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
新课程理念要求高中政治教学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我们教者不断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而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和解答问题的技能方法才能有效学习,获得提高。
一、问题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新时期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有效组织与引导学生在多维互动中提高学习能力。但是,我们现在的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互动往往是老师问、学生答,互动普遍单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主体性没有激发出来。如学习经济生活“债券是稳健的投资”这一内容时,我们会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后作答,问题如“债券的含义是什么?”“债券的种类有哪几类?各自有什么特点?”“债券与股票相比有什么优势?”“债券是稳健的投资的理由有哪些?”……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很好地去研读教材,掌握基础内容。但是这些问题不容易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如学生能自主提出“既然国债风险这么小,为什么欧洲的希腊、西班牙等国家会出现债务危机呢?”这样的问题,并结合所学内容思考作答,那么他们的政治学习和思维能力必然获得增强。因此,问题意识是学生开展自主、深入而有效的学习所必须具备的。
二、问题意识形成的重要性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读书与学习同理,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没有疑问,我们要引导他们能问会问。问题意识是学生在新内容学习的认识活动中,旧有知识体系无法一下容纳新知识而产生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形成困惑与质疑,并能主动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品质。这种意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也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显现。在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提升的素质教育背景下,需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有个性化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改变传统的唯书、唯师的心态,敢怀疑、敢质疑、敢挑战、敢创新。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不仅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也是全面培养和造就人才的需要,对学生素质的提升、能力的形成意义重大。
三、探讨问题意识培养的途径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与动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引导和培养。
1.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需要教师的营造,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需要师生平等和谐的土壤。而教师长期以来是权威的化身,教学活动又以“书本至上”,使得学生安于接受,懒得在阅读中发现与思考。
如学习文化生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时,笔者就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掌握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特点等内容,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产生问题并提出问题。如学生提出了“两幅画面表现了中西方人在饮食习惯的不同,怎样比较好地分析这不同的结果和影响呢?”“良好的文化环境可以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一个人较高的文化素养形成不应该仅受环境与氛围的影响吧?”“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那是不是无法选择的呢?”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比较简单,有的值得师生探讨。班级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时,教师要适时地给予补充和方向的引导,只要学生答得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可见,只要我们放低姿态,愿意倾听,善于给予赏识性评价,学生就愿意去思考和提问。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
课堂教学应该是以问题教学为主的,让学生懂得有价值的问题是怎样提出的,从而提高学生有效提问的能力。而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冲突中发现问题,激发思维。
如学习政治生活“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关于最近中国与越南在南海的领土纷争的一些材料。让学生思考针对这样的国际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于是,具有强烈爱国情感的学生说出了极力抵制、尽力打击等看法。之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学内容再思考如何处理,这样,他们就能想得周全,并答得周密而有条理。这样用社会热点来创设情境的问题引导,能够使学生的提问能力增强,从而提出具有较高探讨性的问题,并能在问题的分析中提高思维能力。
总之,问题意识是“以问题为纽带”教学理念的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表现。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洁.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0(36).
[2]张贵宪.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意识”的激发和问题设计[J].高中生学习,2013(1).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