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价值选择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014-10-20 12:47刘晓宇刘红云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友情亲情比例

刘晓宇+刘红云

采用问卷法对某地级市47所高中2269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高中生价值选择的特点及其与性别、居住现状(流动和留守)、父母受教育程度、学业成绩和未来选择职业标准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价值选择中,排前三位的为亲情、健康、友情;(2)女生更加看重“亲情”和“健康”,而男性更加看重“友情”、“财富”、“荣誉”和“道德”;(3)留守儿童较其他群体更看重“财富”,而相对不太重视“健康”、“亲情”和“友情”;(4)选择“才能”、“成功”和“舒适”的学生群体学业成绩相对较高,而选择“友情”的学生群体学业成绩相对较低;(5)选择“财富”的学生在选择未来的职业时以“薪水的高低”为标准,而选择“才能”或“成功”的学生在选择未来的职业时以“职业发展前景”为标准。

高中生 价值选择 教育程度 职业选择标准

价值选择是价值追求和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是对一定的价值目标的评价,是价值向往并力图达到此目标的强烈驱动倾向。对于正在成长的高中生,价值选择会影响现阶段他们看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更会影响未来在工作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和最终成就。良好的价值选择不仅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正面作用、带来良好成绩,而且会使他们的作为更加积极从而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因此,人的发展与价值选择和追求是不可分割的,价值选择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追求才能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本文通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旨在对中学生的价值选择特点,影响价值选择的学生个体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不同价值选择对学生学业成绩和未来职业选择标准的影响。本文可以为中学生思想品德和价值观教育提供实际数据的依据和指导,从而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

一、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某地级市47所高中共22692名高一学生,其中男生占48.9%,女生占51.1%。为了探讨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价值取向的影响,后面分析中对父母受教育程度取父亲和母亲受教育程度中较低的值。在所调查的学生中,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没有上过学的占2.1%,父母中最低学历为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大专毕业、大学毕业和研究生毕业的分别占13.6%、35.7%、23.3%、13.0%、10.5%和1.78%。在调查的学生群体中,父母中有一方在外打工而自己随父(或母)在家乡读书的占3.6%,父母均在外打工自己留在家乡上学(简称“留守”)的占2.8%,随打工的父亲或母亲在外地上学(简称“流动”)的占16.4%,父母均在本地自己也在本地上学的占77.2%。

2.调查内容

价值选择:采用自编的题目进行调查。题目具体陈述如下:下面列出了一些人们所追求的事物,对你来说哪一项最重要?(选你最看重的两项。)(1)财富;(2)健康;(3)荣誉;(4)才能;(5)友情;(6)亲情;(7)成功;(8)道德;(9)舒适;(10)平等。

为了了解影响价值选择的家庭因素,本调查还对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孩子目前就学的状况(是否流动或留守)进行了调查。为了考察价值选择对学生学业和未来职业选择的影响,本文采用学生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采用问卷对学生未来选择职业时考虑的标准进行了调查。

二、研究结果

总体来看,高中生最看重的事物中,按照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亲情(59.2%)、健康(44.0%)、友情(34.6%)、道德(15.2%)、成功(14.2%)、才能(13.7%)、财富(9.1%)、舒适(6.8%)、平等(6.6%)和荣誉(3.2%)。

1.学生个体特征: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对价值选择的影响

表1价值选择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注:***表示统计检验结果显著,且描述实际差异的效应值d>0.2。(下同)

性别差异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亲情”上,男生的选择比例为52.5%,女生的选择比例为65.7%,女生选择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在“健康”上,男生的选择比例为41.0%,女生的选择比例为46.8%,女生选择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在“友情”上,男生的选择比例为38.8%,女生的选择比例为30.6%,男生选择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在“财富”上,男生的选择比例为11.1%,女生的选择比例为7.0%,男生选择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在“荣誉”上,男生的选择比例为4.6%,女生的选择比例为1.6%,男生的选择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在“道德”上,男生的选择比例为17.1%,女生的选择比例为13.2%,男生选择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在“平等”上,男生的选择比例为7.6%,女生的选择比例为5.5%,男生选择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在“才能”上,男生和女生的选择比例分别为13.7%、13.6%,在“成功”上,男生和女生的选择比例分别为14.3%、14.0%,在“舒适”上,男生和女生的选择比例分别为5.0%、7.4%,男女生的选择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对“亲情”的看重程度,独生子女的选择比例为55.4%,非独生子女的选择比例为62.3%,非独生子女明显较独生子女更加看重亲情;在价值选择的其他各项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2.家庭环境:父母受教育程度和流动、留守对子女价值选择的影响

