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业统计与监测指标体系设计

2014-10-20 00:49朱容辉
科技资讯 2014年23期

朱容辉

摘 要:在经济不断发展、道路运输市场日趋复杂化的背景下,亟需建立科学完善的道路运输业统计与监测指标体系,以便反映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本文针对现行指标体系系统性不强、质量与结构指标不足、多企业指标少行业或宏观层面的指标等缺陷,运用供求均衡及其他相关学科理论,辅以回归分析法,结合行业的现状,构建了两层面七要素共43个指标的统计与监测指标体系,并对新构建的指标进行解释说明。

关键词:道路运输业 供求均衡理论 统计与监测 指标设计

中图分类号:F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159-02

道路运输业的统计监测指标一直是国内相关学者研究的热点。但现行指标体系多企业层面指标,少行业或宏观层面指标,不能充分发挥行业监管与宏观调控的作用;多数量与总量指标,少质量与结构指标,不能及时了解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本文从系统性、层次性、综合性、有效性出发,构建了两层面七要素共43个指标的统计与监测指标体系,以便分析研究行业的实际运行及其动态。

1 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分析

道路运输业统计与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从宏观层面、行业或企业层面对现有指标归类汇总。宏观层面包含供需分析、社会贡献、保障机制、科技发展四要素,行业或企业层面包含运输生产、竞争能力、节能减排三要素。本文对新创或综合性较强的指标进行了解释说明。

1.1 道路运输业宏观层面的统计与监测指标

1.1.1 供需分析

总体而言,我国道路运输业的供给情况为总量不足且结构性矛盾突出,需求情况为增长迅速且层次趋于多样化。因此从供需角度构建指标,有助于研究供需的总量与结构平衡。

(1)需求角度。

需求角度构建的指标主要有道路运输的旅客需求量、道路运输换算周转量的比重。由于高速公路的数据取得方便、真实性强,故选用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高速公路货车货总重这两个指标间接反映运输业的整体需求情况。本文仅对道路运输的旅客需求量和道路运输换算周转量的比重进行解释和分析。

①道路运输的旅客需求量:旅客需求量不等同于旅客运输量,但二者存在密切关系。我国道路运输业的运力明显不足,故不能按照运输量指标反映社会公众的出行需求。一般而言,道路运输规划设计的旅客运输量滞后于旅客需求量。因此,可以通过研究以前年度旅客运输量的数据并计算调整系数,即:

旅客需求量=旅客运输量×调整系数

②道路运输换算周转量的比重:该指标是指道路运输业完成的换算周转量占全社会换算周转量的比重,可以综合反映社会经济对道路运输业的需求程度,计算公式为:

(2)供给角度。

供给角度的指标从供给能力和供给结构两个层面进行构建。

①运输供给能力:运输供给能力可以反映道路运输业向社会提供运输能力的大小,包括旅客(货物)周转量、运输场站拥有量、从业人员数量、拥有的车辆总数及各车型车辆的数目、汽车维修企业数量、各种级别汽车监测站数量等指标。

②运输供给结构:运输供给结构研究的是道路运输业内外部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有机比例和构成,故包含的指标主要有道路运输业换算周转量占全社会换算周转量的比重、等级道路比率、各种车型车辆数的比例、公司化企业和个体企业比例、不同等级的从业人员比例。

1.1.2 社会贡献

道路运输业的社会贡献主要体现在推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全社会的劳动就业率。因此选取的统计监测指标为道路运输业增加值增长对GDP增长的拉动率、道路运输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总就业人数的比例。本文仅对道路运输业增加值增长对GDP增长的拉动率进行解释和分析。

1.1.3 保障机制

道路运输业的保障机制可以从国家现行行业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政府扶持力度的强弱进行分析。

(1)国家现行行业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

道路运输业法律法规的完善有利于规范行业的生产经营、增强其竞争力、稳定其发展。但该指标很难被量化,建议选用专家打分法进行评价,如“完善”打5分、“较完善”打3分、“不完善”打1分。

