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卜 伟 李德前
(卜伟,本科,中教一级,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学,221009。李德前,本科,中教特级,江苏省徐州市西苑中学,221006)
2012年出版的沪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02页安排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托盘天平略)。此实验装置虽然改变了旧版教科书中涉及的2个化学反应的弊端[1],但在实验中,当向密闭的锥形瓶里注入稀盐酸时有时会发生冲塞现象。另外,每次实验后注射器里都要再次吸入稀盐酸,操作不够简便。现对该实验进行一些改进。
图1
保留实验体系封闭、反应前后装置外形基本不变(实验中注射器活塞会竖直上移一小段距离)的优点,设计可以连续使用、实验中不会发生冲塞、操作相对简便的实验装置。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盛放Y形管的烧杯和托盘天平略)。
主要实验用品:Y形管,50 mL注射器,橡皮塞,玻璃丝,颗粒状碳酸钙(或块状石灰石),溶质质量分数为14%的稀盐酸。
图2
(1)取一个大小合适的Y形管,在左支管里加入大约10 g颗粒状碳酸钙(或块状石灰石),并在左支管的管口处塞一团玻璃丝;然后在右支管里注入不超过支管容积一半的稀盐酸,再按图2连好实验装置。
(2)将处于0刻度的注射器(确保其润滑性良好)活塞轻轻向上拉动一小段距离,松开手后,若注射器活塞能回到原来的0刻度位置,则装置不漏气。
(3)将图2的实验装置放入烧杯里,再将整个实验装置轻轻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并用砝码平衡,记下第一次称量的质量。
(4)取下Y形管,然后将其竖直向左倾斜,使稀盐酸流入左支管中,可看到碳酸钙表面冒出气泡,同时注射器活塞慢慢向上运动。等到注射器活塞上移到大约30 mL刻度时,将Y形管竖直向右倾斜,使左支管中的稀盐酸流回右支管中,反应立刻停止。再把Y形管轻轻放回到烧杯里,进行第二次称量,并记下第二次称量的质量。
(5)两次称量值相等,说明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前后的质量保持不变。
(6)延伸实验:取下Y形管,拔掉橡皮塞,将注射器里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出,再将整个实验装置连接好,重新放回到托盘天平的左盘上进行第三次称量,发现称量值变小了。这说明反应前后相等的是“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也说明验证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必须在密闭的装置内进行。
(7)本次实验结束后,实验装置无需清洗,即可在另外一个班级继续使用(重复上述操作)。一次添加足量的稀盐酸和碳酸钙,可以连续进行6~7次实验。
(8)几个班级的授课结束后,拆开实验装置清洗,以备后用。
(1)实验设计巧妙,操作相对简便,实验现象明显,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益。
(2)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容易控制,适合在多个班级连续授课使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李德前.“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改进[J].化学教育,2011(10):84-85.
[2]李伟,李德前.沪教版“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实验的改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4):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