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云中
摘 要:新课程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提倡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学习。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115-01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的做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笔者通过深入一线学校听课、与师生交流、亲自授课,总结和探讨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供交流。
一、引导学生分析本学科特点,抓住学科特点去学
思想品德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找出规律,有针对性地学习。
1、思想品德课教材,遵循由形象到抽象,由材料事例到事理的一般认知规律。先以新颖的事例材料,图文并茂地吸引我们,然后辅以“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相关链接”等栏目引导我们分析事例,提出和启发解决问题。最后课本正文部分总结出上述事例所说明的道理,进行阐释。往往每一段正文的首句、末句或中间一两句揭示要点道理。把握好课本的这一特点有助于搞好自学。
2、思想品德课主要解决三类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无论自学哪一课,都可以有意识地从上述三个角度尝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做自尊自信的人时,可以尝试提出以下问题去思考:“什么是自尊?自信?自尊自信者有何表现”、“自尊与虚荣,自信与自卑,自信与自负有何区别”,“做人为什么既要自尊也要尊重他人?为何说自信是成功之基”、“怎样才能赢得自尊”、“怎样才能使自己更自信(或你打算如何唱响自己的自信之歌?)”、“如何培养民族自信心”等等。相信经过锻炼,就会逐渐发现学习这门课的诀窍。
3、对课堂教学中讲明的重点问题和理解的要点,要求学生及时地标注到课本上。如把问题记到答案的旁边;划出段落中的关键词、句,标上序号①②③等。课堂上的笔记要简练,自己能看明白就行,不必面面俱到。完全可以通过课后复习时再加以完善。
二、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学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当“调试”的方法和各种“差异教学”的策略,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鼓励学生运用“读”的学习方法
“读”在学习方法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也尤为重要。思想品德课开卷考试的形式更加注重了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语言的表达,在新一轮课改以后,新教材的趣味性更强,教材中蕴含着许多故事、名言、案例等,不再枯燥,可读性增强。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注意节题、框题、目题之间的联系。读思想品德课课本可以使我们获得许多益处:
1、再现、再认知识点。有许多同学在思想品德课课的学习中会出现遗忘的现象,通过阅读来达到对知识点的再识记。
2、把握知识结构,增强前后联系。通过阅读能够梳理知识,理清层次,建构知识网络,明确知识点的位置。
3、帮助查漏补缺。课本中知识,老师在授课中不可能面面俱到。通过阅读,可使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
4、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每读一遍,学生的感性认识就会再进一步,越能深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
5、提高思想品德课术语的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学生的语感增强,对某问题就能够用政治术语来解释。
四、带着爱心走向学生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是爱。”学生最需要教师的爱,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教师要热爱学生,就要做到“理智公正”、“不挖苦学生”、“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不心罚学生”、“严爱结合”。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支撑下,教师要带着鼓励,带着微笑走向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要善于以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说话,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等待学生,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
五、启发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
华罗庚先生有句名言: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一本书由厚变薄,再由薄变厚。所谓“由厚变薄”就是把知识形成网络,会总结概括知识。为此,我总是要求学生先看课前的目录,理清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框、每一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心中形成知识网络,明确每一知识点的位置,能用简要的几句话甚至几个词来概括所学的整本书。如初二下册就概括为:集体、环保、现代科技、依法治国。
六、实行开放式教学
1、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基础上与教师传授的信息在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学习。这种互动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的接受性。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教而教,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这种灌输式的单向互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中获取知识,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的健康发展。比如在教学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一文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进行互动学习,分组讨论并剖析学生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指出避免和矫正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互动合作,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从小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3、突出探究式学习。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教材在每个单元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围绕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开始,分组活动揭示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进行教学,层层展开。让学生结合生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掌握运用,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种探究式的教与学过程,从发现问题开始,展开一系列的分析研究,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