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了目前污染企业环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环境管理对策。将环境管理工作贯彻到各个阶段并落到实处,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关键词:污染企业;环境管理;环保;污染治理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6-0153-02
环境管理是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等手段,为达到预期的环境目标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企业环境管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促使企业改变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随着目前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工业企业特别是污染企业的环境管理问题更加突显,由于污染企业环境管理不到位、对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虽然我国环保部门加强了对污染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但是企业自身还需要将环保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因此,要针对目前污染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制订企业环境管理策略,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双赢的目的。
1 污染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现状
1.1 企业经营理念落后
企业环境污染主要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和电磁辐射污染等,污染企业大部分是工业企业。长期以来,我国工业企业的经营理念大多以经济利益为重心,将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对立起来,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仍以粗放型为主。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提倡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但是部分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企业,短时期内无法转变观念,没有树立环保观念,在资源开采、利用和生产过程中没有强化节约资源、治理污染的意识。
1.2 企业缺乏明确的环境目标和组织机构
在企业目标方面,部分企业在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发生冲突时,往往选择牺牲环境目标,不能很好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些企业仍没有明确的环境目标。因此,企业也就没有设置相应的环境保护机构,对企业环境保护进行统一管理,无法将环境管理职能落到实处。组织管理机构和环境目标的缺失是目前污染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企业环境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大多数污染企业的环境管理方式仍是传统的污染治理模式,即“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而且治理的目标也只是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就可,对污染物排放达标之后的环境质量问题漠不关心。传统的污染治理模式重视生产末端的治理,忽视了生产过程中和生产完成后的污染问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较低。此外,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环保工作处于初级阶段,在环境管理方面的技术和设备较为落后,很难实现环保目标。
2 污染企业环境管理对策
2.1 制订完善的企业环境管理计划
企业应该根据目前的生产状况和环保情况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纳入企业的管理计划当中,并制订明确的环保计划,包括近期计划和长远计划两方面,并将近期计划纳入企业年度工作计划当中。同时,企业需制订明确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并定期对相关部门的环保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和结果,并指导和督促环境管理人员工作的贯彻落实。此外,不同的污染企业要针对企业自身特点和产品情况,综合考虑各项环保指标,制订环境管理制度和规定,并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检查环保设施的运行状况,做好维护工作,推广先进的技术,借鉴成功的经验,保证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2.2 将企业环境管理贯彻落实到各个环节
企业的环境管理应该贯彻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阶段,确保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这一对策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2.2.1 准备阶段
确定企业生产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总量、排放方式等,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环保部门的要求,预测污染物排放水平,然后综合考虑经济、生态效益,选择合适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在这一阶段,需要明确环境管理的目标,树立长期双赢的思想。
2.2.2 施工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工程施工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工程施工单位产生的污染主要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配备专门的环境管理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指导,保证工程施工符合国家环保准则。同时,企业应合理规划施工进程,制订有效的环保措施,将建设工作和环保工作同时进行。此外,施工队伍也应加强环境管理,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后再排放,采取降尘、降噪措施,并在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恢复施工现场,以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2.3 运行阶段
这一阶段针对的是生产企业,例如造纸企业、皮革企业、化工企业等。根据治理工艺对运行、处理的技术要求,将污染物总量和浓度指标分解至各生产程序,生产部门通过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耗,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在生产过程中严格进行管理,防止出现生产漏洞,并严格控制各生产部门排放污染物的指标。在这一阶段中,需要制订科学的操作规范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环保设施治理工艺的有效运用,同时确立信息公开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明确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将环保工作落实到位。
2.2.4 监测阶段
环境监测是指对企业污染源进行监测,跟踪环境质量变化,为污染源的管理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企业要根据自身污染物排放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监测项目。环境监测主要由环境管理部门针对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和治理效果配备监测仪器,并建立污染监测档案。当出现突发状况时,企业要及时上报处理并分析原因,为以后的工作作充分的准备。
2.3 改变环境管理模式
国家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企业环境管理思想的转
变,部分企业已意识到传统的污染处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末端处理为主的环境管理模式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因此要改变管理模式,将预防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从源头减少污染。新的环境管理模式内容包括改造生产技术和设备、重新对产品进行设计、寻找新型原材料、改进内务管理和库存控制;同时发展循环经济,尽量做到污染“低排放”“零排放”,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管理工作。
2.4 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企业不仅要确立长远的经济目标、重视经济效益,还要将生态效益纳入企业整体效益当中。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应该培养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增加他们的环保知识,使他们充分认识企业环境管理的重要性,这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此外,企业应加强对环境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和教育,结合相关管理知识,使他们熟悉环境管理流程和措施,并结合实际岗位职能,通过完善的评价审核制度,不断改进工作,提高企业环境管理的工作效率。
3 总结
总之,污染企业要强化自身环境管理工作,执行国家环境保护规定,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环保工作,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严格把控防治污染工作,做好环保设施管理和维护工作,保证环保设施稳定运行,同时还要提高管理水平,改变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丹.加强工业企业环境污染控制管理策略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09(14):315.
[2]宋玉香.浅谈污染企业环境管理工作[J].管理学家,2012,03(24):04.
作者简介:徐祥生(1964—),男,福建省武平县人,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保护。
〔编辑:刘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