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4-10-17 17:10张云刚
企业导报 2014年13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城镇化

张云刚

摘 要: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同步发展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所在,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作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排头兵,寿光的城镇化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中国县域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寿光经验。因此,梳理和总结寿光在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方面的实践经验,对于其他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实践;思考

一、寿光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实践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协调发展基础。一是坚持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业。寿光坚持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目标,以发展种源农业、园区农业、科技农业为重点,使农业与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大力推进科技强农,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已经实施了17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一系列蔬菜生产新技术300多项、新品种1000多个、种植新模式30多种,培育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品种41个,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二是通过农业功能拓展和产业链延伸支撑城镇化发展。以蔬菜产业为例,通过大力发展蔬菜大棚种植,拓展了农膜、大棚建材、种子、肥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空间,带动了下游的包装、仓储、物流业,及餐饮、金融、娱乐、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了蔬菜产业功能不断拓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既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收入,又打造了特色城镇,推进了城镇化的进程[1]。

(二)提升工业化水平,增强协调发展动力。一是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工业综合竞争力。长期以来,寿光始终以“工业立市”为发展战略,先后实施了企业改制、退城进园、企业扩张、科技驱动、更新工艺流程等一系列举措,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了一大批骨干企业,形成了造纸包装、石油装备、汽车制造、海洋化工、建筑防水等产业集群,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寿光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推进工业反哺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在以每年财政资金的1/4为农业输血的同时,更加注重转向农业延伸产业链、技术链、管理链的造血式反哺模式。依托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产业链、产业群集聚为纽带,带动农业种植结构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三是以工业产业升级为动力,促进城镇化良性发展。依靠产业的集聚与扩散和生产要素的相对集中,不断推动产业空间布局重构与人口重新集聚,推进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与优化。

(三)实施城乡一体联动,搭建协调发展平台。一是创新发展理念,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突破就城市抓城市、就农村抓农村的传统观念,树立“全域寿光”的理念,把全市2072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一个整体,实行城乡发展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促进城乡在产业发展上互补、在国民待遇上一致,为协调发展提供坚实平台。二是注重民生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经过努力,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已建立起以市区为中心,以镇街为节点,以各行政村为终点的城区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三个层次有机结合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顺利通过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验收,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基础养老金、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稳步提高等等。

二、寿光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协调性

(一)产业结构升级快。农业上,推进由分散种植向基地园区、由注重数量向提高质量、由蔬菜生产向种子种苗“三个转变”,全面实现农业的高端跨越、战略性提升。工业上,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成功培植了“八个500亿级产业”,实现了产业发展的集群化、集约化和生态化。三产上,主攻大物流、大商贸,全面铺开了总投资80亿元的国际商贸城、农产品物流园、晨鸣物流园、渤海物流园、临港物流园“一城四园”建设。

(二)城镇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积极推动东部新区建设,以东城开发的突破,带动整个城市建设的大提升;打破地域限制、整合发展资源,规划建设了镇街五大工业园和三处乡镇工业项目区;抢抓“蓝黄”开发机遇,着力壮大羊口、侯镇两个“小城市”规模,强化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借新农村建设之际,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多年来,寿光城镇化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5.5%。

(三)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一体化程度高。在“城乡一体、均衡寿光”的发展思路指引下,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事业特别是农村民生事业的支持力度, 2013年财政用于民生事业的投入达到50.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64.2%,从而加快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均衡城乡公共资源,使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覆盖,加速拓展了城乡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范围,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全覆盖。

三、几点思考

(一)必须夯实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基础——

农业现代化。要推进城镇化发展,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設步伐。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不仅有利于解放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还可以让更多人进入城市,为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重点是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业现代化模式。要建立市场化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在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积极鼓励离土进城农民将原承包的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2]。

(二)必须抓住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核心——

农民市民化。国外经验表明,无论是城镇化,还是农业现代化,其核心都是农民市民化,没有农民的市民化,就不会有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农民市民化是与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相伴而生的,它是城镇化的发展的最终落脚点,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攻坚阶段,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促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市民化问题。

(三)必须增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动力——

产业发展。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规模的扩大、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业结构的巨大变化,以及劳动力的转移和集聚,必将带动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和城镇化发展。要以产业培育为支撑,壮大城镇经济实力;要坚持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的原则,以产业发展为中心,以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城镇经济;要加快工业化进程,走工业化促进和带动城镇化发展道路;要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四)必须发挥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保障作

用——政府调控。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过程。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城镇化发展不一定能够同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实现二者协调发展,仅仅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是远远不够的,在一定的时间内甚至还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必须十分重视政府调控在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必须通过政府有力的法律、政策、规划等方面的调控,实现城市反哺农村,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毅、柳文.让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互动[N],经济日报, 2013,12

[2] 华兴顺. 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协调发展[J],理论建设,2013第4期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