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平
摘 要:温总理曾经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成为有用之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核心是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中职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拟从稳定自我、發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等四个方面谈谈中职学生就业教育的具体做法和实践。
关键词:职业教师 学生就业 成才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b)-0071-02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的富裕。而我国的职业教育还不很完善,例如:许多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困难,生源不足并且质量差;办学经费不足,实习、实训设备落后。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它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温家宝总理早已明确指出今后国家将进一步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如今,全国各地的技术工人和高级技工奇缺,提高技工和高级技工在工人总数中的比例是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温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成为有用之才”。总理的一席话言简意赅,振聋发聩,我们指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中职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职业教育工作者如何指导学生就业是响应国家职业教育号召的重中之重。下面我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1 针对学生模糊的就业意识,指导学生提高认识,稳定自我
我国职高生源质量与西方国家职校学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我国许多职高生没有按自己的意愿、爱好去选择将来,他们选择职高是出于无奈,将来到底做什么也没有合理定位。很多学生家长把子女送到职校读书是抱着完成一个任务,勉强完成孩子想读书的心愿;来读书的学生也只是混混日子,糊里糊涂读完职高,拿张文凭,走上社会,找份工作做做。
人生目标不明确那是很可怕的,如果这样,学生哪里会有信心、很乐意的学习以及学成后走上岗位而适应工作呢?针对学生这种模糊的就业意识,应该采取各种活动进行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职高生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职生是社会“金字塔”最基础的一层,就是这一层是美好明天的建设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在班会课,让学生搭建房屋积木游戏,搭好后,把最底层抽掉,积木房子很快土崩瓦解。这样,让学生形象的体会到职业学生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坚定他们读职校、学专业的信念。另外,带领学生进入人才市场和企业,让学生了解到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职校学生的就业情况,了解职高毕业生在人才市场和企业中已成为亮点,了解今天的职高毕业生无论在文化理论与专业技术的应用上,还是在反应与适应能力上都已达到了一个高度。这样就会得出职高生坚持走职业技术之路是大有前途的。以此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点燃他们选读职高的热情。还可以请企业管理人员到校园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需要高科技管理人才,更需大量的在生产一线从事专业技术的蓝领技术工人,只有这一批人大量成才,才能更有利于各种企业的发展,才能有利于平抑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让学生明白:选读职高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是明智的选择。还可以把家长请到学校,让家长参观实习、实训工厂,并且请家长观摩实习课,亲眼看看孩子学技术的场面,体验在操作中学习的乐趣。让家长感到:孩子读职高,能学到真本领,将来走上社会,会大有出息。
只要让学生与家长认识到了选读职高的重要性,哪里还会有不想读专业,学不好专业的现象出现呢?
2 针对学生盲目的就业状况,指导学生职业定位,发现自我
随着职业教育招生制度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把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推向人才市场,实行“双向选择”,参与社会人才竞争,这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是,现在的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出现了两种不良的现象:一是多数学生仍希望学校给推荐一个较为理想的工作;二是在选择单位时,就业待遇期望值过高,重高收入单位,轻低收入单位,重国营企业,轻个体、集体企业,重大型企业,轻小厂、村办企业。
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个性与能力,没有艰苦创业、自立自强的意识,没有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就业中的错误观念,职教工作者必须做长期的、不懈的努力。
首先教师要像“伯乐相马”那样发掘学生的特长,即在各种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在班上举办各种小玩具、小工艺品的制作,发现动手能力强的人才,鼓励他们多接触实践,多练技能,朝实用型、技工型方面发展;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如拔河、篮球赛等,发现组织能力强,团结协作好的人才,鼓励他们多组织活动,多参与活动,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有的学生学习很刻苦,成绩优异,就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继续深造,鼓励他们朝创新型、专家型方向发展;计算机应用技能强,手指灵活,头脑敏捷的,鼓励他们朝文员方面发展等。通过这样不断发现,不断培养,使学生在全面提高职业素质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特长,磨练自己的特长,拥有自己的特长,使学生在求职生涯中不再盲目,不再等、靠、要,真正投入到社会竞争中去。
搜集各类专业成功人士的创业史,让学生达成共识:要成功、成才,必须经过艰辛的努力,从第一线做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让学生认识到顽强拼搏才能立足于社会的道理,我们的学生才不会去幻想高薪、舒适的工作。为了更形象的帮助学生职业定位,还可以邀请各专业的成功人士到校交流,谈他们在企业工作的艰苦经历,或谈他们自主创业的经验。这样,帮助学生正确定位,不要好高骛远。要趁年轻大胆去闯,去竞争,去开拓。只要他们拥有不看性质看单位,不等安排找市场,不唯对口用所长,不求高薪先就业,不贪舒适求发展的新型择业观,就会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岗位。
3 针对学生浮躁的就业现象,指导学生扎根企业,完善自我
有的学生通过面试走上了工作岗位,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劳动强度大,工作待遇低,开始打退堂鼓,想跳槽,请求重新分配。发现这些不稳定因素怎么办?
首先让他们坚持做完试用期。在工作期间,让他们多去接触老工人,观察他们的工作状况,了解他们的心理及工资待遇,学习他们坚守工作岗位的奉献精神。还让他们利用闲暇时间到各个岗位去走走,了解各个岗位的技术要求,虚心向技术工人学习。人是有情之物,当他们融入了这种生活之后,就会热爱这种生活。然后利用他们休息时间,带他们到别的企业去走走,看看,了解别的企业的劳动强度以及工资待遇,其实,都是半斤八两。最后,给学生讲清坚守一个岗位,就能成才的道理。频繁跳槽,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没有责任心的表现,企业出现了缺口,生产就会受到影响。对个人来说是一种贪图享受、缺乏进取的表现,一次跳槽,又要重新开始,不便个人发展,多次跳槽,慢慢就會消磨掉斗志。那是两败俱伤的事情,何苦而为?
在市场竞争下,各个企业的发展是呈起伏状态的。今天企业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并不代表明天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反之亦然。没有企业的好坏,只有个人素质的高低。不如在企业生产状况出现低谷时,与其他工人一起努力拼搏,钻研技术,磨练意志,走开拓、创新之路。个人得到发展,企业也走上正轨,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4 针对学生滞后的就业技能,指导学生不断学习,提高自我
有些学生在校学习不认真,不扎实,走上实习岗位后,就觉得自己技能水平差,这也做不好,那也不能做。也有的学生在校学习好,技能水平高,可到了实习岗位后用不上,一切得从头开始。遇到以上种种情况,就得指导学生多向别人学习,工作之余购买与实习岗位有关的书籍阅读。介绍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到各类学校进修,不断更新自己的技能,磨练自己的意志,从而提高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我想通过以上种种努力,自然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当学生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就没有不能成才的道理。
参考文献
[1] 邵宗杰,裴文敏.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教育部关于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Z].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