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琳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9个生字,书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
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了解这些成语的大意,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 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2. 了解成语大意并积累背诵。
【教学难点】
了解字义,了解成语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初次见面,吴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吧。
生:好!
(师播放PPT,讲《坐井观天》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窥、障、泰”
师:小朋友,你们说,青蛙弄错了吗?
生:弄错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青蛙待在井里,它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
师:是啊,就像鸟儿说的那样,天还——
生:大得很哪!
师: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吗?
生:坐井观天。
师:“坐井观天”是个成语,像这样的成语,老师这里还有几个,请看——(课件出示: 管中窥豹bào)
师:谁来读?
(师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豹”是“豹子”的“豹”,(出示豹子的照片)见过豹子吗?
生:见过。
师:在哪儿见过?
生:在动物园里见过。
生:我在电视里见过。
师:豹子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古人就是根据豹子的样子造出了“豹”字。(出示甲骨文■)哪里比较像?
生:豹子张着大嘴,身体上有一圈一圈的纹,还有爪子和尾巴。
师:对,古人就是用这样一幅简单的图画来表示“豹”。后来,■简化为■,人们又在它的右边加上一个表声的部件■,使这个字变成了形声字■,现在楷书写成“豹”。记住这个字了吗?
生:记住了。
师:一起读一读这个成语。
生:管中窥豹。
师:“窥”是“看”的意思,请你根据字形猜一猜,“窥”是怎样看呢?
生:“窥”就是往小里看。
师:不是“往小里看”,是看到的面比较小而已。“窥”字的部首是——
生:穴宝盖。
师:“穴”表示什么?
生:就是与“洞”有关系。
生:就是“孔隙”的意思。
师:对,“窥”就是从小孔中偷偷地看。那“管中窥豹”能看到什么呢?别急,老师这里有一根管子(师拿出一细管),哪个小朋友窥一窥,看看能窥到什么。(课件出示一张完整豹图,指名学生管中窥豹。)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豹子的尾巴。
生:我看到了豹子身体的斑纹。
生:我看到了豹子的头。
师:你们看,这些同学管中窥豹都只看到了豹子身体的一部分,却看不到豹子的全部。管中窥豹就是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看到的不全面。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成语吧!
生:管中窥豹。
师:再来读读这两个成语——(出示:一叶障zhànɡ目 不见泰tài山)
(生读)
师:“障”是“障碍”的“障”,“路障”的“障”,“屏障”的“障”。请猜猜看,“障”是什么意思呢?
生:“障”应该是“挡住”的意思。
师:是的。我们以前学过左耳旁,还记得左耳旁表示什么吗?
生:左耳旁表示山。
师:像山一样隆起的地方能隔开、阻挡,所以“障”有阻挡、遮蔽的意思。你们看,“一叶障目”(用一片叶子演示“一叶障目”)会怎样?
生: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生:就连泰山也看不见了。
师:是的。泰山,是我国的一座名山,有谁去过吗?说说看。
生:泰山特别高,我们下来的时候都看见云了。
师:泰山高耸入云,气势壮美。但如果一叶障目,就是高大的泰山——
生:也看不见了。
师:是的。那你又怎样记住“泰”字呢?
生:我们学校是“景泰小学”,就有这个“泰”字。
师:你看,原来同学们天天和“泰”字见面呢!
生:老师,我把“春”字下面的“日”换成下面那部分(指‘氺),就是“泰”了。
师:“下面那部分”是什么字?
生:好像是“水”。
师:就是“水”。你们看,古时候“水”字是这样写的(板书:■),共有几笔呀?
