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键期假说探析我国学前英语教育

2014-10-20 11:54沈敬萍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关键期母语师资

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被引入语言学领域后,对二语习得的起始年龄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我国,主要体现为英语学习的低龄化。本文从关键期假说的理论起源入手,结合我国学前英语教育的现状,探析关键期假说对我国学前英语教育的启示:学前英语教育并非越早越好,而应该在母语习得基本完成之后开始;学前英语教育应以培养学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逐渐成为人类交流活动的重要载体。很多国家顺应国际化的发展需要,鼓励公民具备使用外语的基本技能,在国家基础教育战略中对学习一至两门外语赋予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国家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制订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及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为我国的英语教育指明方向。响应这一号召,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与此同时,幼儿园也纷纷开设了学前英语幼儿教学,形成了英语教育最早可从幼儿园阶段开始的格局,奠定了幼儿英语教学作为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在整个英语教育阶段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基础。但学者们提出了一些疑问,从小学的初始阶段,甚至是学前的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开展外语学习,孩子们需要同时面对两套符号系统的学习,这是否会加重孩子的负担,另外师资和办学条件是否能达到要求,以及外语的学习是否会影响母语的习得,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都需要在实践和研究中寻找。

一、关键期假说理论导入

著名的神经心理学家Penfield和Roberts在完成了对儿童失语症的研究后发现2-13岁青春期的儿童对学习语言有一种天然的优势,认为该年龄阶段儿童的大脑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进而提出十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黄金年龄。[1]Lenneberg以两位神经心理学家的发现为基础,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CPH)。在该假说中,他系统地解释了语言学习关键期,认为两岁左右的儿童是习得母语的关键期,原因是两岁到青春期之间是大脑的语言区逐渐完成左侧化进程的阶段,青春期以后大脑发育成熟,语言功能左侧化完成。此后,语言学习主要由左边大脑负责。人脑单侧化完成后的语言学习不如全脑学习时期的效率高,效果好。因此,语言学习最好在大脑完成单侧化之前,也就是在所谓的“语言学习关键期”进行[2]。Lenneberg的研究理论及成果主要是针对母语习得者,但一些研究者迅速把它拓展到二语习得领域,他们通过研究也证实了语言学习关键期的存在,并认为该理论对于第二语言习得同样适用,即第二语言的学习也应在关键期内,开始得越早,学习效率就越高,特别是在语音和听力方面更具优势。

二、当前我国学前英语教育现状

1.学前英语教育开展机构现状

我国现阶段开展学前英语教育的机构以双语幼儿园为主,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开设有所谓的双语班,虽学费也比普通班高出一大截,却受到了许多家长的追捧。在这种英语教育的大背景下,各种民间的培训机构也纷纷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肆宣传幼儿学习英语的好处,不仅开设以双语教育为主的幼儿园,还开展各种幼儿英语培训,各类英语培训班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各种和英语早教相关的学习工具和学习软件也成为许多电视台广告阶段的新宠,或是明星代言,或是使用者现身说法,或是所谓的专家极力推荐,貌似要在望子成龙的道路上助家长们一臂之力,实则以推销产品为终极目标,家长口袋里的钞票才是他们真正看中的。

2.学前英语教育师资现状

幼儿英语教师是学前英语教育师资力量的主体。作为施教者,幼儿英语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专业的学前英语教师,兼职的学前英语教师和外籍教师。一部分人认为,幼儿园开展的学前英语教育学习的是英语最基本、最简单的入门部分,凡是具备一点英语基础知识的老师都能胜任。这种论点是极端错误的。从学前英语教育的特点来看,幼儿习得英语的主要方式是模仿,即通过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来完成,教师的语音语调是否正确,是否自然流畅就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结合我国学前英语教育师资现状,既熟练掌握英语、又擅长幼儿教育的合格幼儿英语教师明显不足,这就直接导致了幼儿园的管理者在选拔师资时被迫做出取舍,舍弃的是对英语教师英语掌握熟练程度的高要求。而一个合格的学前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同时是合格的英语教师和幼儿教师,两者缺一不可。

3.学前英语教育教材及教法现状

现阶段双语幼儿园和英语培训机构所使用的学前英语教材可谓琳琅满目、五花八门,既有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机构编写、正式出版的教材,也有英语培训机构老师根据自身经验编写、仅供培训班使用的自编教材。这些名目繁多、鱼龙混杂的教材使用的教法也不尽相同,从传统的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法、情景教学法到全身反应法、加拿大的浸入式教学法,各种标新立异、花俏至极的名字使家长们无所适从,在各种培训机构为了吸引家长眼球大玩文字游戏的同时,选择最适合儿童的教材及教法却变得越来越难。

4.幼儿家长现状

随着各种教育机构宣传学前英语教育效果明显,以及各种和学前英语教育的相关广告的狂轰乱炸之下,许多家长也趋之若鹜。尽管有一些优秀的培训机构有合格的教师按照科学的方法组织教学,但对于一少部分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英语培训机构,家长们缺乏甄别能力。也有一些家长在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之后,过度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积极主动配合教师,课余时间还不忘监督幼儿学习英语,强迫孩子背单词,只要成绩好,一切付出都值得,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本应当让孩子们享受童年时光的课余时间早已安排得满满当当,家长苦、孩子更累,早期产生的外语学习兴趣早已被疲惫和叛逆所代替,慢慢的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三、关键期假说对学前英语教育的启示