(2)政府扶持力度的强弱。

政府对道路运输业的扶持是其健康运营的基石。扶持的内容包括人员调度、资金配置、政策变动等方面,这些都将对行业的运行和发展产生影响。通过分析该指标可以研究并预测行业可能的发展方向。该指标也不易被量化,建议选用“强、中、弱”等评语描述即可。

1.1.4 科技发展

科技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道路运输业的生产能力及水平、提高组织管理效率、提高竞争力、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构建的指标为科学技术水平和道路运输业的行业信息化投入比。

(1)科学技术水平。

该指标的构建时依据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即

式中:Q为产量,用道路运输业的总产值计量;K为资本;L为劳动力;

A为技术水平;α、β为指数。

它的对数形式是:

设:

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用回归分析法估计参数A,即可测度道路运输业的科学技术水平。

(2)道路运输业的行业信息化投入比。

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与行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有密切的关系,该指标可以用来反映道路运输业的信息化水平,并通过与其它运输方式进行对比,衡量该行业的信息化投资力度和重视度。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1.2 道路运输业行业或企业层面的统计与监测指标

1.2.1 运输生产

运输生产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本文仅从道路运输业生产的投入、经营和使用三个阶段进行指标的构建。endprint

(1)投入阶段。

道路运输业的特征之一是资本密集度高,因此投入阶段以固定资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选用的指标为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率和不同投资主体所占比例。

(2)经营阶段。

该阶段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效益进行研究来分析企业生产活动的合理性。本文选用客货换算运量综合投资产出收益和客货换算周转量综合投资产出收益来反映道路运输业的经营现状。这两个指标分别从客货运量和周转量占报告期的投资额比重来分析行业或企业投资的产出收益。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3)使用阶段。

道路运输业的投资回收情况可以反映生产过程的使用是否合理。通过投资回收年限、投资回收率等定量指标以及相关人员对客货源是否稳定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可以动态反映运输业的生产情况。其中投资回收年限的计算公式如下:

1.2.2 竞争能力

影响道路运输业竞争能力的因素很多,本文重点探讨运输规模大小和服务质量高低这两个因素。

(1)运输规模。

运输规模的大小可以通过车辆数和就业人员数来反映,选用的指标为总车吨(客)位日及就业人数增长率。其中,车日可以动态把握企业车辆数量的变化,而总车吨(客)位这个指标可以综合反映运输企业的扩张速度或规模大小。

(其中i为车型;为i型车的总车日,为i型车的标记吨(客)位)

(2)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的评价依赖于人的主观期望与实际体验的差异,它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本文从安全性、便捷性、经济性、准确性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安全性选用行车事故伤亡率;便捷性选用运送速度;经济性选用平均单位运价;准确性选用客运的发车正点率、货运的货物差损率。本文仅对平均单位运价进行解释说明。平均单位运价即每单位换算吨公里所需的费用,该指标从消费者角度评价其是否乘有所值、运有所值。

1.2.3 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意味着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用供求均衡理论,道路运输业的节能减排可以从降低能源需求和增加能源供给来实现。本文从组织管理、需求调控、能源使用三个角度进行指标的构建。

(1)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主要从提高运输效率的角度对道路运输业进行统计与监测,选用实载率和拖运率两个指标。实载率是反映车辆里程和载质量利用情况的综合性指标,其与运输生产管理、货源的充足程度及其时空分布、运输组织方式等因素相关;拖运率指标可以反映运输业挂车的现状及使用效率,该指标的能反映道路运输业的运输组织质量、车辆配备及构成、政策制定及落实等情况。

(2)需求调控。

节能减排的重心是引导公众出行的理念,减少使用能耗较大的交通工具,提倡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故选取的统计监测指标为公共交通承担客运量的比例、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的人次和私家车的增长率。本文仅对使用自行车出行的人次进行解释和说明。

