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中“花”意象的审美心理和艺术美

2014-10-20 02:05蔡霁萍
科技资讯 2014年22期
关键词:审美意象

蔡霁萍

摘 要:李清照的词在历史上一向享有很高的地位,她的咏花词更是为后人所赞赏。当时的社会因素和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经历,赋予了李清照多愁善感的气质和细腻、敏感的写作风格。李清照咏花词中的“花”意象从审美的角度来说,不废外美而注重内美具有艺术美。

关键词:李清照词 意象 咏花 审美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246-01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格的女词人。明代杨慎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真实成功的作品,无不显示出创作主体独特的个性、精神。李清照的词具有鲜明生动的审美意象,这是她创造性的艺术想象活动的表现,也是她心灵意蕴的体现。李清照词中含有花意象的,占了多半,几乎每一首词中都有花的影子,下面,我们将从审美心理和艺术美的角度出发,来走近李清照笔下的“花”意象。

1 李清照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来寻找所咏对象

在视角中,积极的选择是一种基本特征,其中审美注意力则是都是指向审美者最喜欢的东西。李清照的词当中,很多花意象都是一些绰约妖娆的牡丹、轻盈朴素的桂花、高雅脱俗的梅花、绰约多姿的海棠、傲然挺立的菊花以及明净纯洁的梨花。而这些都是比喻人的襟怀韵致、精神风度以及高贵品质,同时花意象是展现人的高尚人格的艺术化方式,并且鲜明的表达出审美观。梅花是李清照词中值得注意的一种意象。例如:有傲立在冰雪中的初绽之梅:“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渔家傲》);有与蓓蕾错杂相间的梅蕊:“红梅些子破,未开匀”(《小重山》);有松软柔嫩的梅花瓣:“红酥肯放琼苞碎”(《玉楼春》);有鬓发上压坏的残梅:“梅花鬓上残”(《菩萨蛮》);有庭院里枯萎的落梅:“晚风庭院落梅初”(《浣溪沙》);有月下潇洒风流的梅枝:“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满庭芳》);有飞雪中的折梅插鬓:“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清平乐》);有如美人香腮的梅花瓣:“柳眼梅腮”(《蝶恋花》);有微染檀红清瘦玉立的梅树:“玉瘦香浓,檀深雪散。(《堞人娇》)。体现出了李清照的胸襟甚是高洁,孤傲淡远的情怀,因此,在感知事物的同时,自然而然的就会对梅花、梨花、海棠等一类的表现性事物专注。她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来寻找“对应物”,她赞美白菊比雪还要纯洁,比玉还要美丽:“渐秋阑,雪清玉瘦”;赞美白菊有屈原、陶渊明的风韵:“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多丽》)。这种白菊的视角意象使我们联想到一个人心灵的清幽高洁。另一方面,李清照的词多赋予各种“花”意象伤感的情怀,这就要从她所处的时代以及自身的经历来进行分析。封建社会女性的生活空间十分狭隘,其生活内容十分单调,这就助长了她的多愁善感。所以,正像盲人因看不见外部世界而“补偿性”地发展了他们的听觉那样,被束缚在深闺中的女性,也往往因无法参与广泛的社会生活转而对身边的自然景物的变化表现出格外的关心与敏感(此即“善感”);另一方面,由于她们向外部世界的发展受阻,于是就越发对自己的命运、自己的生命状态和情感世界投注无微不至的关注,并经常产生出自怜自闭的怨情和心态,(此即“多愁”)。这样一来,自然界的春去秋来、红颜易老、相思怀远之类的深沉悲感、这种多愁善感的气质以及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就使李清照笔下的“花”—— 这种审美意象染上了一层感伤的色彩。

2 李清照的词中突出了少数视知觉特征

李清照在词中突出少数视知觉特征,使意象简化,内涵丰富。她还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的事物特征,善于突出主要的视知觉特征。这些特征不仅使人能把事物识别出来,而且能传达到一种鲜明生动的印象。例如《如梦令》中的名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突出红、绿两种颜色用以代替红花、绿叶,又把“绿”与“肥”搭配,“红”与“瘦”结合,显示出绿叶繁茂,红花凋零。这个视觉意象有创造性,作者仅用了四个字,就表现了海棠的色彩、形态而且蕴含作者惜春怜花的惆怅之情。这句话被人称赞为“人工天巧,可谓绝唱。”从美学角度来看,这是符合视知觉的简化性原理。李清照就是善于以简驭繁,以少胜多。

3 李清照的词表现出一种高品位的美

从审美的觉度来看,李清照词中,极力推崇“风韵”之美,这是一种高品位的美。如《多丽》中“屈陶风韵”,还有《满庭芳》中咏残梅的“从来,知韵胜”“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摊破浣溪沙》咏桂花的:“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可见,李清照对风韵、风流、风度精神这种高层次、高品位的美的推崇。还有“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取的正是“不与群花比”的“第一流”的品格。在其体性资质柔和高贵、暗香长留而不在于色相之浅碧轻红一味悦目而已。这说明李清照的审美观不废外美而更注重内美。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审美移情,使桂花的形神形成了一个艺术境界,给人以强烈的美。这种高品位美的推崇是一种高贵资质的外透,是一种高级的文化修养、世代书香陶冶而成的潇洒气度,是一种神采、一种魅力,既能传达主体先天的真纯,又能表现后天文化酝酿的深度与丰富。无疑,李清照的经历以及出身、文化修养都使她具备了这一条件。

4 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隐”而不露

李清照词中有些“花”意象是“隐”而不露的,词中并不出现所咏之物,但字里行间又映现出所咏之物。例如《庆清朝慢》是咏牡丹的。作者所咏为何花,却没有直述,但读者可从“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和“妖娆艳态”等句可感受到作者所咏是牡丹。此词咏牡丹,又不露“牡丹”,不离不露,耐人寻味。李清照咏花不滞留于花,而在于揭示所咏之花的高贵品性与美的资质风韵,用以寄托自己的内在情感以及人格风范,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李清照笔下丰富的“花”意象说明了审美心境的艺术现象,将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情感在美感意识中有机地统一起来的,抒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把其委婉的情思与鲜明的景物相融合,展现了词人在生活领域和艺术领域对美的追求,也为读者创设了文学审美的乐园。

参考文献

[1] 陈祖美.李清照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3.

[2] 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J].文学研究,1957(3).

[3] 北京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剪辑.李清照研究[M].1987.

[4]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审美意象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一场细雨,携着意象而来
意象、形神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敦煌艺术考察所感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