1.学前英语教育并非越早越好

在关键期假说被引入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后,与此相关的外语学习年龄问题一直在语言教学中备受关注。很多学者认为,二语习得应该在关键期内开展,并且开展越早,效率越高。受这一论断的影响,在我国的许多地区,特别是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英语教育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首先,关键期假说最早确立时是应用于一语习得的,即母语习得,后来才被引入了二语习得领域;其次,当前实际存在的情况中,学前英语教育的理论依据不足且教学实践经验薄弱;再者,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仅仅是影响外语学习因素中的一个,除此之外,还有个体因素、文化因素等诸多因素,盲目片面地夸大众多因素中的一个显然是不够客观的。endprint

综合影响外语学习的多个因素,学前英语学习的开展并非越早越好,而是应该放在母语习得基本完成之后。对于任何一个语言学习个体来讲,认知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是在母语环境中完成的,而这些能力对外语习得的成功又至关重要,所以,任何形式的外语学习都不应以牺牲母语为代价。过早地进入英语学习阶段,往往会使幼儿在没有完全掌握母语的情况下再学习另一门语言,导致其混淆两种语言并引起母语负迁移现象。陆效用认为:“儿童二语习得(包含外语学习)的最佳年龄大致在9-10岁左右。”[3]王勃然也指出:“我国开展英语教学的初始年龄应该定在9-12岁,……而对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依实际情况可以推迟到小学四五年级或六年级。”[4]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国情下的英语是一门在本国之外使用的非本族语,而不是和母语享有同等地位的社会用语,即英语是一门外语,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二语,这种客观存在的语言学习大环境也会使关键期假说理论的应用大打折扣。

2.学前英语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兴趣为重点

在母语习得基本完成之后,刚进入外语学习的初始阶段时,幼儿和成人一样要经历一个新语言的学习过程,要克服语言输入与输出过程中的困难,而学前英语的学习则更具有不确定性,即使满足在关键期内开展的条件也不能保证学习就一定成功。对于学前的幼儿来讲,一门外语的学习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的负担,若一再遭遇挫折,势必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信心和动机,因此,学前英语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而应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为重点,寓教于乐,在激发学生潜能的基础上完成英语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就尤为重要。首先,学前英语教育者应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及语言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以此为依据来对教学确定目标,选择内容,制定计划,组织进程。其次,学前英语教育者应采用多样化的施教手段,尽可能多的使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喜闻乐见的施教形式,如听发音地道、语调流利的英语录音,唱英文歌曲,用英语讲故事,看图说话等。再者,学前英语教育应以启蒙教育为主,培养幼儿通过理解而模仿,通过模仿而表达的能力,过早的接触拼写和阅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3.英语习得是教师、幼儿、家长共同给力的结果

在学前英语教育遍地开花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学前英语教学在师资、教材和教法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师资良莠不齐的现象尤为突出。许多研究学者都指出,面对中国学前英语教育的现状,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笔者也曾在幼儿园的公开课上遇到过这样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是发音不标准、个别发音存在严重问题的老师在领读并提问,另一方面是热情高涨的小朋友们在积极地配合老师模仿并回答,老师的教法纵然灵活生动,教学热情也应得到肯定,但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因此,加强师资培训是学前英语教育良好发展的基础,是教师真正做到诲人不倦而非“毁”人不倦的保证。

学前英语教育要取得成功,也缺少不了家长的倾力合作。语言的习得离不开适当的语言环境,若能在家庭中创造一定的语言习得环境,这势必将成为学校语言学习环境的有益补充。我们鼓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注重儿童英语的学习,并能够给以适当的辅导和指点,用双语配合儿童完成日常生活的交流,进而营造一个供儿童操练语言的环境,为儿童的英语学习添砖加瓦。

四、结语

我国的学前英语教育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的同时,在英语教育开展机构、英语教育师资、教材及教法和家长的角度都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因素,这应当引起学校、家长和学者们的高度重视。一语习得框架下产生的关键期假说引入二语习得领域的确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期假说中所说的“早”强调的是儿童阶段较成人而言具备外语语音习得的先天优势,而非外语教育开展得越早越好。综合各种因素,外语的习得应该在母语习得基本完成之后开始,并且这个过程是教师、幼儿、家长共同给力的结果。我们不能因为在关键期阶段幼儿习得英语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忽视由此可能产生的对幼儿母语习得的负面影响。语言习得关键期这个因素只是影响学前英语习得的众多因素中的一个,让我们客观地、理性地面对它吧。

————————

参考文献

[1]Penfield W, Roberts L.Speech and Brain Mechanism.New York:Atheneum Press,1959.

[2]Lenneberg E.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New York:Wiley and Sons,1967.

[3]陆效用.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和“一条龙”英语教学.外语界,2004(1).

[4]王勃然.关键期假说及其对我国英语教学初始年龄的启示.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

[5]胡壮麟.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低效”问题国外外语教学,2002(4).

[作者:沈敬萍(1979-),女,河南新乡人,河南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任洪钺】endprint

猜你喜欢
关键期母语师资
母语
“关键期”对0-3岁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启示
北汽姜德义: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务实深耕关键期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母语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