①指标的数据获得。

自行车租赁管理系统的功能一般包括:租车、还车、IC卡查询、租车还车记录查询以及后台管理系统,其中后台管理系统包括网点开通、运营等的管理、自行车租还信息、费用信息的统计等。因此,该指标可以依据自行车租赁的后台管理系统获得。

②指标的作用。

公共自行车有节能环保、方便灵活、缓解拥堵、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等优势。通过对该指标的研究与分析,可以了解公众的环保意识、出行习惯,为企业租赁点的设置、自行车数量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持。

(3)能源使用。

能源使用从传统能源的利用率和新能源的使用进行统计监测。交通工具消耗的常规能源主要是汽油和柴油,这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使用时应提高利用效率。新能源因其绿色环保、低能耗、高效率等优良性质而备受关注。选取的指标有:百车公里燃油消耗量、百吨公里燃油消耗量、单位运输业增加值耗油变动率、新能源车辆的比例。本文仅对单位运输业增加值耗油变动率和新能源车辆的比例进行说明。

①单位运输业增加值耗油变动率:该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道路运输业增加值每增加一单位引起的耗油量变动,可以反映能源的利用率、投入产出效率、运输组织是否合理等。计算公式为:

②新能源车辆的比例:该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道路运输业使用的新能源车辆数占该行业车辆总数的比重,主要用来反映道路运输行业或企业对新能源的认知度以及环保意识。

通过以上对道路运输业指标的分析,本文构建的道路运输业统计与监测指标体系见表1所示。

2 结语

本文运用供需均衡及其他相关学科理论,构建了两层面七要素共43个指标的统计与监测指标体系,以便系统全面地反映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但指标体系的设计是建立在有关数据充分获得且正确处理、分析的基础上,实际操作中不一定能满足,因此需要政府加强对道路运输业信息传递机制的规范和监管。本文有些指标的设计仅从理论上分析探讨,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此外,必须注意到道路运输业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应注重相关指标的改进和完善,以满足统计监测的需要。

(指导教师:袁长伟,张志俊)

参考文献

[1] 张志俊.低碳交通建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调查方法的确立[J].统计与决策,2011(8):44-46.

[2] 习江鹏.道路运输节能减排问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8.endprint

(1)投入阶段。

道路运输业的特征之一是资本密集度高,因此投入阶段以固定资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选用的指标为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率和不同投资主体所占比例。

(2)经营阶段。

该阶段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效益进行研究来分析企业生产活动的合理性。本文选用客货换算运量综合投资产出收益和客货换算周转量综合投资产出收益来反映道路运输业的经营现状。这两个指标分别从客货运量和周转量占报告期的投资额比重来分析行业或企业投资的产出收益。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3)使用阶段。

道路运输业的投资回收情况可以反映生产过程的使用是否合理。通过投资回收年限、投资回收率等定量指标以及相关人员对客货源是否稳定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可以动态反映运输业的生产情况。其中投资回收年限的计算公式如下:

1.2.2 竞争能力

影响道路运输业竞争能力的因素很多,本文重点探讨运输规模大小和服务质量高低这两个因素。

(1)运输规模。

运输规模的大小可以通过车辆数和就业人员数来反映,选用的指标为总车吨(客)位日及就业人数增长率。其中,车日可以动态把握企业车辆数量的变化,而总车吨(客)位这个指标可以综合反映运输企业的扩张速度或规模大小。

(其中i为车型;为i型车的总车日,为i型车的标记吨(客)位)

(2)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的评价依赖于人的主观期望与实际体验的差异,它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本文从安全性、便捷性、经济性、准确性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安全性选用行车事故伤亡率;便捷性选用运送速度;经济性选用平均单位运价;准确性选用客运的发车正点率、货运的货物差损率。本文仅对平均单位运价进行解释说明。平均单位运价即每单位换算吨公里所需的费用,该指标从消费者角度评价其是否乘有所值、运有所值。