生:五笔。
师:是的,后来单独成字,我们把“水”字左边两笔写成横撇,变成了一笔,右边变成了撇、捺。有人把刚才这位同学记忆“泰”字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小儿歌,我们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儿歌)
生:春日去,雨水来。民安康,国安泰。
师:这首儿歌不但帮我们记住“泰”的字形,还告诉我们“泰”有安定、安稳的意思。“景泰小学”多么吉祥的名字呀!再来读一读这几个成语吧。
(生读)
师: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生再读)
师:把这些生字放到句子中,还认识吗?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自由读,指名读。)
从竹管中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斑纹;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一小块天空;一片小小的树叶障蔽眼睛,就连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了。
师:读得真好!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句子就是那几个成语的意思。
师:是的。同学们,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语言简洁,但意义深刻。今天要学习的“识字4”就是由成语组成的。刚刚我们学习的几个成语,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让我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认识更多的成语吧。
三、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师:请大家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好读的字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书)
师:能读吗?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课文)
师:文中还有几个生字,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成语,读准字音。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成语,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跟读。)
cùn yì zhāng
寸有所长 相得益 彰
tú gōng qú
徒劳无功 水到渠成
师:(去掉拼音)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
生:会读。
师:(把课件中的成语打乱排列顺序)把这几个成语调换位置还会读吗?
生:会。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些成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放在一起还很押韵,像一首诗一样。让我们把这些成语放到全文中再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听你们朗读这些成语,就像听你们读诗一样。
四、学习生字“寸、益、彰”
师:谁来读一读这四个成语?(课件出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指名读。)
师:这位小朋友读得真好听!同学们,“尺”和“寸”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你们看,这是一尺(实物),这是一寸(示意)。古人是这样写“寸”字的(板书甲骨文■),这是一只手,在医生诊脉的地方做个标记,表示手腕到脉搏的距离就是一寸。快伸出你的小手看一看,从腕线到诊脉的地方这么长的距离就是……
生:(边做边说)一寸。
师:对,你看古人多聪明啊,用这样简单的图画就表示出了“寸”的意思。“尺”和“寸”虽然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但如果测量稍长一些的东西,你觉得用哪一个更方便?
生:用尺。
师:测量长一些的东西,尺子就有它的长处。但是测量短一些的东西,比如这个铅笔盒(不够一尺),尺子的长处还发挥得出来吗?那寸就显出自己的优势了。尺有长处,也有短处;寸有短处,也有长处。这就是——
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师:这里的“所短”就是“短处”的意思,“所长”就是“长处”的意思。(课件出示选读课文《骆驼和羊》中的插图)
师:这两幅图你们熟悉吗?
生:熟悉,是选读课文里的。
师:真好!这个故事的题目是——
生:骆驼和羊。
师:对!谁来讲讲这个故事?
生:骆驼长得很高大,能吃到树枝上的绿叶,小羊却吃不到。但是小羊可以吃到穿过小门洞的园子里的嫩草,骆驼却吃不到。
师:讲得真好!这说明,高有——
生:高有高的好处,矮有矮的好处。
师:这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那你们说,有什么办法,让骆驼和羊都能吃到树上的嫩叶和园子里的嫩草呢?
生:骆驼可以把羊托上去,羊就可以吃到树上的绿叶了。
生:骆驼可以把树上的绿叶弄下来给羊吃。
生:羊也可以把园子里的嫩草弄一些给骆驼吃。
师:如果他们两个互相帮助,不是像课文里讲的那样去吵架的话,他们就可以既吃到树上的绿叶,又吃到园子里的嫩草了。看来,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就可以……
生:就可以使自己的短处变得不那么短了。
师:就可以使他们各自的长处发挥得更加明显了。请看(指着“相得益彰”),这里的“益”就是“更加”,“彰”就是“彰显”“明显”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成语吧。
(生读)
师:快说说,你们准备怎么记忆“益”和“彰”这两个生字呢?
生:我想记“彰”。“彰”是形声字,左边是“章鱼”的“章”,右边是三撇,表形。
师:没错,但你知道“彡”表示什么吗?
生:表示明显。
师:没错,在这里它表示“光”,光很明显,容易被人看到,所以“彰”有明显的意思。
生:我想记“益”。“益”的上面是“高兴”的“兴”去掉一个点,下面是皿字底。
师:说得很清楚。但老师告诉你,上面的字跟“高兴”的“兴”可没有关系。上面是什么呢?上面是■,不过,是横过来的(板书■) ,你看古时候“益”就是这样写的(板书■),下面是一个装东西的器皿,后来变成皿字底。你们看,器皿里面装着什么东西?
