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育时代语文教师权威的消解、迷失与重塑

2014-10-20 14:20张青民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权威语文教育

对话教学的理念使语文教师的法定权威、传统权威、知识权威以及感召权威等方面都明显被消解。由于教师权威不断遭到责难与消解,对待教师权威,教师处于自我迷失状态,要么干脆放弃,要么牢牢抓住不放。教师在教学中自我权威的迷失致使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滑,对话教育时代需要从法理权威与专业权威两个维度构建出适合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师权威。

语文 教师权威 消解 迷失 重塑

何谓教师权威?国内有学者认为,教师权威是指“国家社会赋予的教育权力及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凭借个人因素所形成的使学生自愿服从与自觉接受并影响和改变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一种巨大影响力”[1]。美国学者R·克利弗顿和L·罗伯特认为教师权威决定于制度性与个人因素两方面。教师的制度性权威包括法定权威和传统权威,由制度性因素形成;而教师的个人权威则包括知识权威和感召权威,由个人因素形成。[2]

一、语文教师权威的消解

随着教学理论的不断更新,教师权威逐渐开始消解。纵观众多影响因素,不难发现对话教学理念对教师权威消解的重要性,可以说,它使语文教师在法定权威、传统权威、知识权威以及感召权威方面都明显被削弱。

1.语文教师法定权威的消解

法定权威是教师因合法合理的社会制度(包括教育法规、章程、条例等)而获得的权威。对于权威树立,制度起着重大作用,教师权威也是如此。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相当一段时间,我国的学校教育都十分重视教师的制度权威,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将这种权威绝对化、集中化。它反映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主体性,而学生常被看作材料来加以雕刻塑造。如此师生关系极其不融洽,矛盾无处不在,一旦教师权威运用过度,师生冲突在所难免。对话教育主张教学是师生展开对话的过程,强调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放低姿态,积极与学生交流、讨论,允许学生发表见解与质疑,与他人分享观点。可见,对话教育时代教师的法定权威已被逐渐消解。

2.语文教师传统权威的消解

传统权威,是指在长期的传统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权威。在传统教育中,人们常说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以及“师道尊严”等便是社会赋予教师无上的权威。然而,对话教育强调多元开放的教学,主张师生都是民主平等的主体,要求教师不能再摆出一副威严的面孔,而是要将学生看成是发展形成中的人,要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这种理念对教师传统权威的消解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学生渐渐意识到其实教师也只是一位普通的公民,也会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奔波,他们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

3.语文教师知识权威的消解

知识权威,是指教师由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而获得的权威。教师的这种权威是基于现代客观主义知识观之上。即认为知识是外在于人而普遍存在的真理,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是稳定的、价值中立的,同时也是封闭的,是可以被人掌握且能够进行传授的。正如英国教育社会学家麦克·杨所说:“在传统的知识体系中,教师在知识传递的环境中具有最大限度的控制权和检测权。”[3]对话教育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绝对的真理,而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解释,是内在于人的认识过程之中,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建构性和可质疑性等特征。这种知识观承认学生个体知识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和合理存在,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知识的参与,知识学习不再是教师主导下的单一的认知活动,而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各自知识的相遇和互动来不断促进学生个体知识的生长。传统教学中教师绝对的知识权威被消解了。

4.语文教师感召权威的消解

感召权威,是教师因其自身的人格、情感、品德、教育教学技能、言语表达等个人魅力而获得的使学生自觉自愿服从的感召力。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然更多是以“作为教师的人”而不是“作为人的教师”出现。即他们通常以社会代言人的身份出现,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在价值观与世界观方面要向学生做出示范。较之以前,价值观相对单一,具有较好人格魅力的教师很容易获得学生的信服,进而拥有着较高的感召权威。然而,随着对话时代的到来,人类突破了空间与时间的界限,道德、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化,现实社会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与思想意识除了社会所倡导的主流外还存在一些非主流。面对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碰撞,新时期的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能自主地进行选择。如此一来,教师的感召权威也难逃被消解的命运。

二、语文教师权威的迷失

在遭受责难和被消解的情况下,人们对教师权威这个词开始望而生畏避而不谈。问题被束之高阁,但并不意味着已被解决,对待教师权威,教师处于自我迷失状态,要么因为别人的口诛笔伐而放弃权威,要么唯恐失去而牢牢抓住权威。

1.不充分的教师权威

(1)教师在文本解析中的放任

对话教育强调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有些语文教师课堂上一味让学生自读文本,不敢对文本进行分析,甚至学生对文本理解出现严重偏差时也不纠正,唯恐被冠以“不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帽子。如有位教师上《皇帝的新装》,学生自读完课文后,师生展开对话。教师问“文章中谁值得我们学习?”有学生表示骗子值得学习。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骗子是一种“义骗”,他们只骗皇帝和大臣,而且骗的方法很巧妙,是“巧骗”。面对这样的回答,教师表示:“孩子敢讲真话,值得学习;骗子进行‘义骗‘巧骗也值得学习”[4]。对于这样一个存在明显偏差的理解,教师不予否定,没有发挥教师在文本解析方面的权威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这一切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价值虚无与多元价值对话,距离只有一步之遥。

