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飞
(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00)
高校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
曹雪飞
(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00)
当前高校改革过程中,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及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对于高校的美术教育来说,学生自身审美个性的发展依旧不够完善,依旧是对素质教育意义以及作用的讨论上,没有真正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本文就当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中学生自身审美个性的重要性入手,继而探析完善和提升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个性发展的措施与途径。
高校美术;学生审美;个性发展
对于审美个性来说,主要就是在审美的活动中,因为心理以及生理的特质多显现出来的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个性特征。审美个性对于个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审美个性的多元化存在,才会使得整个社会真正成为有活力的存在,继而才能够真正培育以及创造出更加丰富以及多元化的审美对象,促进整个社会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更好地发展。
可是,就得当前的审美教育来说,往往是比较忽视审美个性的发展,这样的一种现象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十分的普遍,对我国的美术教学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开始快速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社会生活以及发展过程中艺术的作用被再次发现,并进行重新的认识,这样的一种发展为教育的审美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前提。
(一)在教学观念上要重视并尊重学生的审美差异性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的客体,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考试分数的工具,教师的教学也仅仅是让学生取得良好的考试分数。但是,高校的教师应当意识到,高校美术教学的对象是学会,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学生自身就应当具有创意性以及个性,这样才会使得整个社会更加的多元化,更加的多姿多彩。所以说,高校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学生自身的差异性以及表现出来的个性加以尊重与保护,只有这样才会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才会实现高校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创新教学方法顺应学生审美个性的培养
高校美术教学应当对学生的自主性加以尊重,这样就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的方式以及内容上进行创新,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权力和机会。学生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人,对于教师而言,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促进者,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疑问,通过自己解决获得独立思考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高校的美术学习来说,主要是有两个主要的板块,一个是创作板块一个是习作板块,在学生习作的过程,教师应当提供相关必要的基础性的这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其中创作课程以及选修课程都能够很好的平台可以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积极营造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借以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
在传统的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仅仅是知识传授的两个点,这样的一种关系,往往是仅仅围绕知识的传递形成的,学生在教师的眼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只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而已,甚至这样的一个个体是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往往只是向学生进行基础只是传授的活动。
在当前的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意识到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地位的不可获或缺性,继而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培养和建立起良好而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其自身的知识传授活动也应当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自身的个性发展状况进行,在提问的时候,应当允许或者是鼓励多元化的答案出现,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以及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在这样一种融洽的氛围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只有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自身美术审美个性的培养以及发展。
(四)开展差异化的教学模式
对于个别教学与个别化的教学来说,两者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后者主要是指所有适应并且能够注意到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活动,这样的一种教学活动往往是比较灵活的,能够突破以往传统守旧的教学方式,这样就要求高校的美术教师应当让自己的教学来适应学生自身的个性以及差异性。但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并不是要求在形式上要做到一对一的教学,而是说教式可以依据学生自身兴趣或者是习惯的不同,进行扩充性以及补救性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活动主要是突出学生自身的个性和差异性,另外还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来,使得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发展来进行自我学习。
综上所述,对学生审美个性的培养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同时也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因为学生自身的审美个性的培养除了上述几个方式之外,还涉及到诸多学科,比如说心理学等,另外整个社会环境以及社会氛围同样会对学生自身个性培养的状况带来极大的影响,这往往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只有这样才会使得高校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审美个性既得到发展又能够得到保护。
[1]张晓洞.试论审美教育的本体价值[J].阴山学刊,2010,(02).
G64
A
1005-5312(2014)29-0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