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季,李 巍,夏 群,马 静
癌症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据WHO统计,目前全世界癌症患者中50%以上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中、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高达90%以上。癌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治疗信心,很多患者因不能耐受疼痛出现轻生等现象,给自己及家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早期控制癌痛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癌痛三阶梯的治疗,多数患者的癌痛都能系统的、正确的治疗得到良好的控制,而且药物相对简单、易得[1]。但临床上也经常遇到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情况,常见有两个主要因素:第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口服用药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便秘等不良反应,特别是长期经受癌症折磨,且进食差,免疫力低下全身广泛转移的晚期患者副反应尤为明显。第二个就是某些癌痛患者,特别是食道癌患者不能正常口服的患者。而大量实验证明直肠给药对于晚期癌痛患者同样有效,经直肠给药可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直肠给药更方便实际,易调整剂量。硫酸吗啡控释片及羟考酮控释片已成为治疗癌症疼痛的常规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硫酸吗啡控释片及羟考酮控释片在慢性癌症疼痛的治疗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但两种药物在起效时间、维持治疗作用药物剂量、用药副作用等方面研究较少。2011年3月-2013年2月我们采用硫酸吗啡控释片及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分别直肠给药治疗136例不能正常进食晚期癌性疼痛,并对疗效进行了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136例患者中,男64例,女72例,年龄29~85岁。其中食管癌8例,头颈部癌18例,乳腺癌29例,胃癌24例,大肠癌27例,胰腺癌7例,肝癌14及卵巢癌9例。全部病例均为晚期癌症不能进食或伴有呕吐,中度疼痛74例,重度疼痛62例。躯体痛77例,内脏痛40例,合并两种以上疼痛者19例。曾使用过非阿片类药物者31例,弱阿片类药物24例,强阿片类药物23例。
1.2 用药方法 所有患者用药前均尽可能清空肠道,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吗啡控释片组66例,羟考酮控释片组70例。每12 h塞入直肠内(齿线上缘紧贴直肠粘膜)。吗啡控释片组首剂为每12 h 30 mg,2 d后重新滴定,如果止痛效果不理想,则逐渐加大剂量,有4例达到每12 h 180 mg;平均剂量为每12 h 60 mg。平均用药时间42.5(7~133)d,19例患者使用初始计量,47例患者需要增加剂量,2例骨转移患者同时进行放射治疗及唑睐磷酸治疗后剂量减少至每12 h 30 mg。12例患者用药时使用胃复安20~40 mg肌肉注射4(2~14)d。羟考酮控释片组首剂为每12 h 10 mg,2 d后重新滴定,如果止痛效果不理想,则逐渐加大剂量,有9例达到每12 h 60 mg;平均剂量为每12 h 30 mg。平均用药时间32.7(6~77)d,32例患者使用初始计量,38例患者需要增加剂量。当患者出现暴发性疼痛时则使用吗啡肌肉注射(5~10)mg。
1.3 疼痛程度评估 采用0~10数字评估法与主诉疼痛分级法综合评定。0为无痛;1~3表示I级(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4~6表示Ⅱ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药,睡眠受干扰;7~1 0表示Ⅲ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止痛剂,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植物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软件中的检验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缓解率,以及毒副反应差别作显著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组癌痛治疗药物起效时间长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2组癌痛治疗药物头晕、恶心呕吐、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癌痛药物有效浓度的起效时间(h)比较(n,%)
表2 2组癌痛药物副作用
晚期癌症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癌痛大多由肿瘤在身体内脏器转移、扩散造成的压迫或浸润所致,少部分与并发症及心理因素有关。癌性疼痛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控制疼痛是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绝大多数中晚期肿瘤患者按照WHO指导癌痛治疗规定的三阶梯镇痛原则,采取口服吗啡控释片及羟考酮控释片来控制癌痛多可取得明显疗效,但至少70%以上的患者出现服药后头晕、呕吐、便秘等症状,特别是部分食道癌或某些患者不能口服用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现代医学已证实直肠的周围有丰富的动脉、静脉、淋巴丛,直肠黏膜具有很强的吸收功能。直肠给药,药物混合于直肠分泌液中,通过肠黏膜被吸收,其传输途径大致有三:其一,由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门静脉直接吸收进入体循环,因不经过肝脏从而避免了肝脏的首过解毒效应,提高血药浓度;其二,由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参与体循环;其三,直肠淋巴系统也吸收部分药物。三条途径均不经过胃和小肠,避免了酸、碱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和破坏作用,亦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2]。
大量实验证明,无论是吗啡缓释片还是羟考酮控释片直肠给药均能有效缓解癌痛[3-5],但两者用药的副反应、有效浓度起效时间长短等问题尚无从考证,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找到更适合患者用药,切实有效治疗癌痛的方法。从吗啡控释片与羟考酮控释片直肠给药的数据对比来看,两种止痛药物在有效治疗浓度内,均能在3 h内起效,其中,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直肠给药起效时间更短,更快的缓解癌痛。而硫酸吗啡控释片直肠给药副反应更小。虽然本资料样本太小,统计学意义不显著,但结果显示羟考酮控释片起效时间短及吗啡控释片副反应较小,亦可以给广大癌痛患者直肠用药给予更多的参考选择。
[1]孙 燕,石远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58-274.
[2]李 季,夏 群,马 静.美施康定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晚期癌痛患者疗效评估[J].淮海医药,2012,30(5):394-395.
[3]王大志,高 蕾,于进彩,等.硫酸吗啡缓释片口服与直肠给药控制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3):46-47.
[4]周伟元.吗啡缓释片辅以消炎痛栓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分析[J].安徽医药,2008,12(6):551.
[5]王 东,林 玲.盐酸吗啡缓释片直肠给药治疗癌痛21例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8,37(24):2830-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