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杂文”踏青云

2014-10-20 00:21刘吉同
唯实 2014年10期
关键词:佳话太医故人

刘吉同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宪宗还算为“一代明君”。然而,“明君”也难克服人性的弱点,他一度数出游猎,荒怠朝政。此事引起一位叫柳公绰的新任吏部郎中的不满,他仿医生劝说患者的口吻,写下《太医箴》上奏,讽谏皇帝要“改邪归正”。文中不乏辛辣之词,“天布寒暑,不私于人”,即“上天定寒暑,从不私于人”,故人要遵守生活的规律;“饮食资身,过则生患”,即“饮食滋养身体,过度享受必然生病”,故人要自我节制;“患居虑后,防处事先”,即“有病才考虑去治,远不如在生病之前预防”,故人要防微杜渐,不要养痈遗患酿成沉疴。今天读来,《太医箴》就是一篇绝妙的怪体杂文,句句都是药石之言。宪宗阅后大为感慨,惊叹作者文采过人,且“爱朕深”也,并将“气行无间,隙不在大”一句作为座右铭置于案头,一月后又拜柳公绰为御史中丞(相当于现今的监察部副部长),监察百僚。一篇原本讽刺宪宗的“杂文”,却变成了柳公绰入阁的任命书,这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选人用人的绝美佳话。

柳公绰在唐朝以一身正气、敢作敢为著称,容不得官员的堕落和腐败。宪宗打个猎什么的,按说也不算大过,但他却写下了刺怠刺奢的《太医箴》。唐肃宗之后,宦官势力在朝廷坐大,朝野无人敢惹。宪宗朝护卫京师和宫廷的神策军,就由宦官一手控制,这支禁军在长安不可一世,官民畏之如虎,但柳公绰却不惧怕。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的一天,柳大人走马上任京兆尹,前面的仪仗队伍整齐地走在长安。此时,一个神策军小将却没把这个新任的京兆尹放在眼里,骑马在仪仗队伍中乱窜,数次打乱了仪仗队伍。柳公绰下令将这名小将乱棍打死,宪宗闻后大怒,在延英殿立召京兆尹问罪。柳公绰不卑不亢,据理以对,把个皇帝的斥问一一驳了回去,弄得宪宗也没了脾气,对左右说:“你们以后可别惹这人了,连朕都有些怕他。”唐宪宗怕柳公绰,不是怕他蛮横,更不是怕他“谋反”,而是怕他的疾恶如仇、不惧权贵,连皇帝的面子也不给。写出《太医箴》的为什么是柳公绰而不是别人,原因正在这里。柳公绰的这种精神实在可贵,应为“为官之魂”。一个人的职位和责任越大,越需要这样的“魂”。

唐宪宗也很值得称道。一篇《太医箴》,原本是讽刺、揶揄、劝说他老先生的。然而,此君读后不但没有动怒,而且喜出望外,表现出了难得的大境界。其一,非常欣赏作者的文采,认为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其二,很理解作者的苦心,认为这是真正地关爱自己和社稷;其三,变《太医箴》为人才自荐书,由此得到了一位良才。既然柳公绰如此爱“挑毛病”,那就让他去监督百官吧。另外,还可看出宪宗的选人思路和视野,不拘一格,没有教条;求贤若渴,视才为宝。宪宗上任后雄心壮志欲重振大唐,不能没有一大批一流的人才。可见目标有多大,心胸便有多大,对人才的渴求和宽容就会有多大。柳公绰生逢其时。

当然,皇权专制社会“一篇‘杂文踏青云”式的佳话,只能作为个例欣赏,不具有普遍意义,更无法推广和复制。因为这是人治下的佳话,一旦此人不是“唐宪宗”而换成了“唐僖宗”,整个“佳话”就会全部崩盘。即便是唐宪宗,也会像月亮圆缺不一样,而且正应验了。唐宪宗晚年思想颓废不思进取,迷恋于“拜佛运动”,才高八斗的韩愈,为此写下《论佛骨表》,劝谏他不可狂热应改弦易辙。同样是一篇“杂文”,韩愈却差一点丢了脑袋,只是老臣裴度等拼命说情才算保住了性命,但当即被逐出京城贬到了潮州。这是多么强烈的对比啊!可见,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只能靠民主制度,靠人民选举,“伯乐”是靠不住的。不过,即便是民主制度,也同样需要人去执行和完成,而人的素质,比如胸襟、眼界、正义感等,同样很重要。从这一点讲,“一篇‘杂文踏青云”这样的佳话,又有着永恒的魅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县文联)

责任编辑:张功杭endprint

猜你喜欢
佳话太医故人
那日
故人
颂屈原
门缝
朱 德
第13话 故人
皇上的药太医的汤
太医不好当
中秋佳话
审判“刘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