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线图片编辑的声音

2014-10-20 07:54王诺
摄影世界 2014年10期
关键词:杨杰摄影记者

王诺

比起摄影师、策展人或者摄影评论家,来自一线图片编辑的声音确实太少了。虽然他们是图片传播链条中的把关人,而关于他们对自身职业的思考和感受却并不容易被听到。于是,新华社摄影部业务刊物《新华摄影月报》的《国内一线媒体图片编辑访谈录》特辑所汇集的10位职业图片编辑访问,在帮助对我们认识和理解图片编辑工作和职业特点等方面便显得重要。本期,我们从特辑中选择5位图片编辑的访谈实录在此刊发。其中,郑梓煜是《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图片编辑,29岁,从业5年;杨杰是《新京报》摄影部图片编辑,33岁,从业3年;陈俊丹是《中国新闻周刊》图片编辑,36岁,从业10年;马俊岩是新浪网图片编辑,32岁,从业5年;李茂公是腾讯网新闻中心图片编辑,31岁,从业8年。他们在不同形态媒体担任图片编辑,在各自岗位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这个职业的共性或个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此,通过这篇摘录,我们希望读者能切实听到来自不同媒体一线图片编辑的声音,并期待能听到更多的声音。

请简要介绍你的工作内容。

郑梓煜:主要负责南方都市报视觉周刊的选题策划、编辑工作,其次是要闻叠的图片编辑,以及南都视觉中心的展览策划工作。

杨杰:从不同的新闻事件图片中挑选出最适合报纸展现的,并签到合适的版面。

陈俊丹:策划摄影选题,组织拍摄,外约照片、找照片、收照片、选照片、编辑照片,刊出图片专题。

马俊岩:编辑新浪图片“记忆图刊”栏目和维护新浪“品图”专栏。

李茂公:参与日常稿件发布,上推荐位;参与制作图片专题;参与图片频道整体运营。

说说你成为一名图片编辑的原因及过程。

郑梓煜:我发现自己迷恋视觉,但同时擅长逻辑思维,喜欢把一堆材料变成最终产品的那种成就感。我本科期间在南方都市报摄影部实习,后来保研读了硕士,临毕业时到南方都市报图片编辑部实习,并最终成为一名图编。

杨杰:从摄影记者到图片编辑是因为领导的建议。因为做了很久的摄影记者,觉得换一个角度看图片应该也不错。

陈俊丹:进入图片库从事经营管理,学习中成为了图片编辑。

马俊岩:上学时,我先后在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和大众日报摄影部实习。我的毕业论文是《论图片编辑的角色定位》。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新华社的《奥运2008特刊》做了两个多月图片编辑。后来放不下对文字的热爱,转去做文字记者,那时候经常熬夜写稿,身体顶不住,先后住了两次医院。恰好《国家人文历史》(原《文史参考》)招编辑,我在文字编辑和图片编辑之间徘徊了数日,终于投了一份图片编辑简历,以为这样我就可以过有规律的生活。

李茂公:大学实习也接触过网编工作,但不是做图片。毕业后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对图片编辑比较感兴趣。

你认为图片编辑是怎样的一群人?

郑梓煜:有着专业追求,但在日常媒体运作中常常沦为找图员,话语权缺失的一群人。

陈俊丹:没有太大出路的人。

杨杰:一群看摄影师图片总觉得不够好的一群人(哈哈)。

马俊岩:自己没啥作品,硬是把别人的作品做成自己的……

李茂公:五花八门,各种各样。

你认为一线媒体图片编辑需要哪些必备的素质?

郑梓煜:足够的新闻业务常识;充分的图片阅读量;选题策划的意识和能力;开阔的视野;综合的人文素养;文史常识,尤其是视觉文化常识。

杨杰:新闻敏感性;知道什么是好照片;(和摄影师以及责编的)沟通能力。

陈俊丹:文化素养;审美能力;新闻敏感性;交流能力,组织活动能力。

马俊岩:敏锐的新闻判断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相当的视觉素养;具备一定的文字驾驭能力;会使用图片处理软件。

李茂公:善良与细心是基础;业务方面要懂选图,懂新

闻,会沟通,能策划。

图片编辑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

郑梓煜:不仅仅体现在对某张具体照片的优劣判断与合理运用,更为关键的是要站到整个传播产品的视觉形态、价值理念的层面去思考,跳出配图思维,建立视觉表达的主体意识,更深刻地理解视觉本身的语法与表意逻辑,真正做到用视觉塑造传播产品。

杨杰:能找到最能展现事件核心的照片,然后以合适的尺寸放在报纸上。报纸图片一定是为版面服务的。

马俊岩:对于网站的图片编辑来说,最重要的是第一时间把重要新闻发出来,并推送在合适的位置,这也是专业性的最主要表现。

李茂公:图片整合能力以及图片价值的判断能力。

从某一新闻事件中选择一张作封面或者主图,这件事难吗?你有哪些选择标准?

