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学 曹君华
郧县将2014年作为教育质量提升年,从政策引导、队伍建设、学校标准化建设、活力校园建设等方面入手,着力以“质量提升”为核心,让教师幸福、学生快乐、社会满意。
考核评价导向引领质量提高。从2012年起,郧县教育局在制订教育目标工作考核细则时,一改过去所有考核项目平起平坐都是100分的现象,把所有考核项目的总分定为100分,其中教育教学管理占40分,几乎占了考核分值的半壁江山。县教育局局长魏明成说:“增加教育教学管理的分值,就是要树立质量意识,引导校长一心一意抓质量。”
队伍建设是质量提升的引擎。今春开学,偏僻的胡家营镇三叉教学点迎来了定向培养的首个学前教育教师,久违的电子琴声响了起来。同样是偏远教学点,南化塘镇玉皇观教学点也有一名定向培养的本土化学前教育教师走上了岗位。儿歌、绘画、小制作、舞蹈等课程都像模像样地开展起来了,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为解决教学点教师“到不了、呆不长、留不住”的难题,县教育局出台了《郧县农村教学点学前教育教师定向培养补充机制实施办法》。此补充机制降低了教师入门的条件,幼师中专毕业即可,一经录用,即纳入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管理,享有县内同等教师待遇;重点突出“定向、本土”培养,必须是本村常驻户籍,且有教学点岗位;突出定向任教,凡招聘录用的一律签订定向任教协议,保证长期在教学点任教。按照计划,2013年至2017年,鄖县每年补充30名幼儿教育专业教师,逐步缓解全县农村教学点师资需求。
课改是质量提升的加速器。县教育局规定,局领导班子成员每学期必须推门听课20节以上。在学校层面坚持“行政走课”,即要求行政人员在值班当日巡查过程中对每堂课都要听1至3分钟。教育局领导的推门听课,学校不敢大意;学校的行政走课,教师不敢马虎。
在郧县城关三小,每个教室的门窗都是敞开或虚掩着的,校长杨刚介绍,这是为了方便行政走课作出的硬性规定。三小由于班级较多,每天安排了3名行政人员督查课堂。每周行政会,督查人员都要详细汇报一周走课情况。学校据此形成一周走课情况通报,及时发给全体教师。
当然,行政走课主要是发挥外因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郧县采取强化“两翼”的策略,充分发挥内因的关键作用。
一是强化教师的“教”。郧县教研室整合杜郎口中学和东庐中学等全国十多所学校的课改先进经验,结合郧县课堂教学实际,提炼出了“‘三维互动五步导学教学法”和《导学练案》。为引导教师合理使用《导学练案》,避免机械照搬,县教育局要求教师在使用《导学练案》时,先实行集体备课,再根据实情形成教师个人的二次教学生成之后,才进行课堂教学。以“小班教学、小组学习、小处入手”的“三小”教育,“重课堂生成、重学生活动、重教师点拨”的“三重”原则,让教师少讲甚至不讲,引导学生走向讲台,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昔日沉闷的课堂一跃而成师生幸福的殿堂。
二是强化学生的“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学得好,郧县围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了大量工作。首先是落实国家课程计划。行政走课将教学督查的触角延伸到每一堂课,无形中起到了督促落实课程计划的作用。其次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郧县制定全县统一的作息时间,对学生上学、放学时间和在校时间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严禁加班加点;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专门的文件,对各年级学生课堂和家庭作业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