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覃岳虹 张振东
摘 要:《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课程是新疆高校开设的一门地方特色课程,通过专题教学增强课程实效性十分必要。通过对高职院校进行课程专题教学的摸索实践,提出专题教学的改革思路及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希望对今后提升该课程教学效果有所借鉴。
关键词:高职;《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专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227-02
一、《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课程地位及开展专题教学的必要性
(一)课程地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从2007年春季起,自治区对2006级普通高校本科学生、高职高专院校专科学生开始开设《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以下简称《教程》)。该课程是由原来的《新疆地方史》、《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概论》、《科学无神论》等三门课程整合而成。作为一门地方特色课程,《教程》课成为新疆高职院校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和四个认同教育的核心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它也成为高职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渠道。
为进一步强化《教程》课的作用,新疆各高校从2008年逐步开始进行提升课程实效性的教学改革,我院也在教学中逐步摸索以大纲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以专题教育为内容,以问题式教学为主线,以实践性教学为重要环节,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专题教学模式。
(二)开展专题教学的必要性
新疆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边境的复杂特点及特殊形势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程》课教学。新疆是我国的西大门,新疆的稳定不仅关系到我国西北地区及全国的稳定,更关系到整个中亚地区的稳定。因此,世界各种政治力量都关注着这片地区,特别是西方反华势力一直觊觎着这片土地并长期染指新疆问题,且对新疆实施了很多有计划、有预谋的暴力恐怖犯罪活动。近一时期,这些暴恐活动发生的频率还在不断提高,给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给新疆的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也给新疆的维稳工作造成很大压力。这些恶性事件发生以后,各民族间的关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隔阂,社会舆论的消极影响明显,如何消除这些错误认识和消极影响成为当前维稳工作的一个重点,这也更突出了开展这门课程专题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此外,新疆职业院校作为直接为当地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人才是我们的光荣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就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并结合当地的现行政策,诠释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做到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热点相结合,使学生的思想适应当地现实发展需要。作为新疆的地方特色课程,开展专题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专题教学改革的思路
按照大纲要求,《教程》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新疆历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政策。笔者将全书10章内容划分为6个专题,以问题为主线开展专题教学,思路如下:
专题一:认识美丽新疆,了解课程体系。作为绪论部分,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展示新疆的地理、民族、风俗等特色,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领会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专题二:新疆自古不可分割,切实维护祖国统一。本专题涵盖教材第一、六和十章的内容,分三大问题开展教学,即新疆自古不可分割的、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通过这三大问题,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基本理论,深刻理解新疆自古不可分割的原因,从历史回到现实,系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认识当前新疆“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自觉用行动维护新疆稳定和祖国统一。
专题三:多民族的新疆及党的民族政策。本专题涵盖教材第二、四和五章的内容。首先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以历史发展为主线,介绍新疆不同时期各民族的发展与演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新疆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开发的地方,最后回到现实,帮助学生系统深入了解当前我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专题四:发展新疆经济,弘扬民族文化。本专题涵盖教材第七、八章内容。通过专题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理解当前我国民族问题的突出表现,以及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促进民族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确认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理解兵团是新疆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最后使学生了解文化的含义及少数民族文化的特性,认识党和国家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相关政策和成就。
专题五:多教并存的新疆及党的宗教政策。本专题涵盖第三、九章内容。首先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理论,帮助学生认识宗教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过程,理解宗教的本质和作用,并能正确区分宗教与迷信、邪教等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以历史发展为主线,介绍新疆自古以来多种宗教并存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最后系统介绍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大学生不能信教,以及如何引导宗教与当前社会相适应,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专题六:新疆历史与现实发展的结论。这也是本课程的结束语,通过专题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树立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各民族团结奋斗、繁荣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
这样的教学改革,打破了原有教材章节体系,立足于学生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以专题教学大纲为中心,提炼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既能避免内容繁杂,又能做到重点突出。同时它摒弃了过去那种完全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互动式教学,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了学生动手能力。
三、《教程》课专题教学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中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1.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尊重历史事实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前提。首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学习新疆三史,理清新疆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客观地评价新疆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要让学生从历史中吸取智慧,从理论中明辨是非,驳斥民族分裂分子对新疆历史的歪曲、杜撰。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必须有针对性地将历史学习与当前现实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消除当前对新疆历史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歪曲认识,这是在教学中应当首先明确和始终注意贯彻的一个基本原则。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是提高《教程》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如在讲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专题中密切联系新疆和平解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现实,联系党和国家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实际,坚持把中央新疆工作会精神以及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渗透到教学中去,才能充分发挥地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引导作用,这也是认识当前新疆所面临的新问题和尖锐问题的需要。
3.课堂讲授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原则。为改变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程》的专题教学必须坚持课堂讲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原则。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既能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理论内容,又能提升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尤其针对职业院校的大学生,能把理论学习与自身专业相结合,这也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所在。
(二)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形象直观、声画具备,颇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教程》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化解了传统教学中教学信息量较小、教学内容枯燥的难题,如在讲述新疆与内地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部分,通过大量出土文物的图片展示,可以直观地表现出新疆与内地相互依赖的关系,既加深了记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极大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但是,单纯采用多媒体教学也有一定的弊端和局限性,比如难以长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课件的信息量大,容易形成课堂无重点的现象。因此,多媒体教学必须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优势互补,做到因材施教。
(三)应注重实践性教学
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教程》课的实践性教学有着特殊的意义,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切实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使学生主动认识新疆、了解新疆,热爱新疆。另一方面,通过实践环节的安排,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口头交流以及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要做好《教程》课的实践性教学工作,就必须长期坚持“三结合”原则,即与课堂理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课堂的教学、校园文化的活动以及学生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新疆高职院校《教程》课教学是很重要的,作为民族地区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但要研究课程的一般的共性,更需要下大力气研究其特殊性,不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增强《教程》课的教学效果,让它成为学生终身受益并衷心喜爱的地方课程。
参考文献:
[1]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2010.
[2]李骥.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思考[M]//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海秋丹.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策略[J].社科纵横,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