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和一些设计方法及思考

2014-10-20 15:44郑文佳
科技与创新 2014年16期
关键词:设计方法绿色建筑建筑设计

郑文佳

摘 要:城市绿色建筑的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耗能产业经济的传统发展模式向可持续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多方共赢的新型发展模式的转变。绿色建筑符合建筑行业未来转型的要求。分析了绿色建筑在节能方面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并探讨了我国绿色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设计方法;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6-0074-02

居住是人类的四大基本需求之一,建筑物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从最初的为人类提供遮风避雨的基本功能,发展到现今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健康、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占能源总额的25%以上,且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该比例将会不断上升。由于很多能源、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基于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人们也意识到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绿色建筑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绿色建筑是指可以满足人们对建筑的居住、健康、舒适、环保等方面要求的新型建筑。以下将系统地介绍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1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1.1 建筑选址设计

建筑物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下,其节能效果是不同的,因此选址是节能的第一步。建筑物选址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①方便出行,距离公共交通系统应较近;②附近有一定配套的基础生活设施条件,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③选择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自然能源的地方,避免坐落于生态保护区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1.2 建筑布局设计

良好的建筑布局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减少能源浪费,提高室内的环境质量。比如,调整建筑物的朝向以符合本地的风向和采光特点,使其能够最大化地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自然资源。朝向合理的建筑物可以获取丰富的太阳能,因此,建筑物要朝南且平行布置,楼间距要满足冬季的日照要求。建筑物的体型系数与单位面积能耗成正比,集中式布局比分散式布局更能减少能耗,因此应该选择中高层或高层建筑。建筑物的体型应该规则,并将室内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无窗户功能区考虑安排在建筑物北侧,相似或相同使用功能的区域考虑安排在相同区域。

1.3 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物各部分的耗热比例是不同的,其中门窗、外墙的传热及耗热比例最高可达25%左右,屋顶耗热比例约为8%. 因此,应该考虑采用保温墙体,提高门窗的保温效果和气密性。建筑节能是多个技术、多个环节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在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对节能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分项完成主要节能设计。屋顶节能可以考虑应用屋顶绿色技术,提高绿色率,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可以调节气候;外墙节能可以考虑采用保温、隔热的新型材料;门窗节能要提高门窗的保温和隔热效果,提高气密性,合理设置门窗面积,防止面积过大。采用自动调节式的遮阳窗户,根据当天的阳光,调节室内温度。在屋顶设置雨水回收装置,可满足日常生活用水。此外,还可以巧妙地将室外地形当作自然围护。

1.4 利用能源设计

建筑物由复杂的多个系统构成,不同的系统,其功能和要求也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新风系统设计。室内的空气质量和能量转化是新风系统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为了使夏季和冬季都能合理地保持一定的温度,减少新风量带来的能源损耗,可以配置全热交换器,而在春季和秋季过渡季节可以应用自然通风装置。②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能源。对于绿色建筑来说,常见的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比如,在屋顶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用来供热和发电,为建筑提供热水和照明等;在一些风能充沛的地区可以安装风能发电机,满足多种电器的使用需求;一些沿海城市可以充分利用海水热泵装置,夏季用来制冷,冬季用来供暖。

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筑行业开始关注绿色建筑。当下,社会能源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峻,人们的生活理念更加健康,消耗大量能源的建筑行业必将迎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环保方面的改革。自1996年开始,“绿色建筑体系”研究项目成为“九五”重点科研课题。1996年发表的《我国住宅发展报告》再一次提高了居住环境节能的要求。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多个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等。其中,北京和上海地区示范性的绿色建筑已建成并向社会开放,成为宣传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前沿阵地。

同国外绿色建筑技术及发展状况相比,我国还没有掌握某些核心的节能技术,或者技术的成熟度不够,商业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开发。与同纬度、气候相同的国家比较,我国建筑的平均采暖能耗是其3倍。此外,我国在绿色环保建材、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绿色建筑设计等方面单项技术的储备和研究深度都还不够。

3 结束语

综合而言,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技术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相应的评估标准尚未出台,单项核心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理念还没有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绿色建筑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价值还无法切实推广。但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将会很大,未来也将告别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实现以市场为主导、以技术为驱动的良性发展。

