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福文
2014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对于2015年高考的考生来说,制订一个科学的复习计划尤为重要。因为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学习方法。本期我们邀请“求学名师作者团”的老师为考生指点迷津,制订全套的2015年高考复习方案,助力大家制胜高考。
法则一:知识领悟“六四三”
“数学是一个原则,无数内容,一种方法,到处可用”。要学好数学,关键在于先把书读薄,再把书读厚,这样解题才会得心应手。
(1)熟悉高考六大主干知识。在高考数学中,以下六大主干知识值得大家注意:①函数与导数;②数列与不等式;③向量与三角函数;④解析几何;⑤立体几何;⑥概率与统计。大家要弄清楚知识之间的联系,不理解的地方要善于寻找弥补的招法,并能自觉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2)掌握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或转化的思想。要掌握数学知识的理性思维方法,集中体现在四大数学思想方法上。
(3)学习好数学要抓住“四个三”。①内容上要充分领悟三个方面:理论、方法、思维;②解题上要抓好三个字:数、式、形;③阅读、审题和表述上要实现数学的三种语言自如转化(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④学习中要驾驭好三条线:知识(结构)是明线(要清晰);方法(能力)是暗线(要领悟、要提炼);思维(训练)是主线(思维能力是数学诸能力的核心,创造性的思维是最强大的创新动力,是数学高考成功的关键)。
法则二:“三个战役”巧纠偏
每次考试结束试卷发下来,要认真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纠错补正关键在于打好三个战役。
(1)第一战役——如何应对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却做错的题,如“审题之错”“计算之错”“抄写之错”“表达之错”等,出现这类问题是最遗憾的事情。消除遗憾就必须弄清遗憾的原因,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审题之错”,是否出在急于求成,可采取“一慢一快”战术,即审题要慢、答题要快;“计算错误”,是否由于草稿纸用得太乱,计算器用得不熟等。建议将草稿纸对折分块,每一块演算一道题,有序排列便于回头查找;“抄写之错”,可以用检查程序予以解决;“表达之错”,注意表达的规范性,平时作业就应该严格按照规范书写表达,根据高考评分标准写出必要的步骤,并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规范回答问题。
(2)第二战役——如何应对似非之错。记忆不准确,理解得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这些表明你的数学基础不牢固,一定要突出重点,夯实基础,要建立各部分内容的知识网络;全面、准确地把握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梳理;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问题的实质。
(3)第三战役——如何应对无为之错。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随便猜,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解题方法。力争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实现有为的突破,不要做太难和综合性太强的题目。因为综合题大多是由几道基础题组成的,只有夯实了基础,做熟了基础题目,掌握了基本思路和方法,综合题才能迎刃而解。因此在复习时间较紧的情况下,第一阶段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但平时考试和老师布置的题目要会做,要做好。
法则三:对号入座,成功突围
如何赢得2015年万马齐驱的高考之战?方法可能数不胜数。但是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复习方案。
(1)优等生:要想继续提高成绩,首先要夯实基础,把选择题、填空题以及前四道解答题的分数力争全部拿下;其次,要对分析、综合、类比联想、归纳与猜想、化归等逻辑方法有效训练,解题要从策略角度进行研究;最后,这类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通常会遇到同一个问题——觉得老师的授课和讲解太“浅”了,但是作为在知识储备、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的考生,必须意识到这样的授课内容和方式并不是“鸡肋”。“听讲”的意义在于必须突破“听”,要把这个过程变成考验基础与思维能力的演练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追求更高的复习效率。
(2)中等生:这类考生重点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学会在被忽视中实现自我突围。首先平时加强审题训练,强化检查环节,对算不准的问题要客观分析。计算前,要对算法前景做出预判,遇到运算障碍时,要学会调整方向。要解决“对而不全”问题,要对分类讨论、等价变形等数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对常见错误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激励自己,树立目标,让自己兴奋起来,只有培养好自己的状态,把基础知识巩固了,分数才能有保证。在这个基础上重点突破、重点专练,掌握扎实的解题技巧,增加自己的得分点。
(3)后进生:首先在客观题上多做文章。多尝试运用代入法、逻辑排除法等解答选择题,并注意即时检查,保证一次成功。其次精选精练中低难度题目,不要把过多时间放在难题上,有时要舍得放弃。最后培养学习信心与兴趣,高考与其说是和其他考生对垒,不如说是和知识对垒,和自己对垒。而对垒中,完胜的首要条件就是自信。因此要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内外学习的讨论中,丢掉所谓的“面子”,虚心求学,争取更多地动脑、动口、动手,促进学习的提升。
(4)偏科生:对于偏科生来说,首先要树立信心,减少因偏科带来的心理压力,克服对较弱科目的恐惧,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其次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住自己的优势,做到万无一失,守住自己的“阵地”,最后在各科复习中力求均衡发展。
法则四:备考进程强练“三度”
(1)考试速度。考试讲究的是“任务完,时间到”,而不是“时间到,任务完”,要争分夺秒,复习一定要有速度的训练,避免“小题大做”。
(2)运算精度。学数学就得做题,做题就得运算,虽然近几年计算量有所减少,但并不是对计算能力降低了要求,要熟练、准确、简捷、快速的运算。①算理要清。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要明确每一种运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还要明确这种运算的条件是否具备。②跨度要小。解题过程(尤其是运算过程)的衔接要紧密,不要跳字,尽量不要用心算代替笔算,这一点是一些考生最经常犯的错误。
(3)表达准度。高考以中低档题为主,通过审题后获得正确的解题思路相对容易,如何准确而规范地表达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法则五、吾日三省,思七问
“吾日三省吾身,则智明而行无过矣”。大家可将其贴在课桌的边角上,每天进行反思。
今天,你的时间被充分利用了吗?
与其在口头上、书面里去赞美时间,还不如每天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合理安排时间,完成任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多向单位时间要效率,踏踏实实地把握每一分钟。熬时间、做时间的仆人,都是“不预则废”。
今天,课堂中你认真思考了吗?
“有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考生坐在教室里无所事事。”课堂上一半是“燃烧的火焰”,一半是“平静的水面”。课堂应该是激发自己大脑最具活力的阵地,但是这种情况的存在,就会直接阻碍了考生与文本的对话,与同学、老师的交流。
今天,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了吗?
作业是用来检验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不独立去探索、不去触摸知识的“脊骨”,是不会深刻地体会到知识本身的乐趣的,更不能深刻地感受到学知识的乐趣。
今天,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了吗?
当今世界已逐渐融合为一个整体,知识也正以成倍的速度增长,竞争亦日益激烈。交往、合作的能力是现代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自己融入合作和交流的氛围,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通过互动体验认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增强自信心。
今天,学习的疑问解决了吗?
今日事,今日毕,今日不懂之处要今日解决。许多考生有了不懂的问题,通常的对策是“懒”,懒得问老师,懒得问同学,懒得查资料。日积月累,不懂的地方就越积越多,就会抑制进一步学习的信心。
今天,你做了哪些无用功?
迟到、旷课、上课分心、说话、抄袭作业……这些都是无效劳动。魏书生老师曾让学生每天找一找学习中的无效劳动,全班竟找了100多项。所以,如果我们不时时提醒自己,就会将小问题铸成大错误,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
明天,我怎样去打造自己?
有过则改之,无则加勉。改之,首先,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因为自信心经常被自己的错误击碎;再次,要寻求方法,或自己摸索,或借鉴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