生:水。
师:对,水多得都溢了出来,这就是“益”。现在“益”字没有这个意思了,现在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更加”的意思。
师:对。我们就这样记住了这几个字。再来读一读吧。
(生再读)
五、学习生字“徒、功、渠”
师:学得不错,奖励你们看一个动画片。(课件播放动画片《拔苗助长》)这个故事的名字叫——
生:拔苗助长。
师:“拔苗助长”也是一个成语。看了这个故事,你想对拔禾苗的人说些什么?
生:你不要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不能帮它长。
师:是啊,大自然自有它的规律。
生:禾苗慢慢地就能长大了,不能太着急了。
生:不能急于求成。
师:急于求成,只能是——
生:一事无成。
生:我想对他说,做什么事都没有捷径。
师:对,时机成熟了,自然就会成功。
生:这个人想让禾苗快点成长,但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结果是白忙了一场。
……
师:是的。刚才你们对那个人说的这些话,其实都可以用这几个成语来概括。(课件出示“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徒”就是“白白地”的意思。“徒劳无功”就是白白地劳动而没有功劳的意思。那“瓜熟蒂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就是瓜只要成熟了,自己就会落下来。
师:连接瓜和藤蔓的那一部分叫瓜蒂(课件演示)。瓜熟了,如果人们不去摘它,它自己也会从瓜蒂上落下来(课件演示),这就叫——
生:瓜熟蒂落。
师:对,就像刚才那位小朋友说的,事情都有它自然的规律,条件成熟了,自然就会成功。“水到渠成”的“渠”字是什么意思,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给你们看一张照片,这是“京密引水渠”(课件出示),我们北京人喝的水都是通过这条水渠从密云水库引到京城里来的。你说,“渠”跟什么有关系呀?
生:“渠”跟水有关系。
师:所以,“渠”字中哪一部分是表形的?
生:三点水。
师:对,这个字念“qú”,也是形声字。你们用什么办法记住“徒、功、渠”这几个字呢?
生:“徒劳”是白白地劳动,如果不动脚就不能劳动,所以“徒”右边是个“走”。
师:这位小朋友说“徒”跟“走”有关系。吴老师告诉你,这个字还真跟“走”有关系,但跟“徒”右边的“走”没有关系。请看(出示古文字■),古人这样写“徒”字,左上表示路,左下是脚,右边是“土”,这个字是形声字,表示不乘车不骑马,徒步在路上行走。你说,哪一部分表示读音呢?
生:“土”表示读音。
师:对,后来这个字左上部分变成“彳”,左下的“脚”跑到右边“土”的下面去了,就写成现在“徒”这个样子。你再说说,哪部分表示读音?
生:“土”表音。
师:对,其他部分合起来表义,“徒”跟“走”有关系。“徒步行走”就是用脚走。还有什么办法记住其他字吗?
生:我用“工”加“力”就记住了“功”。
师:“功”是生字,还要书写,看老师写一个。(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边写边讲解书写要领。)请大家写一个。
(生练写)
师:“寸”也是要书写的生字(边范写边讲解),请大家也写一个。
(生练写)
师:另外两个要书写的生字是以前学过的熟字,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边书写边讲要领)“取”字第一笔横写过竖中线,两竖一短一长,中间的两个小横靠左不靠右,最后一笔是提。右边最后一笔是捺。“补”字起笔的“点”靠近竖中线,特别要注意衣字旁的一撇一点是两笔,右边的“竖”要写直。看清楚了吗?请大家写一写。写字时注意头正、背直、足安。
(生练写)
六、复习巩固,积累背诵
师:字写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抢树叶”的游戏吧。(游戏:看树叶上的字,读出成语。)
师:九个生字都认识了,让我们再一次把它们放到课文中读一读。这一次,请你们边读边想一想,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读全文)
师:读得真好!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我发现第一组成语,后面的一个与前面一个的意思相近。
师:嗯,她发现这一组成语意思相近。
生:这一课的成语都是4个字的。
师:对,这一课的12个成语都是4个字的,但成语可不光是4个字的,还有……
生:5个字、6个字、8个字,还有12个字的呢!
师:是的,下节课我们可以交流交流。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第一组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师:是围绕哪个意思来写的呢?
生:取长补短。
师:很好的发现,其实每一组都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生:我发现每一组成语之间都空一行。
师:那课文中的成语一共有几组呢?
