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慧雄
民营经济是中国民间人士、民间组织和民间机构等民间主体经营的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有民营、外资所有民营,以及其他一切混合所有制中的民营成分。民营经济的外延比较宽泛,在中国的统计系统中也没有对应的统计口径,因此分析比较困难,但从江苏现实来看,私营工业企业是民营经济的主体,因此以此为切入口,来分析金融危机后江苏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很好的视角。
一、金融危机后江苏私营工业企业总体运行分析
2008年时,江苏私营工业企业总数为27897家,2009和2010年有所增长,但2011年后数量大幅减少,这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江苏私营工业企业冲击的滞后反应,大量的私营工业企业倒闭或被兼并。从规模分布来看,江苏工业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基本保持在90%以上,但金融危机以来,大量的小型企业破产或被兼并,其数量占全部私营工业企业的比重已从2008年的96.2%下降到2012年的90.8%,大型企业数量的比重虽有所上升,但仍十分少,到2012年也只有0.86%。以小型企业为主的现状,使得江苏私营工业企业抗风险能力、技术创新能力都比较低。从资本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来看,江苏私营工业企业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占私营工业企业数75%以上,而且这一组织形式有上升趋势,到2012年已达79.3%,私营独资企业和合伙经营企业的比重在不断下降,由2008年的20.07%和2.28%分别下降到2012年的15.98%和1.49%。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为主的治理结构,表明江苏私营工业企业基本完成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转变,会使这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在传承上也更具连续性、稳定性。
江苏私营工业企业的规模增长较快,2008年到2012年从主营业务收入上看,年均递增23.6%,远远高于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和三资企业14.5%和14.0%的增长速度。从私营工业企业在三类企业中的权重来看,2008年私营工业企业、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三资企业的比重分别为:35.09%、14.79%和50.12%,此后私营工业企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国有控股企业的比重基本不变,三资企业的权重则大幅下降,到2012年三者的比例关系为:44.64%、13.24%和44.12%,私营工业企业的比重已超过三资企业,比重上升到第一位。
从应交增值税上看,2008年江苏私营工业企业应交增值税为533.6亿元,占工业企业应交增值税比重为38.1%,此后逐年上升,到2012年已达1439.65亿元,比重为45.9%,江苏私营工业企业对江苏税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吸纳就业上看,2008年私营工业企业年平均就业人数是346.18万,占全部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43.4%,此后有所上升,到2010年达到顶峰,为486.96万人,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的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就业人数开始下降,2012年就业人数为439.365万,比重为45.2%,这一比重与税收贡献的比重基本相当。
二、金融危机后江苏私营工业企业空间分布分析
从整体上看,金融危机后江苏私营工业企业在三个区域都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苏南私营工业企业产值由2008年的17782.2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9705.15亿元,年均递增13.69%,苏中私营工业企业产值从2008年的6747.7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4605.2亿元,年均递增21.29%,苏北从2008年的5442.7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7985.47亿元,年均递增34.83%。从中可以得出,苏北的私营工业企业增长速度最快,苏南反而最慢,这是苏南产业转移的结果,从图1的百分比堆积图中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出江苏私营工业企业在苏南、苏中和苏北分布的变化。
图1 2008~2012年江苏弃婴私营工业企业产值在苏南、苏中、苏北的空间分布
从图1中可以看到,私营工业企业产值在苏中的比重基本不变,保持在23%左右,在苏南的比重持续下降,已由2008年的59.32%下降到2012年的47.68%,而苏北的比重则持续上升,由2008年的18.15%,上升到2012年28.87%,比重已经超过苏中,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后,苏北承接了上海以及苏南大量的产业转移。
三、金融危机后江苏私营工业企业产业分布分析
研究私营工业企业的产业分布,其目的是分析私营工业企业主要从事哪些行业,目前有什么发展趋势,为达到这一目的,没有必要对各个行业进行全面的分析,此处我们只需分析制造业各个行业即可,而且根据高洪成等(2012)的分类,将制造业分为高技术产业、中技术产业和低技术产业,根据江苏制造业的统计口径,共分为28个行业,根据高洪成等(2012)的分类方法,将其合并成三个大的产业,分别为:高技术产业,包括医药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7个行业;中技术产业,包括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和文教、美工、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6个行业;低技术产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业等剩余的15个行业。这里我们选取私营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这一指标来反应江苏私营工业企业在高、中、低三类产业中的分布状况,以及发展趋势。
从表1可以看出,江苏私营工业企业主体上从事中低技术行业,尤其是近两年其比重还有所上升,到2012年时低技术产业比重为50.03%,中技术产业比重为16.65%,两者合计76.68%。高技术产业的比重在2009年和2010年时,有所上升,但近两年又有所下降,其比重维持在三分之一左右。这表明江苏私营工业企业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多数从事低技术制造业,科技研发能力不足,很难进入高级行业。
四、江苏私营经济发展优化与引导政策endprint
根据以上分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江苏制造业发展带来了一些困难,江苏的民营经济,尤其是民营工业企业虽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如一些中小企业出口困难、资金断裂等,但整体上江苏私营工业企业还是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总的来看,金融危机以来,江苏私营工业企业的运行有下几个特点:
从规模分布来看,江苏私营工业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尤其是以小企业为主,从数量上看,占比在90%以上,大企业占比不到1%,这些中小私营工业企业在投融资、市场开拓、科技开发等方面不具优势,因此在面临外部冲击或者竞争时就会表现不稳定。
从资本构成和经营方式来看,江苏私营工业企业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占比80%左右,这种现代的资本组织和经营方式是江苏私营工业企业的一个优点,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从私营工业企业在整个江苏工业经济中的地位来看,以主营业务收入来衡量,江苏私营工业企业的占比不断上升,到2012年已达42.6%,成为仅次于外资经济的主要经济形式,而且私营工业私企业吸纳了45%左右的工业从业人员,贡献了45%左右的工业增值税,为江苏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空间分布来看,目前江苏私营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以工业产值来衡量占50%左右,但近年来这一分布结构在发生着变化,苏南的比重不断下降,苏北的比重则持续上升,这是近年来苏南产业转移的重要表现。
从产业分布来看,江苏私营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技术产业,尤其是低技术产业,占比在一半以上,这表明江苏私营工业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不足,因此进一步增强江苏私营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今后的一个发展任务。
基于上述运行特征,为推动江苏私营工业企业发展,以及以此为着力点,推动江苏民营经济,乃至整个江苏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与优化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努力培育一批大规模的私营工业企业。目前私营工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小企业虽有经营灵活的优势,但不足以抵御风险,以及面临外部高强度的竞争,因此要培育一批大型的私营工业企业。具体上,一方面政府可以牵头银行,为其扩张提供便利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可以鼓励优质的民营经济与国企乃至外资企业成立混合所有制经济。
第二,优化私营工业企业的空间布局。当前江苏私营工业企业布局结构是以苏南为主,有向苏北转移的趋势,建议从苏南的角度考虑,不能将落后的和暂时过剩的产能“一股脑”全部转移出去,应该从全价值链的角度首先进行优化,保证本区域产业链的完整性,从而保证区域的竞争力;从苏北的角度考虑,也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能盲目地接受转移,应有长期的产业规划与布局,对转移的产业有选择性地接受。
第三,鼓励私营工业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从而能够更多地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一方面对于私营工业企业进行科技创新要有财政税收上的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将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私营工业企业纳入平台建设上来,使其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创新资源,从而获得更多的创新机会,增加其创新的动力。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责任编辑:黄 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