1.2.3 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意味着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用供求均衡理论,道路运输业的节能减排可以从降低能源需求和增加能源供给来实现。本文从组织管理、需求调控、能源使用三个角度进行指标的构建。

(1)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主要从提高运输效率的角度对道路运输业进行统计与监测,选用实载率和拖运率两个指标。实载率是反映车辆里程和载质量利用情况的综合性指标,其与运输生产管理、货源的充足程度及其时空分布、运输组织方式等因素相关;拖运率指标可以反映运输业挂车的现状及使用效率,该指标的能反映道路运输业的运输组织质量、车辆配备及构成、政策制定及落实等情况。

(2)需求调控。

节能减排的重心是引导公众出行的理念,减少使用能耗较大的交通工具,提倡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故选取的统计监测指标为公共交通承担客运量的比例、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的人次和私家车的增长率。本文仅对使用自行车出行的人次进行解释和说明。

①指标的数据获得。

自行车租赁管理系统的功能一般包括:租车、还车、IC卡查询、租车还车记录查询以及后台管理系统,其中后台管理系统包括网点开通、运营等的管理、自行车租还信息、费用信息的统计等。因此,该指标可以依据自行车租赁的后台管理系统获得。

②指标的作用。

公共自行车有节能环保、方便灵活、缓解拥堵、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等优势。通过对该指标的研究与分析,可以了解公众的环保意识、出行习惯,为企业租赁点的设置、自行车数量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持。

(3)能源使用。

能源使用从传统能源的利用率和新能源的使用进行统计监测。交通工具消耗的常规能源主要是汽油和柴油,这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使用时应提高利用效率。新能源因其绿色环保、低能耗、高效率等优良性质而备受关注。选取的指标有:百车公里燃油消耗量、百吨公里燃油消耗量、单位运输业增加值耗油变动率、新能源车辆的比例。本文仅对单位运输业增加值耗油变动率和新能源车辆的比例进行说明。

①单位运输业增加值耗油变动率:该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道路运输业增加值每增加一单位引起的耗油量变动,可以反映能源的利用率、投入产出效率、运输组织是否合理等。计算公式为:

②新能源车辆的比例:该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道路运输业使用的新能源车辆数占该行业车辆总数的比重,主要用来反映道路运输行业或企业对新能源的认知度以及环保意识。

通过以上对道路运输业指标的分析,本文构建的道路运输业统计与监测指标体系见表1所示。

2 结语

本文运用供需均衡及其他相关学科理论,构建了两层面七要素共43个指标的统计与监测指标体系,以便系统全面地反映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但指标体系的设计是建立在有关数据充分获得且正确处理、分析的基础上,实际操作中不一定能满足,因此需要政府加强对道路运输业信息传递机制的规范和监管。本文有些指标的设计仅从理论上分析探讨,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此外,必须注意到道路运输业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应注重相关指标的改进和完善,以满足统计监测的需要。

(指导教师:袁长伟,张志俊)

参考文献

[1] 张志俊.低碳交通建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调查方法的确立[J].统计与决策,2011(8):44-46.

[2] 习江鹏.道路运输节能减排问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8.endprint

(1)投入阶段。

道路运输业的特征之一是资本密集度高,因此投入阶段以固定资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选用的指标为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率和不同投资主体所占比例。

(2)经营阶段。

该阶段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效益进行研究来分析企业生产活动的合理性。本文选用客货换算运量综合投资产出收益和客货换算周转量综合投资产出收益来反映道路运输业的经营现状。这两个指标分别从客货运量和周转量占报告期的投资额比重来分析行业或企业投资的产出收益。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3)使用阶段。

道路运输业的投资回收情况可以反映生产过程的使用是否合理。通过投资回收年限、投资回收率等定量指标以及相关人员对客货源是否稳定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可以动态反映运输业的生产情况。其中投资回收年限的计算公式如下:

