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所有与理想死磕的人!

2014-10-16 20:13吴松小莫王东方尧子迎
求学·理科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丁宁高考状元状元

吴松+小莫+王东方+尧子迎

为理想打拼注定是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总有那么一些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迎身而起,与理想死磕到底。不管陷于何种困顿的境地,他们都始终顽强得如同石缝下的小草,在最深的绝望里,开出最美的花。

姜子牙大半辈子以宰牛卖肉为生,年过七十才被任用;刘备屡败屡战,领着散兵游勇,终于三分天下,成为一世之雄也。有的人小心翼翼、甘当升斗小民,一生平庸无为,相安无事;有的人一辈子“执迷不悟”“不自量力”,凭着一股与理想死磕的劲儿,在岁月的长跑中超越了常人,笑傲了人生。

君子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方有万变无穷之妙用。

心理学上有个“习得性无助效应”,讲的是当人遇到压力和阻碍时,如果心生畏惧,就会陷入习惯性的绝望之中,不断否定自己,一直失败下去。“不撞南墙头不回”的人,也许还能等到墙垮的那一天,连墙都不敢撞的人,终其一生只会被囚禁于自己的心牢中,不得突围。

要相信,流过的泪水和汗水终有一天会在另一处全部得到偿还。在风雨中杀出一条血路,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与理想死磕,逆风生长;与命运顽抗,彰显本色;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生命不息,唯有死磕不止,才不至于让理想变成空想,才能够让理想变为现实。向所有正在与理想死磕的人们致敬,也以此自勉!

【一个人·一个故事】

——理想路上,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当“2013年辽宁省高考文科状元刘丁宁为实现到北大学习国学的理想,放弃72万元全额奖学金,从香港大学退学回到本溪高中复读”的消息传出后,关于刘丁宁的争议便此起彼伏。有人对她进行劝阻,有人说她瞎折腾,更有甚者斥责她浪费教育资源。但这一切都阻挡不了她那追寻纯粹国学梦的脚步。这位内心倔强的女孩,顶住巨大的舆论和心理压力,重回母校再默默地拼搏了一年。2014年,刘丁宁以666分的佳绩再次荣登辽宁省高考状元宝座,昔日的学霸再次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刘丁宁曾在一档综艺节目说过,她在《经师》中找到了与自己心灵契合的点,那句话是“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她的内心有这样一种追求与向往,最终她选择遵从这种向往去追梦。如今,刘丁宁如愿考入北大中文系,也如愿做到了她向往的“只愿每天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过去几十年的3000多名高考状元中,38.45%的人选择了经济、工商管理等热门专业,理由必然是这些专业更吃香,更容易就业。今天,还有多少人会像刘丁宁这样为了所谓的梦想,在高考这必然与偶然并存的风口浪尖之上重新选择,锲而不舍地追寻自己喜欢却有些冷门的“国学梦”呢?与理想死磕,刘丁宁无愧于“状元”称号,但我们钦佩她不只因为她是状元,更因为她那敢于为自己的理想重新开始的勇气和毅力。

【一群人·一份坚持】

——与理想死磕,在坚强中浴火重生!

无独有偶,2007年的甘肃省文科状元魏雪也做出过与刘丁宁一样的抉择。2006年,由于602分的高考成绩达不到录取线,她与梦想中的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擦肩而过,好胜的她并没有放弃,顶住压力,毅然决定重来一次,朝着心中的“圣地”进发,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而2009年的广东省理科状元刘若旖也是好样的,虽然当年清华大学在广东省招收的保送生只有文科的名额,但是铁了心要考清华的刘若旖没有放弃,在高二结束那年的暑假,她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复习文科科目,最终居然以不可思议的高分通过了清华大学文科生的保送考试,顺利被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国际班录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所以,你看,人生那么长,值得坚持与追求的东西太多了,那些坚持着理想并一直为之努力的人,最后不都绽放出了令人敬佩的光彩吗?坚持与理想死磕,在坚强中浴火重生,你将变得与众不同。

刘丁宁追梦,属于个人的选择。当这些追梦的个体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一个社会的行为,聚集地则是学校。每所学校都是一个造梦场,年轻的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知识,收获友谊,实现梦想。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引领梦想的方式,但无一不是遵守着“死磕”二字。endprint

猜你喜欢
丁宁高考状元状元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状元饼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高考状元经验分享:虔诚耕耘 淡定收获
“高考状元”的冲刺经验
请别再捧杀“高考状元”
辽宁高考文科状元刘丁宁引发热议
高考状元为何变成流浪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