郑梓煜:除非图片编辑先期介入选题策划与拍摄过程,否则这个工作就是来料加工、看菜做饭。在我看来,最好的封面照片或主图,要具有象征性与概括力,能对主题做最好的诠释,而且视觉上经得起放大与凝视,没有低级错误。

杨杰: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有几百张照片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我的标准是:凭第一感觉找到最抓人的照片,因为自己首先是一个读者。

陈俊丹:不难。如果事件足以做封面报道,多数情况下该事件足够重要,而且直接或间接的新闻照片也相对丰富。难度在于如何把图片用好,要考虑体现刊物的立场和传播理念,达到好的视觉效果,避免雷同并保持刊物风格统一等。

马俊岩:这事儿挺难。我的标准是:图片信息表达最为突出,有冲突、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震撼人心,趣味性强,视觉语言简单,给读者留有遐想空间等等。

李茂公:要看具体事件。有难有易。标准是图片要好,并能传达新闻信息。

图片编辑的选择是见仁见智的事吗?

郑梓煜:“见仁见智”应该是在一条专业品质的底线之

上,十个职业图片编辑所做的选择极有可能不尽相同,但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会首先排除那些及格线以下的照片,差异只在于优秀作品之间的抉择。

杨杰:可以这么说。但好照片,应该是没有争议的。

陈俊丹:创作过程有少数见仁见智的成分,效果出来时大家都看得见,要多数人认可才行。

马俊岩:是,没有标准答案。

李茂公:不是。

新闻图片的组织拍摄、图片编辑、最终展示等环节,你比较擅长哪个?实际工作中哪个环节占用你较大精力?

郑梓煜:组织拍摄与图片编辑;策划类题材的话,占用最大精力的是策划和组织。但对于来料加工性的题材,最耗精力的往往是叙事结构的提炼和文本的修改。

杨杰:图片编辑;编辑和展示。

陈俊丹:图片编辑;最终展示。

马俊岩:图片编辑;图说加工。

李茂公:图片编辑、最终展示;照片编辑、图说加工。

提高图片编辑技能的方法有哪些?

杨杰:多看图片,多和记者沟通,自己也可以去拍照片。还有就是多读书。

郑梓煜:阅读与借鉴,读图,读书。

陈俊丹:加强与图编同行、摄影师的交流,加大对纸媒刊物和新媒体的阅读量,不断关注图片栏目的新动向。

马俊岩:多看展览、多读画册、多读书、多跟有经验的人交流。

李茂公:多看写得好的深度报道,多问。

工作中最常与哪些人打交道?

郑梓煜:摄影记者、自由摄影师,以摄影为媒介的视觉艺术家。

杨杰:摄影记者、责任编辑、各种自由摄影师。

陈俊丹:摄影师、媒体图片编辑同行、图片库工作人员、文字记者、文字编辑。

马俊岩:摄影师、影像收藏者、影像评论者、历史写作者、图片库编辑等。

李茂公:本部门与跨部门同事;购图网站、通讯社、新闻类媒体的摄影师、摄影类媒体。

理想中图片编辑和摄影记者的协作关系是?

郑梓煜:有共同的职业追求,对彼此的思维方式与作品风格很熟悉,对选题的讨论能相互促进,达到1+1>2。

杨杰:相互尊重、相互沟通、心有灵犀。

陈俊丹:图片编辑给摄影记者创造更好的拍摄环境,摄影记者把与图片编辑讨论并确认所需的画面顺利拍摄完成。

马俊岩:简单地说,记者能拍出好片子;编辑能够将片子用得恰到好处。

李茂公:互相服务。

你对合作过的摄影记者说过的最坦诚的一句话是?

