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琪
导读: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署人口司发布两年一度的《世界城镇化前景报告》(2014修订版),为相关机构制定更为全面公平的城乡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依据。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面临城市人口增多带来的重重挑战,包括住房、基础设施、交通、能源、就业以及教育和卫生医疗等方面。
2014年7月10日,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署人口司发布两年一度的《世界城镇化前景报告》(2014修订版),分享最新的全球城镇化趋势和城市发展信息,为相关机构制定更为全面公平的城乡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报告称,目前世界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区域,1950年这一数字为30%,预计到2050年世界城市人口将再增加25亿,这一比例将上升至66%,其中90%的增长将发生在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
当今世界最为城镇化的地区是北美、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以及欧洲,城镇人口比例分别为82%、80%和73%。非洲和亚洲城镇化水平较低,但城镇化地区在扩大,到2050年非洲和亚洲的城镇化人口将从目前的40%和48%上升到56%和64%。
报告预测,从2014年到2050年,世界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三个国家将是印度、中国和尼日利亚,其中印度增加4.04亿城市居民,中国2.92亿,尼日利亚2.12亿,合计占据全球增长部分的37%。
1959年全球城市人口只有7.46亿,此后急速增长,到2014年增加到39亿,到2045年将超60亿。亚洲虽然城镇化水平较低,目前却占据53%的世界城市人口。
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面临城市人口增多带来的重重挑战,包括住房、基础设施、交通、能源、就业以及教育和卫生医疗等方面。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署人口司司长约翰·威尔莫斯(John Wilmoth)说,管理好城镇地区已成为21世纪世界面临的最大发展问题之一。
此外,报告还指出特大城市的规模飞速扩大。1990年全球只有10个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居民),共1.53亿人,占全球城市人口的7%。2013年,特大城市28个,共4.83亿人,占全球城市人口的12%。目前,亚洲拥有16个特大城市,拉丁美洲4个,非洲和欧洲各3个,北美洲2个。到2030年,世界将拥有41个特大城市。几十年前,大城市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如今则集中在南半球。
目前,东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超3800万。新德里以2500万排第二,上海2300万列第三。人口2100万左右的城市还有墨西哥城、孟买和圣保罗,大阪则刚刚突破2000万。到2030年,东京仍将以3700万人口占据首位,新德里将飞速增至3600万紧随其后。1990年时的第二名大阪和第三名纽约,预计到2030年将跌至第13、14位。
低生育率、经济萎缩、自然灾害是造成部分亚欧城市人口下降的主要因素。向外移民也是原因之一。
总体来看,目前39亿的世界城市人口中近一半住在50万人口以下的小型城市里,只有八分之一的人住在28个特大城市中。人口增长最快的区域是亚非的中小型城市(人口50万~100万)。
另一方面,世界农村人口自1950年以来增长缓慢,目前近34亿人,预计到2020年左右到达历史峰值,之后逐渐下降,2050年降至31亿。亚非国家虽然城镇化脚步加快,但仍是世界90%农村人口的家园。印度农村人口最多,为8.57亿,中国以6.35亿位居第二。
人们向往去城市生活,认为在那里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享受到的社会服务将更多,政治文化机遇也更大。不过,威尔莫斯说:“一些国家没有为城市人口增长做好规划,杂乱无序的发展和贫民窟的增加让人担忧。”报告也指出,城市虽有不少优势,但发展不均,许多城市贫困人群生存质量堪忧。报告强调,城市规划方案成功的关键是:关注所有规模的城区;城市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机会,为大多数居民享用医疗教育等服务拓宽渠道。对比密集集中的城市居民和分散居住的农村居民,为前者提供公共交通、住房、水电等服务更为经济,而且对环境的损害也更小。
报告认识到小型城镇的重要性,此次纳入了更多的城市信息,涉及到233个国家和地区,并首次预测了所有30万人以上城市(2014年)的人口增长趋势。
责任编辑:张 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