(2)教师在课堂调控中的缺位

有些教师担心自己跟不上时代,放弃了课堂上必要的教师权威,一味迁就学生,成了学生的“自然仆人”,使课堂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如某教师在教《塞翁失马》时,对于学生提出的“塞翁丢失的马是公还是母?”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于是放弃了自己原先的设计方案,就此问题与学生开展起探究性的对话活动。“马应该是公的,因为只有公马才具有这样的号召力。”“马应该是母的,只有母马才有这么大的诱惑力使得那么多马跟着它。”……学生们的发言五花八门,后来差不多一节课就在师生这样的讨论中过去了。[5]endprint

(3)教师课堂评价的违心与偏失

教师的课堂评价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客观的,应该有分析与评判,对于学生正确或接近正确的回答要引导其找出证据,完善其表达,提升其价值;对学生不正确的回答,在肯定其主动性与勇气的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然而,有些语文教师因害怕影响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或害怕影响课堂的“顺利进行”,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无论回答如何,统统用“好好好、是是是”加以判决,对学生的不同意见用“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来评判。其实,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除了喜欢听到肯定的话语外,更渴望得到情感的交融和思想的碰撞。教师这种违心的、蜻蜓点水式的评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反而使对话教学只能在浅层的表面上打转。

2.不合理的教师权威

有些教师抱着“只要教育者有理由提出要求,学生就必须立即服从”[6]的观点,似乎教师权威就意味着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必须服从教师。这些教师将权威等同于权力,奉行“权力至上主义”,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我感受,将威风发挥得淋漓尽致,追求所谓功利的“最大化”和行为的“效率”。他们不能从内心深处去关爱儿童,不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会抑制甚至伤害儿童。诚然,权威是拥有权力的,权威者行使权力必须依据教育中的一系列规则和制度,教师一旦超出这些规则的范围而滥施权威,就滑向了权力主义,其表现出来的教条、粗暴无疑会对儿童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教师权威的重塑

教师自我权威的迷失给当下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后果,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滑。“没有权威就没有正常的国民教育”,教师权威是教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与保障。对话教育时代加强教师权威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如前所述,制度与个人因素影响着教师的权威,制度从外在方面形成了教师的法理权威,而个人因素从内在方面形成了教师的专业权威。因此,对话教学理念下教师权威的重塑可以通过法理权威与专业权威的构建来实现。

1.法理权威的重塑路径

教师法理权威的重塑首先应打破传统的建构模式,在学校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将单向度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建构一种动态的法理权威。如此一来,学校和社会的应然使命得以充分发挥,再结合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等,切实保证了教师权威的合法性。这种通过社会授权建构的法理权威,在制度与社会信任度的基础上,使教师地位及其职业属性更加明晰,从而免去了外界因素对教师职业的干扰和侵犯。

其次,需要逐步缩小学生与教师间因制度性原因而产生的身份与地位的差距,减少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要重视教师作为既定文化化身的价值,确保其以法定的角色来传递民族精神和国家意志,传递主流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最后,还应通过立法形式从制度层面确保教师所获得的社会地位与职业待遇,通过完善相应的保障体制,让教师在工作及生活方面都能无所顾忌。同时,要借助媒体为提高教师地位及其职业影响做好“尊师重教”宣传,使教师能在良好环境中树立其形式权威,确保其权威价值能在日常的学校生活实践中得以体现。

2.专业权威的重塑路径

教师专业权威的构建首先需要教师调整心态,逐渐实现自身的角色转换与定位。对话教育时代,教师权威的削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必须要理性看待权威,避免因噎废食放弃权威或害怕失去而陷入权力主义;必须要正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自觉维护学生权益;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努力使自己从传统社会文化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传递者,由学校教育教学的实施者转变为研究者,由学生全面学习的监督者转变为引导者。

其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强化专业影响力。教师权威运行离不开其专业素养。一个教师要想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权威影响力,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必不可少。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不断探求的实践者;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各种知识,成为学识渊博的复合型教师;要逐渐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成为本领过硬的教学型名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成为新式教学的领路者。

最后,教师要提升人格魅力,增强道德感召力。尼采说:“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夏丏尊也曾说:“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对教师权威而言,专业的知识与教学技能固然重要,但人格魅力更为重要。因为人格魅力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它能够激励学生学业的发展,陶冶学生的情感,升华学生的道德。因此,教师要尊重、关心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客观看待学生和自身的过错;要拥有良好的品行仪表,保持耐心;要以身作则,遵守规章制度;要拓宽自身的兴趣爱好,给学生以多方面的指导。

————————

参考文献

[1] 卞良.我国中学教师权威面临的挑战欲重塑.教学与管理,2012(5).

[2] [英]马丁.论权威.罗述勇,译.国外社会科学,1987(2).

[3] [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4] 孙绍振.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性问题——兼评教师“首席”论.语文建设,2005(12).

[5] 伍明华.消解迷失重构——论对话教学理念下的语文教师权威.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6] 任钟印.世界教育名著通览.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张青民(1979-),男,山西新绛人,河南新乡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王 颖】endprint

猜你喜欢
权威语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