1.2.2 竞争能力

影响道路运输业竞争能力的因素很多,本文重点探讨运输规模大小和服务质量高低这两个因素。

(1)运输规模。

运输规模的大小可以通过车辆数和就业人员数来反映,选用的指标为总车吨(客)位日及就业人数增长率。其中,车日可以动态把握企业车辆数量的变化,而总车吨(客)位这个指标可以综合反映运输企业的扩张速度或规模大小。

(其中i为车型;为i型车的总车日,为i型车的标记吨(客)位)

(2)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的评价依赖于人的主观期望与实际体验的差异,它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本文从安全性、便捷性、经济性、准确性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安全性选用行车事故伤亡率;便捷性选用运送速度;经济性选用平均单位运价;准确性选用客运的发车正点率、货运的货物差损率。本文仅对平均单位运价进行解释说明。平均单位运价即每单位换算吨公里所需的费用,该指标从消费者角度评价其是否乘有所值、运有所值。

1.2.3 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意味着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用供求均衡理论,道路运输业的节能减排可以从降低能源需求和增加能源供给来实现。本文从组织管理、需求调控、能源使用三个角度进行指标的构建。

(1)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主要从提高运输效率的角度对道路运输业进行统计与监测,选用实载率和拖运率两个指标。实载率是反映车辆里程和载质量利用情况的综合性指标,其与运输生产管理、货源的充足程度及其时空分布、运输组织方式等因素相关;拖运率指标可以反映运输业挂车的现状及使用效率,该指标的能反映道路运输业的运输组织质量、车辆配备及构成、政策制定及落实等情况。

(2)需求调控。

节能减排的重心是引导公众出行的理念,减少使用能耗较大的交通工具,提倡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故选取的统计监测指标为公共交通承担客运量的比例、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的人次和私家车的增长率。本文仅对使用自行车出行的人次进行解释和说明。

①指标的数据获得。

自行车租赁管理系统的功能一般包括:租车、还车、IC卡查询、租车还车记录查询以及后台管理系统,其中后台管理系统包括网点开通、运营等的管理、自行车租还信息、费用信息的统计等。因此,该指标可以依据自行车租赁的后台管理系统获得。

②指标的作用。

公共自行车有节能环保、方便灵活、缓解拥堵、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等优势。通过对该指标的研究与分析,可以了解公众的环保意识、出行习惯,为企业租赁点的设置、自行车数量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持。

(3)能源使用。

能源使用从传统能源的利用率和新能源的使用进行统计监测。交通工具消耗的常规能源主要是汽油和柴油,这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使用时应提高利用效率。新能源因其绿色环保、低能耗、高效率等优良性质而备受关注。选取的指标有:百车公里燃油消耗量、百吨公里燃油消耗量、单位运输业增加值耗油变动率、新能源车辆的比例。本文仅对单位运输业增加值耗油变动率和新能源车辆的比例进行说明。

①单位运输业增加值耗油变动率:该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道路运输业增加值每增加一单位引起的耗油量变动,可以反映能源的利用率、投入产出效率、运输组织是否合理等。计算公式为:

②新能源车辆的比例:该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道路运输业使用的新能源车辆数占该行业车辆总数的比重,主要用来反映道路运输行业或企业对新能源的认知度以及环保意识。

通过以上对道路运输业指标的分析,本文构建的道路运输业统计与监测指标体系见表1所示。

2 结语

本文运用供需均衡及其他相关学科理论,构建了两层面七要素共43个指标的统计与监测指标体系,以便系统全面地反映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但指标体系的设计是建立在有关数据充分获得且正确处理、分析的基础上,实际操作中不一定能满足,因此需要政府加强对道路运输业信息传递机制的规范和监管。本文有些指标的设计仅从理论上分析探讨,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此外,必须注意到道路运输业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应注重相关指标的改进和完善,以满足统计监测的需要。

(指导教师:袁长伟,张志俊)

参考文献

[1] 张志俊.低碳交通建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调查方法的确立[J].统计与决策,2011(8):44-46.

[2] 习江鹏.道路运输节能减排问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