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对儿童梅毒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2014-10-17 06:04宋贤响田礼军邹华新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梅毒阳性率抗体

宋贤响 田礼军 邹华新

1.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检验科,江苏徐州 221006;2.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外科,江苏徐州 221006

儿童梅毒主要是由于在宫内感染引起的先天性梅毒,少数可通过哺乳、输血等接触而传染。梅毒螺旋体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先天性梅毒,对胎儿及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1],小儿梅毒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与发育,是一种严重影响婴幼儿身心健康的疾病。近年来,梅毒感染率逐渐增加[2-3],其防治现已成为十分重要的社会和医学问题。梅毒发病率不断增加,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4]。小儿梅毒诊断主要从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几方面进行。诊断梅毒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实验室检测是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也是监测和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如果由于临床医生不理解梅毒化验结果过分夸大梅毒感染的病情,可能造成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治疗的放弃,这些都可能带来医疗纠纷,也严重损害儿童健康。为了提高实验人员和临床医生的对儿童梅毒的实验诊断的充分正确认识,从而探索出经济的、合理的儿童梅毒实验诊断方法及评估最合理的小儿梅毒实验报告,为临床和患者家长提供充分全面的小儿梅毒实验诊断信息及科学、正确、合理有效的沟通技巧从而避免误会做出贡献,特对近两年徐州市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的141例疑似梅毒儿童的检测诊断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临床资料均为 2010年4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0~3岁 141例患儿,婴儿组(0~<1 岁)119例和幼儿组(1~3 岁)22 例。门诊就诊23例、住院118例。经病史、临床诊断及血清学检验均为阳性确诊梅毒感染55例,梅毒的血清学实验诊断至少1种方法阳性,但后来经复查及随访检验排除梅毒感染86例。先天性梅毒52例,后天性梅毒3例。

1.2 方法

所有血液标本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和结果判断,并在试剂盒有效期内使用。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胶体金实验(SYP)、酶联免疫梅毒抗体检测(ELISA)、凝集法实验(TPPA)。

1.3 仪器和试剂

酶标仪:安图2010酶标仪。金标法试剂:厦门英科新创生物试剂公司。酶联免疫梅毒抗体试剂:北京万泰生物试剂公司。凝集法试剂:日本富士公司产品。快速反应素试剂:上海科华生物试剂公司。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阳性率的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和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种实验方法对141例疑似梅毒患者检测结果

用4种检测方法对梅毒疑似儿童血液进行梅毒检测,经统计分析,4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0,P=0.000);ELISA 阳性率(96.45%)最高,RPR 阳性率(RPR)最低(46.10%);SYP 和 TPPA法阳性率高于RP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6,P=0.000);SYP和 TPPA法阳性率低于 ELIS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6,P=0.000)。见表1。

表1 4种实验方法对141例疑似梅毒患者检测结果[n(%)]

2.2 4种实验方法对55例确诊梅毒患者检测结果

RPR方法在确诊梅毒的儿童诊断中阳性率低于其他 3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2,P=0.000);SYP方法低于 ELISA和 TPPA,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6,P=0.850);ELISA 法和 TP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3,P=0.558)。见表2。

表2 4种实验方法对55例确诊梅毒患者检测结果[n(%)]

2.3 4种检测方法在86例假阳性病例中的检测结果

在86例假阳性中:ELISA有78例,假阳性最高,TPPA无假阳性。新生儿的假阳性明显高于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2,P=0.000)。 见表3。

表3 4种检测方法在86例假阳性病例中的检测结果(例)

