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
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辽宁一考生
塞上耳机,这熟悉而又恬静的旋律萦绕在耳畔。在这个喧嚣忙碌的城市里,我们看惯了街道边五彩缤纷的霓虹灯,感受着纷纷扰扰的世间百态,被各种琐事牵绊,往往忽略了那漫天的繁星。
霓虹灯虽美,却是经过人工雕琢,过于浮华,而繁星之美,则带有一份自然与纯净,是一种让人觉得心净、安逸,让人一瞥目光便无法移开的美。
现代社会工业文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而现代科技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早已不复从前;功利性的社会,人们为了生存,为了生活得更好,终日追寻着,忙碌着,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失去了最纯真的本心,已经很少有人可以闲情逸致般仰望星空,欣赏漫天的繁星。古代社会,虽没有如今如此高超的科技,但那时的人们生活得简单而充实,民风淳朴,人们之间和睦友善,没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偶尔,放慢匆匆的脚步,为自己寻一份闲适,还自己内心一片宁静。在闲暇之余,斟一壶淡茶,寻一本好书,在温暖寂静的午后,斜倚在长椅上,沐浴着暖阳,品着香茗,细细阅读。享受这份属于自己的惬意,这种生活,是幸福。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再回到乡下姥姥家时,总喜欢在夜晚时独自坐在庭院的台阶上,仰望星空发呆,想起小时候在夜晚总喜欢拽着她跑到庭院里玩,看着我一脸天真地数星星,她宠溺地抚摸着我的头,笑了。 时光是最无情的东西,岁月荏苒,人已不在。那个场景,也唯有在记忆里被永久地保留下去。
听老一辈的人说,人死后都会化作天上的一颗星来守护亲人,那么姥姥是哪一颗?
在每天匆匆而过的时间里,不要忘记陪伴在身边的那些如星辰般微小却耀眼的人或事物。也许某一天,当你再转身时,他们已不在。
不要让自己,被世俗扰乱内心的平静,失去本心;不要让自己,被忙碌烦扰的世俗扰乱,放弃对身边人与事的关切;不要让自己,在享受现代科技进步的成果时,摒弃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不要让自己,流连于霓虹灯的绚烂,忘记漫天繁星的耀眼。
城市里,霓虹灯的绚丽取代了星星的光亮,但它却永远无法取代星星的那份淳朴与自然。
夜空中最亮的星,最美莫过繁星。
本文有如下特点值得称道:
鲜明深刻的观点。文章标题“最美莫过繁星”即是本文的观点,在行文过程中,文章所有选材也是在围绕繁星来写,用古今对比之法,用辩证之思维来阐明观点,使得观点鲜明深刻!
清晰的结构。文章开篇由城市生活现状入手,得出“最美莫过繁星”的观点,接着用城市与乡村的生活之对比,并以回忆的方式写了一段小时候在姥姥家生活的场景,怀念逝去的生活和人,自然引导天上的星星,结尾回扣观点。结构清晰。
真挚的情感。文章虽然是说“最美莫过繁星”,但字里行间作者对逝去的美好岁月以及逝去的亲人的怀恋是那么的真挚感人,丝毫没有雕琢之感。
辽宁一考生
我一直认为,与其作为局外人去猜,不如找个局内人问个明白。也许老天爷也是这样想。所以呢,他就给我送来了一个千年前的人来为我解惑。
对于到底谁看到的景色才是最美的,这个问题,我和爷爷争论了好多天。一般对话模式是——
“古代夜景真漂亮。”
“你又不是古人怎么知道?”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
“我不是你,所以我不知道,你不是古人,你也不知道。”
“我们退到上三行,你说我不是古人怎么知道,这说明你知道我知道,我是在窗口知道的啊?”
然后,昨天早上,就在我家大厅看到了乌有先生,一口地道的北京郊区方言,倍儿有面子。可算是把他安顿下来,我和爷爷就把这个问题扔给了他。
“我说这个乌有先生啊,你们晚上有什么休闲活动没有啊,比如看看夜景什么的?”