生:三组。
师:为什么要把这些成语分成三组呢?老师留这个作业,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生:老师,我还发现,一些成语都有故事。
师:是的,成语还有很多,许多成语都是由故事演变而来的。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了成语的特点,语言简洁却意义深刻。课后,同学们可以多读一些成语故事书,多积累一些成语。学会使用成语,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丰富,更生动,更有表现力。
(责任编辑 张振清)
生:一事无成。
生:我想对他说,做什么事都没有捷径。
师:对,时机成熟了,自然就会成功。
生:这个人想让禾苗快点成长,但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结果是白忙了一场。
……
师:是的。刚才你们对那个人说的这些话,其实都可以用这几个成语来概括。(课件出示“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徒”就是“白白地”的意思。“徒劳无功”就是白白地劳动而没有功劳的意思。那“瓜熟蒂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就是瓜只要成熟了,自己就会落下来。
师:连接瓜和藤蔓的那一部分叫瓜蒂(课件演示)。瓜熟了,如果人们不去摘它,它自己也会从瓜蒂上落下来(课件演示),这就叫——
生:瓜熟蒂落。
师:对,就像刚才那位小朋友说的,事情都有它自然的规律,条件成熟了,自然就会成功。“水到渠成”的“渠”字是什么意思,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给你们看一张照片,这是“京密引水渠”(课件出示),我们北京人喝的水都是通过这条水渠从密云水库引到京城里来的。你说,“渠”跟什么有关系呀?
生:“渠”跟水有关系。
师:所以,“渠”字中哪一部分是表形的?
生:三点水。
师:对,这个字念“qú”,也是形声字。你们用什么办法记住“徒、功、渠”这几个字呢?
生:“徒劳”是白白地劳动,如果不动脚就不能劳动,所以“徒”右边是个“走”。
师:这位小朋友说“徒”跟“走”有关系。吴老师告诉你,这个字还真跟“走”有关系,但跟“徒”右边的“走”没有关系。请看(出示古文字■),古人这样写“徒”字,左上表示路,左下是脚,右边是“土”,这个字是形声字,表示不乘车不骑马,徒步在路上行走。你说,哪一部分表示读音呢?
生:“土”表示读音。
师:对,后来这个字左上部分变成“彳”,左下的“脚”跑到右边“土”的下面去了,就写成现在“徒”这个样子。你再说说,哪部分表示读音?
生:“土”表音。
师:对,其他部分合起来表义,“徒”跟“走”有关系。“徒步行走”就是用脚走。还有什么办法记住其他字吗?
生:我用“工”加“力”就记住了“功”。
师:“功”是生字,还要书写,看老师写一个。(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边写边讲解书写要领。)请大家写一个。
(生练写)
师:“寸”也是要书写的生字(边范写边讲解),请大家也写一个。
(生练写)
师:另外两个要书写的生字是以前学过的熟字,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边书写边讲要领)“取”字第一笔横写过竖中线,两竖一短一长,中间的两个小横靠左不靠右,最后一笔是提。右边最后一笔是捺。“补”字起笔的“点”靠近竖中线,特别要注意衣字旁的一撇一点是两笔,右边的“竖”要写直。看清楚了吗?请大家写一写。写字时注意头正、背直、足安。
(生练写)
六、复习巩固,积累背诵
师:字写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抢树叶”的游戏吧。(游戏:看树叶上的字,读出成语。)
师:九个生字都认识了,让我们再一次把它们放到课文中读一读。这一次,请你们边读边想一想,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读全文)
师:读得真好!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我发现第一组成语,后面的一个与前面一个的意思相近。
师:嗯,她发现这一组成语意思相近。
生:这一课的成语都是4个字的。
师:对,这一课的12个成语都是4个字的,但成语可不光是4个字的,还有……
生:5个字、6个字、8个字,还有12个字的呢!
师:是的,下节课我们可以交流交流。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第一组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师:是围绕哪个意思来写的呢?
生:取长补短。
师:很好的发现,其实每一组都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生:我发现每一组成语之间都空一行。
师:那课文中的成语一共有几组呢?