对于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没有上过学的子女选择“财富”的比例为17.6%,父母均为研究生毕业的子女选择“财富”的比例为17.9%,明显高于其他群体;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没有上过学的子女选择“健康”的比例为39.5%,父母均为研究生毕业的子女选择“健康”的比例为39.0%,均明显低于其他群体选择该项的比例;父母均为研究生毕业的子女选择“荣誉”的比例为10.7%、选择“才能”的比例为17.4%、选择“成功”的比例为18.6%、选择“平等”的比例为10.4%,均为最高,明显高于其他群体选择该项的比例;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没有上过学的子女选择“亲情”的比例为52.1%,与其他群体相比较低,父母本科毕业的子女选择“亲情”的比例为51.9%,与其他群体相比较低,父母研究生毕业的子女选择“亲情”的比例为49.4%,与其他群体相比也较低;另外,父母本科毕业的子女选择“道德”的比例为18.6%,研究生毕业的子女选择“道德”的比例也为18.6%,两群体对“道德”的选择比例相同,比其他群体对该项的选择比例高。

表3学生目前状态(留守、流动等)与价值选择的关系

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的学生选择“财富”的比例为15.2%,明显高于其他群体选择“财富”的比例;父母一方在外打工选择“健康”的比例为37.4%,留守学生选择“健康”的比例37.8%,均明显低于流动和普通群体选择该项的比例;留守学生选择“荣誉”的比例为10.0%,明显高于其他群体选择该项的比例;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的学生在“友情”上的选择比例为30.9%、留守学生在“友情”上的选择比例为30.2%,流动学生在“友情”上的选择比例为31.4%,父母在本地的学生在“友情”上的选择比例为35.4%,可见,父母一方在外的学生以及留守学生和流动学生对友情的需求均明显低于父母均在本地的学生;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的学生选择“亲情”的比例为47.8%,留守学生选择“亲情”的比例为51.6%,流动群体选择“亲情”的比例为60.8%,普通群体选择“亲情”的比例为59.6%,可见,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的学生以及留守学生对亲情的看重程度明显低于流动和普通群体;另外,在“才能”、“成功”、“道德”、“舒适”和“平等”五项上,群体间差异不明显。

3.价值选择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语文、数学和英语每门学科满分150分,总分450分,所有参加测试学生平均263分,标准差70分。

表4价值选择不同学业成绩的差异

表4的结果表明,价值选择中,选择“才能”的学生群体平均成绩为275.95分,没有选择“才能”的学生群体平均成绩为260.82分,选择“才能”的学生比没有选择的学生群体平均成绩高15.14分;选择“友情”的学生群体平均成绩为253.09分,没有选择“友情”的学生群体平均成绩为267.91分,选择“友情”的学生群体平均成绩比没有选择的学生群体平均成绩低14.81分;选择“成功”的学生群体平均成绩为271.61分,没有选择“成功”的学生群体平均成绩为261.44分,选择“成功”的学生群体平均成绩比没有选择的学生群体平均成绩高10.17分;选择“舒适”的学生平均成绩为279.41分,没有选择“舒适”学生的平均成绩为261.68分,选择“舒适”的学生平均成绩比没有选择“舒适”学生的平均成绩高17.72分,差异较大。其他价值选择项目上,选择和不选择群体间学生成绩的差异相对较小。

4.价值选择与职业选择标准之间的关系

在所有调查的学生中,48.9%的学生以“自己的爱好”为标准,26.7%的学生以“职业发展前景”为标准,11.3%的学生以“薪水的高低”为标准,以“家人和亲人期望”为标准的占5.2%,选择其他的学生占7.9%。表5给出了在价值选择与职业选择标准之间的关系,如选择“财富”的学生群体中,在未来职业选择中以“薪水的高低”为标准的占34.9%,以“自己的爱好”为标准的占28.3%,以“职业发展前景”为标准的占26.9%,以“家长和亲人的期望”为标准的占3.8%等等。价值选择与未来职业选择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关系,选择“财富”的学生在选择未来的职业时选择“薪水的高低”的比例为34.9%,更加追求“薪水高低”,而没有选择“财富”的学生对“自己的爱好”的选择比例为59.9%,更看重“自己的爱好”;没有选择“荣誉”的学生在选择未来的职业时对“自己的爱好”的选择比例为49.2%,更看重“自己的爱好”;选择“才能”或“成功”的学生在选择未来的职业时对“职业发展前景”的选择比例分别为32.7%和33.0%,更看重“职业发展前景”,而没有选择“才能”或“成功”的学生对“自己的爱好”的选择比例分别为49.6%和50.6%,更看重“自己的爱好”;选择“道德”的学生在选择未来的职业时对“自己的爱好”的选择比例为54,2%,更看重“自己的爱好”,而没有选择“道德”的学生对“薪水的高低”的选择比例为12.3%,更看重“薪水的高低”。