“夜景?没什么夜景啊,晚上黑洞洞的能有什么景色可看。”
显然,爷爷对这个答案没有任何心理准备,虽然我一脸笑意的看他现眼,不过作为孙子还是和他一致对外比较好,既然爷爷不开腔,那就我来。
“啊,乌有先生,我只是问一问,你们晚上都干什么,看看星星月亮,穿穿皮草,吃点烧烤,想来生活是极好的。”
“晚上,男人要轮着守夜,小孩子什么的要看紧,还要去提防各种风吹草动,哪里去看什么星星,喔, 对了,也不是不看,看看方向时,也是要用的。”
我感觉话题走到了死胡同,给爷爷一个眼色,果然是一家人,马上心领神会。“乌有先生,要不我们出去转转。”
才转了一个小时,我和爷爷就受不了。一路上的对话是这样的:“嚯!这是什么东西,这么亮。”“这是灯。”“嚯!这是什么东西,这么快。”“这是车”“那是什么房子,盖了那么高倒了怎么办?”“那是楼房”……除了惊诧,就是好奇,偶尔还有点小向往的神情……整个是刘姥姥进大观园。
我就说嘛,还是现代夜景高端大气,上档次。
可爷爷还是不服,非要带我和乌先生去农郊看看,没办法,只好和他去,结果乌先生到郊外看了两眼,嘟囔一句“这玩意儿有什么看头”,倒头就睡。这一晚上就听他打鼾的声音了。我们爷俩实在受不了,在席子上坐了一晚——真是不虚此行——看星星。
当天光大亮,回头看时,乌先生已经不知去向。
这个问题依然没有答案,然而,习惯了灯红酒绿的都市,抬头看满天星斗,自然是一种别趣;习惯了月白风清,偶见万家灯火,欣然也是奇景,哪里能分得出高下呢?!
本文有如下特点值得称道:
精巧的构思。本文是难得一见的“大胆‘穿越”的考场作文。有人说,这不就是对作文材料的扩写吗?笔者认为,这绝不是简单的扩写,是一种基于认真审题之后的深度思考的结果。文章选取了一个“乌有先生”,以此来行文,最后留给读者一个看似没有答案的答案,精巧之极!
对话的手法。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对话方式来呈现主要内容,在对话过程中,三个人的心里所想,以及其情感倾向自然明了,这种手法也很高妙!
幽默的文笔。文章没有惊天动地华丽让人拜倒的词语,但作者却有超出一般考生的幽默之语,无论是三者的对话,还是结尾段落的总结,都给人一种幽默之感。
辽宁一考生
夜晚爷孙二人望向窗外,男孩赞叹高楼林立霓虹闪耀的现代科技带来的美景;而爷爷却感慨没有了满天繁星,看不见初月高升天空灿烂的自然美景。何谓美景,今天就让我说说,我心中的美景吧!
诚如材料中所说,过去,人们抬头仰望便可看到灿烂的天空:白天艳阳高照,碧空如洗;夜晚初月升起,繁星满天。那时的人们使用着简单的工具,身着自然的美服。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纯绿色、纯天然啊!而现在,我们抬头仰望的天空,变成了高楼林立,曾经的艳阳高照时常被雾霾遮蔽,而夜晚也没有了繁星的陪伴和鼓噪的蛙鸣,只能看到灯火通明的街道和五颜六色的霓虹闪烁!
我们喜爱:春风带来春意唤醒大地万物复苏,夏雨滋润田野温暖心灵情意绵绵,秋叶显露萧瑟反哺土壤养分充足,冬雪覆盖房屋飘散空中风姿绰约。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自然的神力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难道你喜欢这样的美景:高楼灯塔照亮人们回家的方向,霓虹闪耀丰富人们的视野,水利工程在防洪的同时也成为了旅游的景点……科技的发展不断开拓人们的视野,让人们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魅力。
不论是星汉灿烂,还是霓虹闪耀都是美景,前者是自然美,田园美;后者是科技美,现代美。当生活不断发展,田园美逐渐被现代美取代,二者究竟该何去何从?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两难选择中,就像材料中的老人。
诚然,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便利生活,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从未遇到过的雾霾等污染问题以及让人无比怀念从前简单的抬头一眼即望见蓝天的生活。但从前的单纯生活也并不能满足现在社会发展的需求了,那么我们为何不将二者结合到一起呢?让现代科技体现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的高洁之美;胡杨直立戈壁任凭黄沙漫天的坚定之美;小草甘当绿叶衬托红花的奉献之美呢?这样岂不是将自然与科技融合到了一起,让人们更能感受世界的美妙了吗?这就是我心中的美景!
美景,便是能让人们感受的美的景色,既然自然和科技的较量并没有分出胜负,那就让我们保护环境的同时发展科技吧,将二者有机结合到一起。使我们能够欣赏到更为美丽又富有意义的美景,从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推动世界不断向前发展!我相信,我心中的美景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实现!
本文有如下特点值得称道:
高新深远的立意。俗话说,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的高低决定着作文成绩的高低。本文作者从材料整体角度得出“我心中的美景”的立意,具体说,就是科技与自然有机融合的美景。这个立意站位高,自然就有新颖之意,从而带来“深远”的感觉,不想得高分都难。
清晰严谨的思路。文章以“我心中的风景”为标题,开篇概括材料引出观点,接着以作者的口吻拓展了材料,然后呈现让人喜爱的自然美景和科技美景,既然这样的美景人们都喜欢,我们该如何办呢?把二者结合起来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最后作者的观点也得到了证明,思路清晰。
突出的对比手法。文章不论是材料选择还是行文结构,都在使用对比,在对比中突出主题,在对比中构建文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