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日《华西都市报》报道,近来,家住金牛区张家巷的李女士在学校接儿子放学时发现,学校周围不少摊点在销售“海绵宝宝 ”,这些学校周围的商店里都有出售“海绵宝宝”。这是一种颜色绚丽的小珠子,干燥时只有绿豆大小,放入水中两三分钟便开始膨胀,浸泡五六个小时后可“长大”数倍且变化为各种形状。最大的可以“长”到乒乓球大小,最小的也像玻璃球一般大小。一小包干的“海绵宝宝”20多粒,一般卖一块钱。因为便宜,很多小孩一次就买好几包。某商店老板表示,“海绵宝宝”夏天的时候卖得很火,现在秋天,水比较凉,所以玩的人少一些。
这些包装上大多并没有“3C”认证标识,也无生产厂家。问及是否知晓此类商品曾被中国消协认定为“有害玩具”时,店老板表示:“不知道啊,没听说过,很多店不是一直都在卖吗?”
本刊提醒:
据了解,“海绵宝宝”的主要成分为亲水性树脂,无论是皮肤接触(渗透)还是吸入其挥发性物质,都有可能会对儿童健康造成危害。“海绵宝宝”含镁、锌、锰、硼、钡、氯、硫等元素,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均含有毒性,对人体有害。此外,如果儿童误食,可能会在消化系统中吸收水分而膨胀,同时,经过胃酸溶解,会释放出毒素,对人体造成伤害。浙江、黑龙江等地都曾发生过孩子误食“海绵宝宝”,造成肠梗阻的事件。因此,早在2010年5月2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就已发出消费警示,提醒广大儿童远离“海绵宝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