生:三组。
师:为什么要把这些成语分成三组呢?老师留这个作业,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生:老师,我还发现,一些成语都有故事。
师:是的,成语还有很多,许多成语都是由故事演变而来的。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了成语的特点,语言简洁却意义深刻。课后,同学们可以多读一些成语故事书,多积累一些成语。学会使用成语,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丰富,更生动,更有表现力。
(责任编辑 张振清)
生:一事无成。
生:我想对他说,做什么事都没有捷径。
师:对,时机成熟了,自然就会成功。
生:这个人想让禾苗快点成长,但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结果是白忙了一场。
……
师:是的。刚才你们对那个人说的这些话,其实都可以用这几个成语来概括。(课件出示“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徒”就是“白白地”的意思。“徒劳无功”就是白白地劳动而没有功劳的意思。那“瓜熟蒂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就是瓜只要成熟了,自己就会落下来。
师:连接瓜和藤蔓的那一部分叫瓜蒂(课件演示)。瓜熟了,如果人们不去摘它,它自己也会从瓜蒂上落下来(课件演示),这就叫——
生:瓜熟蒂落。
师:对,就像刚才那位小朋友说的,事情都有它自然的规律,条件成熟了,自然就会成功。“水到渠成”的“渠”字是什么意思,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给你们看一张照片,这是“京密引水渠”(课件出示),我们北京人喝的水都是通过这条水渠从密云水库引到京城里来的。你说,“渠”跟什么有关系呀?
生:“渠”跟水有关系。
师:所以,“渠”字中哪一部分是表形的?
生:三点水。
师:对,这个字念“qú”,也是形声字。你们用什么办法记住“徒、功、渠”这几个字呢?
生:“徒劳”是白白地劳动,如果不动脚就不能劳动,所以“徒”右边是个“走”。
师:这位小朋友说“徒”跟“走”有关系。吴老师告诉你,这个字还真跟“走”有关系,但跟“徒”右边的“走”没有关系。请看(出示古文字■),古人这样写“徒”字,左上表示路,左下是脚,右边是“土”,这个字是形声字,表示不乘车不骑马,徒步在路上行走。你说,哪一部分表示读音呢?
生:“土”表示读音。
师:对,后来这个字左上部分变成“彳”,左下的“脚”跑到右边“土”的下面去了,就写成现在“徒”这个样子。你再说说,哪部分表示读音?
生:“土”表音。
师:对,其他部分合起来表义,“徒”跟“走”有关系。“徒步行走”就是用脚走。还有什么办法记住其他字吗?
生:我用“工”加“力”就记住了“功”。
师:“功”是生字,还要书写,看老师写一个。(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边写边讲解书写要领。)请大家写一个。
(生练写)
师:“寸”也是要书写的生字(边范写边讲解),请大家也写一个。
(生练写)
师:另外两个要书写的生字是以前学过的熟字,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边书写边讲要领)“取”字第一笔横写过竖中线,两竖一短一长,中间的两个小横靠左不靠右,最后一笔是提。右边最后一笔是捺。“补”字起笔的“点”靠近竖中线,特别要注意衣字旁的一撇一点是两笔,右边的“竖”要写直。看清楚了吗?请大家写一写。写字时注意头正、背直、足安。
(生练写)
六、复习巩固,积累背诵
师:字写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抢树叶”的游戏吧。(游戏:看树叶上的字,读出成语。)
师:九个生字都认识了,让我们再一次把它们放到课文中读一读。这一次,请你们边读边想一想,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读全文)
师:读得真好!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我发现第一组成语,后面的一个与前面一个的意思相近。
师:嗯,她发现这一组成语意思相近。
生:这一课的成语都是4个字的。
师:对,这一课的12个成语都是4个字的,但成语可不光是4个字的,还有……
生:5个字、6个字、8个字,还有12个字的呢!
师:是的,下节课我们可以交流交流。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第一组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师:是围绕哪个意思来写的呢?
生:取长补短。
师:很好的发现,其实每一组都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生:我发现每一组成语之间都空一行。
师:那课文中的成语一共有几组呢?
生:三组。
师:为什么要把这些成语分成三组呢?老师留这个作业,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生:老师,我还发现,一些成语都有故事。
师:是的,成语还有很多,许多成语都是由故事演变而来的。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了成语的特点,语言简洁却意义深刻。课后,同学们可以多读一些成语故事书,多积累一些成语。学会使用成语,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丰富,更生动,更有表现力。
(责任编辑 张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