乐水平。因此,高校要从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修养开始,摆脱适合市场发展的技巧性教学,以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带动学生的审美能力,最终营造出健康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
其次,开好选修课,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结合现阶段高等院校的校情,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只能依靠选修课或公修课接触到音乐,各类音乐类型设置在“大学音乐”课题之下,一般主要内容包括音乐鉴赏、合唱、基本乐理等方面。主要存在问题是:课程不系统,课时不够,课程安排零散,考试考查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要想充分发挥音乐的德育功能,必须设置更为合理的选修课体系,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接触到音乐,从而在众多的大学生中逐步培养出崇尚高品质音乐的部分学生,进而推动音乐德育功能的发挥。
最后,将高尚音乐教育纳入大学生各类活动中。
大学生党员、社团成员一般是校园里较为活跃、优秀的人群,也是参加校园各类活动最多的人群。通过将高尚音乐教育纳入大学生的各类活动中,通过各种活动的展示、传播,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音乐、喜欢音乐。“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可在学生中间组建民族音乐乐团,高唱表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音乐,不仅能带动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更能充分发挥音乐的德育功能,在拓展音乐知识面的同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王小云,王辉.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7.
[2]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创新[M].中国音乐,2005,(4).
作者简介:韩天成(1977—),男,汉族,甘肃武威人,伊犁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