郑梓煜:这组照片发出来会毁了你此前的名声。

杨杰:这不是你的水准啊。

陈俊丹:拍摄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安全,一旦有情况,可以放弃拍摄,人更重要。随时给我电话。

马俊岩:你这片子我觉得没啥意思。

李茂公:你离开北京是对的。

你对合作过的摄影记者说过的最违心的一句话是?

郑梓煜:挺好。

杨杰:图片还行(一般就是不怎么样)。

陈俊丹:拍好了肯定发。

马俊岩:你这片子拍得真棒。

你认为图片编辑需要有摄影记者的经历吗?

郑梓煜:不是必要条件。我见过很多优秀的图片编辑都没做过摄影记者。

杨杰:有的话会好一些。

陈俊丹:不完全需要。

马俊岩:最好有。

李茂公:不是必需的。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摄影记者,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图片编辑?

郑梓煜:对于摄影记者而言,所有的训练最终必须转换为一种直觉,才能真正呈现在照片上。对于图片编辑而言,其所能运用的最主要素材是照片,但决定他能否比大多数同行编得更好的,往往是照片以外的素养。

杨杰:身体好,有观察能力和突破能力,有画面感的人适合做摄影记者。有统筹能力和沟通能力,有耐心,有图片感知能力的人适合做图片编辑。

陈俊丹:对光影、构图把握感觉好的人更适合前者,擅长思考和组织、交流的人更适合后者。

马俊岩:能扛得动机器、迅速把控新闻现场、眼睛里能看到照片的人,适合做摄影记者;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喜欢对他人作品进行品评、能在一堆照片里迅速选出一组片子构成图片故事的人,适合做图片编辑。

李茂公:会拍的做记者,会编的做编辑。

“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会人人都是“图片编辑”吗?

郑梓煜:我对这种口号式的论断没有太多兴趣,它本身只是一种话语策略,用于引起传播热度。更确切的现实可能是:人人都在拍照,人人都能编辑照片。问题是,摄影师从来都不等于拍照的人,图片编辑也不等于编照片的人。

杨杰:一定不是的。

陈俊丹:不可能人人都是摄影师,因此更不会人人都是图片编辑;就算真到了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也不会人人都是图片编辑。

马俊岩:也会。现在很多人都会使用各种图片处理软件编辑自己的作品,哪怕是美图秀秀。当然,就像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专业摄影师一样,也不会人人都成为专业图片编辑。

李茂公:不是。

你对新闻摄影的未来前景有何看法?

郑梓煜:载体在变,经济模式在变,淘汰低门槛产品,坚守深度与策划类项目,寻找新的平台呈现方式,以及经济支撑模式。众筹与基金会支持的模式应该更受重视。

杨杰:专业的摄影记者做专业的拍摄,侧重大事件、大专题。突发事件,估计第一现场都给了手机。

马俊岩:对新闻摄影的未来抱有良好的期待,只要你足够专业。

李茂公:很多网站的新闻图片频道现状很乱。很多网站有内容粗放、版权不清、打色情擦边球和同质问题,不过比前几年好多了,整体向好的状态发展。

说说从业以来遇到的最大挫折。

郑梓煜:挫折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谈不上哪个最大。重要的是在现有条件下做到不破底线。

杨杰:挫折还没有什么,就是觉得时间长了,害怕平淡。

陈俊丹:汶川地震、温州动车相撞,两个大事件期间,没有机会将图片编辑工作前移到一线去实现更好地组织拍摄和组稿。终身遗憾。

马俊岩:在某段工作的后期,感觉日子很枯燥,有无力感。

你的工作能让你收获快乐吗?

郑梓煜:当然。

杨杰:偶尔会,尤其是大事件的图片被自己编辑得很满意。

陈俊丹:一般。

马俊岩:能,能瞬间看到网友对我做的稿子的各种评论,或中肯或偏颇,或表扬或挑错,甚至骂小编脑子进水等等,都是我人生一大乐事。

李茂公:有时候能。

请用至少三个形容词来说说你从事新闻图片编辑以来的感受。

杨杰:焦虑(为封面、图片版)、着急(等图片)、责任(权力不大责任大)。

陈俊丹:视野开阔、交游广阔、信息丰富。

马俊岩:枯燥却有趣,一路充满惊喜,也一路感受时光的残酷无情(常常看一个人一辈子的照片,从生到死,从蹒跚学步的婴儿到满脸皱纹的老人,那种感觉,超级心痛)。

李茂公:累、忙、杂。

你所在的媒体,摄影/图片是弱势部门吗?