摘 要:城市绿色建筑的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耗能产业经济的传统发展模式向可持续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多方共赢的新型发展模式的转变。绿色建筑符合建筑行业未来转型的要求。分析了绿色建筑在节能方面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并探讨了我国绿色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设计方法;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6-0074-02

居住是人类的四大基本需求之一,建筑物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从最初的为人类提供遮风避雨的基本功能,发展到现今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健康、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占能源总额的25%以上,且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该比例将会不断上升。由于很多能源、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基于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人们也意识到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绿色建筑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绿色建筑是指可以满足人们对建筑的居住、健康、舒适、环保等方面要求的新型建筑。以下将系统地介绍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1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1.1 建筑选址设计

建筑物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下,其节能效果是不同的,因此选址是节能的第一步。建筑物选址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①方便出行,距离公共交通系统应较近;②附近有一定配套的基础生活设施条件,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③选择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自然能源的地方,避免坐落于生态保护区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1.2 建筑布局设计

良好的建筑布局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减少能源浪费,提高室内的环境质量。比如,调整建筑物的朝向以符合本地的风向和采光特点,使其能够最大化地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自然资源。朝向合理的建筑物可以获取丰富的太阳能,因此,建筑物要朝南且平行布置,楼间距要满足冬季的日照要求。建筑物的体型系数与单位面积能耗成正比,集中式布局比分散式布局更能减少能耗,因此应该选择中高层或高层建筑。建筑物的体型应该规则,并将室内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无窗户功能区考虑安排在建筑物北侧,相似或相同使用功能的区域考虑安排在相同区域。

1.3 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物各部分的耗热比例是不同的,其中门窗、外墙的传热及耗热比例最高可达25%左右,屋顶耗热比例约为8%. 因此,应该考虑采用保温墙体,提高门窗的保温效果和气密性。建筑节能是多个技术、多个环节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在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对节能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分项完成主要节能设计。屋顶节能可以考虑应用屋顶绿色技术,提高绿色率,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可以调节气候;外墙节能可以考虑采用保温、隔热的新型材料;门窗节能要提高门窗的保温和隔热效果,提高气密性,合理设置门窗面积,防止面积过大。采用自动调节式的遮阳窗户,根据当天的阳光,调节室内温度。在屋顶设置雨水回收装置,可满足日常生活用水。此外,还可以巧妙地将室外地形当作自然围护。

1.4 利用能源设计

建筑物由复杂的多个系统构成,不同的系统,其功能和要求也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新风系统设计。室内的空气质量和能量转化是新风系统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为了使夏季和冬季都能合理地保持一定的温度,减少新风量带来的能源损耗,可以配置全热交换器,而在春季和秋季过渡季节可以应用自然通风装置。②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能源。对于绿色建筑来说,常见的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比如,在屋顶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用来供热和发电,为建筑提供热水和照明等;在一些风能充沛的地区可以安装风能发电机,满足多种电器的使用需求;一些沿海城市可以充分利用海水热泵装置,夏季用来制冷,冬季用来供暖。

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筑行业开始关注绿色建筑。当下,社会能源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峻,人们的生活理念更加健康,消耗大量能源的建筑行业必将迎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环保方面的改革。自1996年开始,“绿色建筑体系”研究项目成为“九五”重点科研课题。1996年发表的《我国住宅发展报告》再一次提高了居住环境节能的要求。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多个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等。其中,北京和上海地区示范性的绿色建筑已建成并向社会开放,成为宣传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前沿阵地。

同国外绿色建筑技术及发展状况相比,我国还没有掌握某些核心的节能技术,或者技术的成熟度不够,商业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开发。与同纬度、气候相同的国家比较,我国建筑的平均采暖能耗是其3倍。此外,我国在绿色环保建材、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绿色建筑设计等方面单项技术的储备和研究深度都还不够。

3 结束语

综合而言,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技术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相应的评估标准尚未出台,单项核心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理念还没有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绿色建筑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价值还无法切实推广。但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将会很大,未来也将告别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实现以市场为主导、以技术为驱动的良性发展。

