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 朱珊 孙浩 孟肖旭
摘要: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建设用地扩展速度加快,如何谨慎出让建设用地、提高出让土地集约利用率,是各级政府关注的要点。文章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以青岛市近八年来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从人口、经济、社会和政策四个角度对13个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最终找到其核心因素及其与建设用地面积的定量关系,通过合理控制核心驱动因素的变化来使城镇化结构趋于合理,使外延式扩展与内涵式扩展同步,因地制宜制定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用地扩展;核心驱动因素;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乡要素流动和资源整合也不断加快,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失地农民增多。由于土地供给的刚性及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化的不可逆性,建设占地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既要吃饭又要建设的严峻形势下,分析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和扩展特征,找出影响建设用地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及其发展趋势,对合理引导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布局,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政府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建议。
一、青岛市建设用地扩展驱动力分析
(一)指标初选与模型建立
本文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政策制度四个方面对建设用地扩展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筛选,构建建设用地扩展驱动因素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模型求解
本文对因变量及13个自变量进行假设检验,当自变量对原始方程影响不显著时,表明其与该多元回归方程线性关系不成立,应把该自变量剔除,重新建立不包含该因素的多元回归方程,逐步筛选,最终选出有显著影响的驱动因素作为自变量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各变量的原始数据如表2所示。
经SPSS软件分析结果如下。
逐步回归分析中对输入的13个变量,通过概率检验准则,对概率<=0.05的变量进行逐一剔除,显示概率>=0.05即进入回归模型中的变量。
表3中模型3的R=0.996最接近于1,反映模型3构建的方程拟合度最好。从模型1至模型3的调整R方上来看,随着新变量的引入,可解释的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逐渐增加。
表4可知,假设检验统计量的显著性水平sig<0.001,因此回归方程相关性非常显著。
(三)结果分析
根据回归结果可知,青岛市建设用地扩展的核心驱动因素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产值、人口因素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而其他因素的影響处于较弱位置。
其中,人口因素的回归系数为2.379,即该因素与青岛市建设用地扩展呈正相关(如图1),说明人口发展对青岛市近八年建设用地扩展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因素的回归系数为1.97×10-5,说明该因素与青岛市建设用地扩展呈正相关(如图2),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越高,建设用地扩展越明显。
第一产业因素的回归系数为-2.883,即该因素与近八年青岛市建设用地扩展呈负相关(如图3),可知二者在相同年份区间内的同比增长率呈负相关发展趋势。这与青岛市十年发展以蓝色经济、大青岛发展战略不无相关。
二、对青岛市建设用地扩展的建议
通过对青岛市八年来建设用地及其核心驱动因素的分析数据显示,青岛市建设用地的扩张速度快于人口的增长速度,使得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其外延式扩展与内涵式扩展同步
通过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耕地与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对建设用地扩展的规模和速度进行适当的控制和合理的引导,只有依靠政策制定和合理的规划,避免大量占用农地,通过对新开发和旧改造两个方面来缓解城镇建设用地的压力,从而实现建设用地规模合理性的目的,实现土地的优化配置,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统筹兼顾,实现青岛市建设用地外延式和内涵式同步扩张,走集约、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优化产业结构,使建设用地与产业结构转变协调发展
依据青岛市产业发展以高效产业代替低效产业的要求,应充分利用青岛市地理和交通区位优势,发展以工、商、服务业为主的二、三产业。依据土地价值规律,通过转变土地利用机制,调整土地的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调整工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对城区内的部分工厂,可迁往城边,依据优地优用原则,保证土地供经济效益最好的部门使用。
(三)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宅成为消费品进入市场,政府应控制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如教育、文化设施、医疗卫生、交通项目、城市基础设施等项目。依据青岛市自身优越的亲水性因素,提高对交通运输,如航海、隧道、地铁等“行”的投资,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提高城市功能。
参考文献:
[1]谈明洪,李秀彬.我国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J].经济地理,2003(05).
[2]蔡建明.中国城市化发展动力及发展战略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7(02).
[3]崔功豪,马润朝.中国自上而下城市化的发展及其机制[J].地理学报,1999(02).
[4]吴建寨,彭涛,徐海燕等.山东省建设用地扩展时空动态及驱动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8).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