郑梓煜:是。

杨杰:不算是。

陈俊丹:弱。

马俊岩:不是。

李茂公:不是,但还是有很多发展空间。

你认为图片编辑在新闻摄影圈里的地位如何?

郑梓煜:符合传统对编辑的定位,幕后工作者。

杨杰:还可以吧,大部分都是摄影记者混出来的。

陈俊丹:一般。

马俊岩:目前感觉一般吧,没有摄影师和策展人高。

李茂公:整体还有待提高吧。据我所知,不同单位的地位差别很大。

你认为新闻摄影圈里的哪些风气不值得提倡?

郑梓煜:拉帮结派,相互吹捧,互认大师。

杨杰:摆拍和相互借稿件。

陈俊丹:因为数码化程度越来越高,而越发不思考就按快门。

马俊岩:互相吹捧之风。

李茂公:互相吹捧。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图片编辑还有哪些可能性?

郑梓煜:视觉类传播产品的统筹策划者,策展人,视觉撰稿人。

杨杰:图片编辑是编辑的一个分类,在大数据的时代,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陈俊丹:平向发展,可以成为资深图片编辑;往高了走,可以是刊物的最顶层实权管理者,但几率渺茫。新京报的何龙盛、南方都市报的王景春、东方早报的常河、财经杂志的法满,都是媒体高管,但目前国内毕竟还是少,类似的案例还能有几个呢?

马俊岩:可以编画册、可以成为策展人、可以成为自由撰稿人、可以开工作坊、可以建立一定特色的影像空间。

李茂公:视频编辑、网站策划、产品项目、创业。

请谈谈个人未来几年的职业规划或可能。

郑梓煜:立足大视觉理念,把平台做大,把产品形态做得更丰富,更符合当下的传播需求。

杨杰:1.做摄影师;2.建立一个大的数据库,来为摄影师服务。

陈俊丹:成立图片公司,服务摄影师,服务图片需求方。

马俊岩:未来几年还是会做图编吧,或者去读书也说不定。

李茂公:思考中。

请设想一下未来媒体新闻图片编辑的职业境遇。

郑梓煜:等传统的媒体运作模式难以为继的时候,在博弈中去逐步获得应有的专业话语权。

杨杰:无论如何发展,媒体只会进化不会消失,所以图片编辑会更重要。甚至超过摄影师。

陈俊丹:纸媒图片编辑和网媒的图片编辑,从交流到演变,会越发频繁。

马俊岩:图片编辑的工作量会越来越大,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李茂公:待遇更好一些,专业赢取尊敬。

随着网络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你所在的媒体对图片编辑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郑梓煜:更快地获取全球最新的图片资讯与相关资源。

杨杰:要学会利用微博拓展图片来源;图片除了报纸使用,还要编辑更多的图片给新媒体;建立自己的摄影师网络。

陈俊丹:弱新闻化而重时尚化,加强人物拍摄和专题拍摄。

马俊岩:图片编辑一定要有产品意识,重视自己的产品要;要有推广意识;三端都要会发布更新,三端是指PC端、客户端、WAP端。

李茂公:拥抱APP、微信自媒体,研究适合手机阅读的内容。

新媒体时代,你新近掌握或打算学习哪些新技能?

郑梓煜:通过与全球顶尖的摄影记者、摄影师、视觉艺术家对话去发现价值。

杨杰:强化外语能力、加强互联网技术学习。

马俊岩:尝试在做“记忆图刊”微信公众号;了解“大数据”。

李茂公:优化APP、微信自媒体。

你认为目前国内一线的新闻图片编辑亟需提高哪种技能或能力?

郑梓煜:专业的博弈能力与勇气。

杨杰:还是基本的,对图片的判断力,以及统筹策划能力。

陈俊丹:海量数码照片产生的背景下,确立好照片的标准。

马俊岩:对重大新闻图片专题的策划、执行和推广能力。

李茂公:内容与呈现精细化、美感、版权意识。

(采访内容选自《新华摄影月报》第43期《国内一线媒体图片编辑

访谈录》,略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猜你喜欢
杨杰摄影记者
Longitudinal conductivity in ABC-stacked trilayer graphene under irradiating of linearly polarized light
Nodal superconducting gap in LiFeP revealed by NMR:Contrast with LiFeAs*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新闻摄影记者的环保意识研究
摄影记者如何走基层
装病的老爸
神奇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