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水质异味、房价畸高、就业不稳,当诸如此类的民生难题成为中国人难解的心头之痛时,其实还有一个更浓重更无奈的阴影如影随形,令人毕生难逃其纠缠,那就是数十年不变的户籍制。
最近,网上流传一个帖子,设问“美国没有户籍制度为何没有乱套”?其中写道,“美国没有户籍制度,美国人没有户口,也没有派出所村委会居委会这样的管理机构,美国公民每迁徙到一个新的地方,就自动成为了那里的居民,自动地拥有了该地的管理地方政府的权利——选举权和其他政治参与权利,自动地享受当地的社会福利待遇。不需要申请或批准,不需要办理什么户籍手续。美国社会为何没有乱套?”
这样的情景,对中国人来说确实难以想象。如果让一个农民兄弟设想自己去到美国,口袋里没了户口本,恐怕一时会茫然不知所措。何止农民,当初刚踏上新大陆的中国留学生,大体都经历过一阵没有户口本的惶恐,感觉自己仿佛悬在半空不踏实。现在我们知道,美国人平均一生要搬十几次家。正是经由这种信马由缰式的迁徙文化的熏陶,美国人血液里才流淌着一种天生的自由精神。
户籍制的实质是剥夺人的自由。早在1954年新中国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迁徙自由”还被列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是,随着日后的多重政治变迁,户籍制的推行实施,人们逐步被禁锢在一本薄薄的户口本上动弹不得。终其一生,读书、择业、购房、就医,乃至婚丧嫁娶、置业乔迁,“户口”二字极大地束缚了人们自主选择的自由,粗暴地限制了人生自主活动的半径。
户籍制的不可理喻,更可怕的在于人为设置了城乡二元结构的藩篱,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通道被彻底堵死,使得同一国家的公民分隔为两个难以逾越的等级,造成了城乡不同人群截然不同的命运。正如有网文感慨的那样:“你若是城镇户口,你就是人上人,你不用种地,你可以吃商品粮,你就有机会获得就业岗位,有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哪怕是个痴呆儿,也可以娶到农村的美女。若是不幸生于农村,身为农民,尤其是僻远穷苦的农村,就注定一辈子劳作,自生自灭,伴随着愚昧无知。”
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出台,一纸户籍困终身的局面行将结束。《改革意见》明确提出,“努力实现一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等常住人口的城镇落户率。”并且明确了不同等级城市的户籍改革路径,全面放开了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基于常住人口规模,对中等城市、大城市以及特大城市确定了不同的落户政策。
于是,有人欢呼“新户籍时代”的到来,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户籍制度改革释放出来的对经济的直接拉动和人口红利。有人测算过,根据户籍制度改革的时间表和具体目标,2014-2020年户籍改革红利对GDP增速的拉动作用在平均每年1%左右,户籍改革红利对GDP总体的贡献率将达到5%。而已经出现的由户籍制度改革带来劳动力紧张趋势的明显缓解,则有望进一步推迟“刘易斯拐点”的到来。
在我看来,户籍制改革的最大红利是中国人的精神解放。“树挪死,人挪活”。摆脱户口的桎梏,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区分,不仅可以为城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归根到底在于消除了对农民的身份歧视之后,将为全体公民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
人口的自由流动,从来是社会成员的智慧才能和生机活力迸发涌流的前提条件。在自由的天空下,始终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起调节作用,进而可以造就远比僵硬的行政控制更有效更合理更健康自如的供需平衡。当习近平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时,想来户籍制的改革,应该是这个所谓“第五个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然而,任何改革都需要成本。打碎数十年一贯制的户籍制枷锁,不仅要排除利益集团的阻挠和旧观念的束缚,还必须货真价实让农业转移人口共享所在地城市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而这决非轻而易举能够做到。总之,户籍改革只是刚刚破题起步,我们且慢一味陶醉在八字一撇刚开写的红利上,唯有设想更多的困难和阻力才能争取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