摘 要:城市绿色建筑的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耗能产业经济的传统发展模式向可持续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多方共赢的新型发展模式的转变。绿色建筑符合建筑行业未来转型的要求。分析了绿色建筑在节能方面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并探讨了我国绿色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设计方法;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6-0074-02

居住是人类的四大基本需求之一,建筑物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从最初的为人类提供遮风避雨的基本功能,发展到现今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健康、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占能源总额的25%以上,且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该比例将会不断上升。由于很多能源、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基于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人们也意识到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绿色建筑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绿色建筑是指可以满足人们对建筑的居住、健康、舒适、环保等方面要求的新型建筑。以下将系统地介绍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1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1.1 建筑选址设计

建筑物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下,其节能效果是不同的,因此选址是节能的第一步。建筑物选址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①方便出行,距离公共交通系统应较近;②附近有一定配套的基础生活设施条件,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③选择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自然能源的地方,避免坐落于生态保护区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1.2 建筑布局设计

良好的建筑布局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减少能源浪费,提高室内的环境质量。比如,调整建筑物的朝向以符合本地的风向和采光特点,使其能够最大化地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自然资源。朝向合理的建筑物可以获取丰富的太阳能,因此,建筑物要朝南且平行布置,楼间距要满足冬季的日照要求。建筑物的体型系数与单位面积能耗成正比,集中式布局比分散式布局更能减少能耗,因此应该选择中高层或高层建筑。建筑物的体型应该规则,并将室内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无窗户功能区考虑安排在建筑物北侧,相似或相同使用功能的区域考虑安排在相同区域。

1.3 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物各部分的耗热比例是不同的,其中门窗、外墙的传热及耗热比例最高可达25%左右,屋顶耗热比例约为8%. 因此,应该考虑采用保温墙体,提高门窗的保温效果和气密性。建筑节能是多个技术、多个环节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在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对节能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分项完成主要节能设计。屋顶节能可以考虑应用屋顶绿色技术,提高绿色率,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可以调节气候;外墙节能可以考虑采用保温、隔热的新型材料;门窗节能要提高门窗的保温和隔热效果,提高气密性,合理设置门窗面积,防止面积过大。采用自动调节式的遮阳窗户,根据当天的阳光,调节室内温度。在屋顶设置雨水回收装置,可满足日常生活用水。此外,还可以巧妙地将室外地形当作自然围护。

1.4 利用能源设计

建筑物由复杂的多个系统构成,不同的系统,其功能和要求也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新风系统设计。室内的空气质量和能量转化是新风系统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为了使夏季和冬季都能合理地保持一定的温度,减少新风量带来的能源损耗,可以配置全热交换器,而在春季和秋季过渡季节可以应用自然通风装置。②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能源。对于绿色建筑来说,常见的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比如,在屋顶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用来供热和发电,为建筑提供热水和照明等;在一些风能充沛的地区可以安装风能发电机,满足多种电器的使用需求;一些沿海城市可以充分利用海水热泵装置,夏季用来制冷,冬季用来供暖。

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筑行业开始关注绿色建筑。当下,社会能源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峻,人们的生活理念更加健康,消耗大量能源的建筑行业必将迎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环保方面的改革。自1996年开始,“绿色建筑体系”研究项目成为“九五”重点科研课题。1996年发表的《我国住宅发展报告》再一次提高了居住环境节能的要求。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多个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等。其中,北京和上海地区示范性的绿色建筑已建成并向社会开放,成为宣传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前沿阵地。

同国外绿色建筑技术及发展状况相比,我国还没有掌握某些核心的节能技术,或者技术的成熟度不够,商业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开发。与同纬度、气候相同的国家比较,我国建筑的平均采暖能耗是其3倍。此外,我国在绿色环保建材、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绿色建筑设计等方面单项技术的储备和研究深度都还不够。

3 结束语

综合而言,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技术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相应的评估标准尚未出台,单项核心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理念还没有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绿色建筑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价值还无法切实推广。但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将会很大,未来也将告别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实现以市场为主导、以技术为驱动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设计方法绿色建筑建筑设计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绿色建筑技术节能分类探讨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公路桥梁结构桥梁抗疲劳设计方法应用
如何利用七年级新教材进行英语课堂阅读教学
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