三、讨论与结论

总体来看,高中生价值选择具有更加关注亲情、友情和健康的特点,选择舒适和平等的比例相对较低,这与近年来社会宣传更加注重亲情、友爱,更加关注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关,也与目前物质生活基本满足,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仍待提高的社会发展特点相一致。男生和女生存在较大的差异,女生更加看重“亲情”和“健康”,而男性更加看重“友情”、“财富”、“荣誉”和“道德”,形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在性别社会化过程中,社会对男女生期望和标准的差异所造成的。非独生子女更加看重“亲情”,在其他方面两者差异不大。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的价值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受教育程度很低(如父母双方有一方没有上过学)的子女往往更看重“财富”,而相对不太看重“健康”、“亲情”和“友情”;而受教育程度很高(如父母双方都为研究生)的子女在重视“财富”的同时,往往比较看重“荣誉”、“才能”、“成功”、“道德”和“平等”等更高层析的价值追求,相对不太重视“亲情”。留守儿童是值得关注的群体,他们较其他群体更看重“财富”,而相对不太重视“健康”、“亲情”和“友情”,另外,流动这一群体也相对不太看重“友情”。这一研究结果与周定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与学校的教育应对》以及李伍平在《和谐社会构建视域下的“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以四川射洪县为例》相一致。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深思。在目前中国存在大量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情况下,如何弥补亲情缺失带来的不良影响不仅是教育,而且是整个社会需要关注的话题。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等原因导致了留守儿童成了一个明显的社会症结,也使得这个问题在中国具有特殊性。对于父母外出打工的现象,参与问卷调查的大部分留守儿童都表示虽然不想离开父母却可以理解,但长期不在一起生活导致了两代人之间更大的隔阂出现。由于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文化程度并不高,外出务工就是为了挣钱,对金钱比较看重,这也导致了子女的价值观发生着改变。而很多父母所从事的重体力劳动也会使得子女认为大强度的劳动以及一些小疾病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许多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在家的短暂的时光中他们很想和父母聊聊自己的情况却不知道如何开口,久而久之,连这样的想法都变淡了,对父母的思念也变少了,对亲情的需求也就减少了。当问及遇到困难和委屈时会找谁诉说时,这些留守儿童一部分表示会找和自己同为留守儿童的兄弟姐妹,甚至还有同学表示找网友倾诉。

由于留守儿童在心理、思想道德、社会交往以及学习等各方面情况的特殊性,发生过一些不良现象。经过一些媒体的夸大报道加之农村孩子在生活上的不良习惯使得人们对他们产生了偏见,忽略了这些被迫留守孩子的朴实和善良。解决这些问题的第一步就是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正确对待这些孩子,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献出关爱。父母也要重视孩子的全面教育,加强心灵沟通,正确对待孩子的物质教育,培养正确的金钱观,重视家庭文化建设。政府要积极推动政策制定,加强对留守儿童进行法律保护,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建设,加大专项投资等。

另外,价值选择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结果与已有研究类似,追求成功和才能,往往会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因而成绩也会更加突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功利化的社会背景和快速经济发展导致社会贫富差异加大的社会背景下,追求舒适的生活也可能会成为学生为之努力的外部动力。

中学生的职业选择与其价值选择有密切的联系,未来职业的选择标准是各种价值追求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要把职业定向教育与整个教学过程结合起来,解决学生的价值选择问题,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积极的职业选择标准。

————————

参考文献

[1] 王伦光.论价值追求与人的全面发展.浙江社会科学,2004(3).

[2] 祝平燕.性别社会学.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周定.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与学校的教育应对.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4] 李伍平.和谐社会构建视域下的“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以四川射洪县为例.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5] 孙立平.城乡之间的心二元结构与农民流动——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 杨茜茜.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状况及培养研究——以山东菏泽邪城县黄安镇为个案.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0.

[7] 新华网.加强构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平台.2007.

[8]任昌运.空巢乡村的守望——西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学研究——西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北京: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2009.

[9] 郑海燕.初二学生的教师期望知觉、价值取向、学业成绩与学业求助的关系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8).

[10] 何玮.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对其学业成绩及帮助行为影响研究.湖北工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作者:刘晓宇(1995-),女,山西运城人,中央民族大学统计系学生;刘红云(1972-),女,山西夏县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友情亲情比例
永不凋零的亲情
向美好友情进发
当友情遇到禁忌
人体比例知多少
我有友情要出租
我们的友情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清明话亲情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