3 讨论

ELISA检测为双抗原夹心法,利用基因重组工程合成抗原,为TP的特异性试验,检测的是梅毒总抗体,对梅毒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且抗TP抗体即使经过抗梅毒治疗后,仍持续存在,甚至终生存在。新生儿可能携带母体的抗体即使新生儿没有感染梅毒也可能是阳性,所以ELISA方法比其他方法阳性率高。刘保林[5]在ELISA与RPR法检测梅毒抗体结果分析中,得出ELISA法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较高。该方法操作简单,是应用酶标仪进行结果判断,原始资料也容易保存,是一种较好的、适合大批标本筛查梅毒的理想方法,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应用。虽然ELISA方法特异性高,但是在新生儿梅毒检测中,ELISA方法经常会遇到假阳性。由于新生儿血液较难抽出,经常会遇到溶血标本。ELISA方法所使用的底物显色容易受到溶血影响,导致过多ELISA方法检测阳性标本,因此ELISA方法可以用作儿童梅毒筛查检测但不能用作确诊。在86例假阳性中有78例ELISA阳性,所以在141例疑似梅毒检测中ELISA方法阳性率最高,后经过重新抽血复查由于溶血引起的有71例,因此当遇到溶血标本要特别注意假阳性的可能。141例疑似病例检测结果显示RPR阳性率较低 (46.10%),RPR方法在141例疑似梅毒检测中阳性率最低,可能因为RPR试验检查的是人体内的反应素,它是人体感染TP后组织受到破坏裂解出来的一种类脂成分,这种成分与TP的蛋白质结合成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类脂质抗体即反应素,这种体内反应素阳性的前提是感染了梅毒并且有一定的过程或者从母体携带这种反应素或者有类似抗类脂抗体才能检测阳性,TP破坏组织可使机体产生反应素,而其他破坏机体的过程也可产生反应素,梅毒患者RPR试验阳性,但RPR阳性者并不一定感染TP[6]。如妊娠、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炎、风疹、水痘等,RPR同样可能呈阳性,在5例RPR假阳性中,后来调查证实都是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假阳性,因此不能单独根据RPR阳性诊断梅毒,应对结果加以综合分析。所以RPR方法不能用作儿童梅毒筛查,只能用作疗效观察。并且55例确诊病例检测中RPR阳性率72.73%都低于其他方法,在确诊病例检测也较低,可能是在检测前部分儿童已经得到治疗,导致了RPR阴转,从而证实了不宜用RPR方法作为儿童梅毒检测筛查方法。TPPA是将特异性TP抗原包被在明胶颗粒上,与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的检测方法,属于TP抗原血清试验,有着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一般用作确认试验[7]。从该检测分析中可以看出55例确诊梅毒阳性率100.00%,而假阴性的标本阴性率100%,因此可以用作梅毒确诊实验。但试剂较贵、检测时需手工完成,实验耗时长,结果判断难以自动化,不利于大批量标本检测,主要用于其他方法筛检后的阳性标本的确认。从以上结果分析可以看出金标法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金标法采用纯化重组基因的梅毒抗原,以SYP作为指示标记,于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反应,以双抗原夹心法原理快速定性检测血清中的TP特异性抗体。此法操作快速简便,可分批或单人检测,结果容易观察和保存[8],且用血量少,价格低廉,不需任何仪器,对基层医疗机构很实用,尤其是急诊检查。经过以上讨论显示,以上4种试验方法各有其特点。在判断儿童是否已感染梅毒时,特异性试验提供了较为特异的试验依据,必要时可联合两类试验,并动态监测抗体的动态变化,以免漏诊或误诊。检验工作者在对梅毒检测诊断时应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优化组合上述检测方法。

先天性梅毒患儿出生时66%无临床症状,多在出生后 4~8周出现症状[9],梅毒血清学试验是先天性梅毒诊断的重要依据,在平时工作中可能先用ELISA方法检测筛查,出现阳性要用TPPA方法确诊,高度怀疑梅毒者要3个月后随访复查。因此在临床诊断中不能仅凭新生儿血清学检测是阴性就断定没有感染。由于标本的原因新生儿的检测经常有假阳性,因此复查对新生儿的感染的判断非常重要。在141例疑似梅毒中,至少有1种血清学实验阳性,经过随访复查排除86例梅毒感染,本研究分析证实了儿童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但并非是唯一的。诊断梅毒时,梅毒血清学检测不能取代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认真的体格检查。只有在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梅毒检测结果,医生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因此,患儿在看病时,千万不要因为一些原因而隐瞒儿童父母的性生活史,从而影响医生的诊断,贻误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血清学试验用作先天性梅毒的辅助诊断,其首要问题是将无症状感染婴儿从非感染婴儿区别开来,这些婴儿的母亲梅毒血清试验阳性,困难在于不能将母亲体液免疫反应同婴儿的抗体反应相区别,因为母亲血清学诊断常常又存在着假阳性。梅毒的诊断应十分认真仔细、因为它和许多其他疾病的表现有相似之处,表现多样,复杂且病程很长,有很长的时间处于潜伏状态,诊断时必须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化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必要时还需进行追踪随访,家庭调查和试验治疗等辅助方法[10-11]。

加强对小儿后天梅毒重视,在55例确诊病例中有3例后天梅毒,其中输入血液制品感染1例,由于与大人密切接触生活感染2例。因此当看到小儿梅毒报告阳性时,应考虑全面,不要只考虑胎传梅毒。

[1]Walker DG,Walker GJ.Forgotten but not gone:the continuing scourge of congenital syphilis[J].Lancet Infect Dis,2002,2(7):432-436.

[2]Cabe A,Rollin B,Pierre-Fran ois S,et al.Reemergence of syphilis in Martinique,2001-2008 [J].Emerg Infect Dis,2010,16(1):106-109.

[3]Farhi D,Dupin N.Syphilis,10 years after its comeback[J].Ann Dermatol Venereol,2009,136(12):859-860.

[4]陈涵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 52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9,14(1):22-23.

[5]刘保林.ELISA与RPR法检测梅毒抗体结果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3):2493-2494.

[6]陈华英,林伟华,梁金明,等.三种梅毒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2008,8(4):652-654.

[7]姚卫,李红霞,江智辉,等.梅毒血清学检测的适宜方法探讨[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8,6(2):64-65.

[8]李明友,黎永新,林茂税,等.3种梅毒血清学诊断试验的临床应用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9):662-665.

[9]孙克.快速血源性传染病筛查在门急诊有创操作前的临床应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5):72-73,76.

[10]隗慧林,蒋法兴,徐峰,等.免疫层析法在性传播感染即时诊断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4):1-4.

[11]Hollier LM,Cox SM.Syphilis[J].Semin Perinatol,1998,22(4):323-321.

猜你喜欢
梅毒阳性率抗体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抗BP5-KLH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在学校结核病暴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
Galectin-7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
Gly-HC1/EDTA放散法用于HDN抗体放散试验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