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艳 王 瑄 万 明
台布,为覆盖于台、桌面上用以防污或增加美观的物品。色织台布融装饰性与实用性为一体,具有适应范围广、价格低廉的特点,是旅馆、餐厅和一般家庭中普遍使用的家具覆盖织物。本论文就台布织物的设计开发与性能测试进行了探讨研究。
本次设计了3个系列共12块织物,其中系列1为试样1—试样4,系列2为试样5—试样8,系列3为试样9—试样12。
选择涤粘混纺纱线作为本次设计的实验原料。
本设计的组织结构设计使用织物组织CAD系统;织造使用西安工程大学机织试样机。织物规格参数见表1,织物组织图见表2。
表1 样品织物规格参数设计
续表
表2 织物样品织物组织图
织物的下机规格参数汇总表见表3。
1)光泽度测试:截取试样,尺寸为100×100mm。利用YG841织物光泽仪,对织物进行光泽度测试[1-3]。
2)防水性能测试:从织物的不同位置至少取三块180mm见方的试样,使用SFZ-H沾水仪对织物进行防水性测试。将试样润湿状态与标准样照进行比较,以评定其沾水等级[4]。
表3 织物样品的下机规格参数
3)耐磨性测试:截取3块直径为38mm织物试样[5],使用YG401型织物平磨仪对织物进行平磨测试。
织物性能测试结果见表4所示。数据处理见图1,图2与图3所示。
表4 织物样品性能测试结果
2.2.1 织物光泽度测试分析
系列1的光泽度最好,系列2的优于系列3的。织物的关泽度可从纱线颜色与织物组织两方面分析讨论。
不同颜色对光泽度的影响不一样,明暖色系颜色的光泽度较大,暗冷色系颜色的光泽度较小。系列1经纬纱均采用白色,系列2则只有经纱采用白色,系列3经纬纱则采用蓝色、绿色等冷色系,由此影响织物关泽度的变化。
图1是光泽度与织物紧度的关系,光泽度随着紧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织物经纬密度的增大,织物对反射光的能力有所增强,所以织物的光泽度增大。当紧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泽度变化趋于稳定。
图1 织物光泽与总紧度的关系
2.2.2 织物沾水性测试分析
由表4的数据结合柱状图2可得出结论,本次设计织物沾水等级分布在1-3级,防水性不优。影响织物沾水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有原料的性质和织物结构2个方面的影响,原料的性质在影响织物性的因素中起主导的作用。织物所选用的原料为涤粘混纺纱线,虽然涤纶的吸水性差,但是粘胶纤维截面为皮芯结构,有很强的吸水性,因此综合作用导致织物的防水性较差。而织物结构主要是紧度的影响,织物紧度越大,结构也越紧密,水分子不易扩散,沾水性就越差。
2.2.3 织物耐磨性测试分析
直径较粗的纱线含有较多的纤维,在受摩擦时要有较多的纤维断裂后纱线才会解体,所以有利于织物摩擦。就织物密度而言,密度增加意味着单位面积内经纬纱交织次数的增加,纤维所受束缚点增加,纱线屈曲波峰上所受到的摩擦应力更加分布均匀,局部应力减小,从而大大地减弱织物的磨损程度,织物的耐磨性能随之提高。纱线的直径与织物密度的综合可归结为织物的紧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织物紧度的增大,织物的耐磨性提高,如图3所示。系列1的耐磨性最好,系列3的耐磨性最差。
图2 织物沾水性柱状图
图3 织物耐磨次数与总紧度的关系
此次设计的主要方向是:色纱和组织的搭配与织造工艺的完美结合。通过织物组织的变化,纱线颜色的变化,色纱顺序的变化,织造工艺的变化等都能产生新的织物面料品种。本设计分别通过不同的颜色和组织来表达所设计的台布织物风格特征,织物面料的开发与设计的目的在于开拓思路,发散思维,设计出创新型面料,给产品带来更高的附加值,并带来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1]范立红,沈兰萍.纺织品检测实验教程[M].西安:西安工程科技学院教科出版社,2002:34-40,59-64.
[2]王运利,姚金波.浅谈织物光泽[J].染整技术,2006(12):12-18.
[3]张辉.棉织物透气性和光泽的测试分析[J].棉纺织技术,2006,2(34):77-80.
[4]吴坚,李淳,等.家用纺织品检测手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8):7-25.
[5]陈东生,郑二维.织物耐磨性能初探[J].长春:长春工业大学学报,1993,3(34):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