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天诅天,尚信有天

2014-10-15 18:09程秀全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窦娥官吏君王

程秀全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这种“冤”情能“感天动地”,突出了冤情的大。第三折[端正好]唱词也说“叫声屈动地惊天”。从全剧来看,所写的也确实是窦娥冤大仇深,让天地为之动容;“三桩誓愿”的应验更充分说明冤情“感天动地”。

然而,窦娥在[端正好]唱词中同时也唱道“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更是把冤气直指天地:“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窦娥一方面认为自己仇大冤深,能惊天地、泣鬼神,老天定会为自己做主;另一方面,对天地的“糊突”“不分好歹”“错勘贤愚”又表示深深的怨恨以致怒骂。这种既寄托于天又怒斥天的复杂情感应如何理解呢?

一、从“天人感应”角度看,对天地的埋怨怒骂,其实是对君王、对官吏、对这个社会的埋怨怒骂

我们的祖先深信董仲舒提出的“天人相与”的说法,相信有“天人感应”。董仲舒认为天是至善的化身,它包覆了万物,对万物一视同仁,以日月风雨、阴阳寒暑养育万物。同时,他又认为君权由天授予,君王是代表天来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君王的意志即是天的意志。因而,君王既然是奉承天运为君王,那么君王就代表了天;君王及其官吏的统治,都是天意。在老百姓的观念中,天是公平正义的,由天任命的君王及其官吏也应代表天主持人间的正义与公平,让“顺天者存,逆天者亡”。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百姓是天底下受苦、受压迫最多的人,百姓对“为善者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还寿延”的现实不满,很自然便会埋怨直接管束自己的官吏,从而期望任命官吏的君王主持正义;但埋怨无效,期望化为乌有,便自然埋怨任命官吏的君王,期望天来主持公道;埋怨仍然无效,期望又化为失望,于是便埋怨到任命君王的天。“人穷则呼天”就是这么回事。而呼天天又不应,于是埋怨就变成了诅咒了。柳宗元说:“怨逾深而毒逾甚。”怨气越深,仇恨越大,怨恨已把理智淹没,所以各种恶语、各种毒誓都破口而出,于是便诅天咒天怒骂苍天了。因而,窦娥对天地埋怨怒骂,其实是对君王、对官吏、对这个社会的埋怨怒骂。

二、怨天诅天,正是相信有天,相信有天理、有天道,相信可以“回天”

其实,窦娥的怨天诅天,正是相信有天,相信有天理、有天道,相信可以“回天”;如果不相信天理,不信有天道,那就不会怨天咒天了!庾信在《思旧铭》中说:“所谓天乎,乃曰苍苍之气;所谓地乎,其实抟抟之土。怨之徒也,何能感焉?”——天只不过是由“苍苍之气”构成,地也只不过是由“抟抟之土”构成,埋怨只是徒然,天有何感应?天地只不过由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物质构成!这是唯物主义者的认识,是真的不信有天。而《史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慨叹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的悲惨命运,说:“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耶?”司马迁因好人得不到好报,坏人却以寿终,便怀疑天道昏愦,表现得抑郁孤愤,这说明司马迁还不能忘情于天,还相信、期望有天道、天理。司马迁和窦娥一样,表面怀疑天理、天道,但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它存在;正是因为相信它存在,所以才会埋怨咒骂。马丁·路德曾说:“吾人当时时以此等咒诅唤醒上帝!”(We must now and then wake up Lord God with such words)窦娥的“咒诅”就是为了“唤醒”,虽然于事无补,只见其心之怨愤而已。

因为相信,所以才怨恨,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有首[边调曲儿],所表达的情绪与窦娥一样:“老天爷,你年纪大,耳又聋来眼又花。你看不见人,听不见话。杀人放火的享着荣华,吃素看经的活饿杀。你不会做天,你塌了罢!你不会做天,你塌了罢!”责问天已经老了,耳也聋了眼也瞎了,是非不分,让坏人过好日子,好人活不下去,由问而怒,由怒而咒,尽显怒骂诅咒之能事。然而既然说老天“瞎眼”了,前提便是“老天有眼”并且没“瞎”。这种失望与绝望正是源自于对老天的期望,期望越高,失望将越大。因而,与窦娥一样,所表现的不是不信天,而是太相信天而天又不值得相信的愤怒!

三、“天道”的有无在于社会与人心

世上有天道么?天道可信么?从古至今多少人在问这个问题,但又有几个人能真的回答。这正如旧时举子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者往往称文章,落榜者往往归结为宿命;顺境时我们往往信人力,逆境时我们常常说天命,如此而已。天道的有无不在于天,而在于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心。费尔巴哈曾说:“下地有穷民则上天有财神,上帝出于人世之缺陷怨望。”人间的缺陷与怨望,正是“天”产生的前提。

《容斋四笔》载有一小故事:“两商人入神庙。其一陆行欲晴,许赛(古代祭祀酬神)以猪头;其一水行欲雨,许赛以羊头。神顾小鬼言:‘晴干吃猪头,雨落吃羊头,有何不可!”如果天与神确实存在且有知,天神也不管人间事,只是坐享其成——“晴干吃猪头,雨落吃羊头!”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它依旧坐享其成!而如果要管人间的事,也管不过来,就如《红楼梦》第廿五回宝钗所言:“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度化众生,又要保佑人家的病痛,又要管人家的婚姻……”这正是宋朝俗语“天不管”的最好解释。这个小故事虽然没有说天公又痴又聋,但是天公存在也像不存在一样!古罗马大诗人咏天曰:诸天高夐(xiònɡ,远、深远)清静,无虑无为,超然物外,勿顾人世间事。客家方言中有“天聪”一词,表面上看“天聪”是说“天聪明”或“像天一样聪明”,而实际运用上,“天聪”却是“傻”“笨”“无知”的意思,也就是说“天聪”而“天”不“聪”。客家方言中还有“天聋地哑”一词,倒是从正面解释了“天聪”。沉默不言,不闻不问,这便是天,这便是天道。

因而,笔者以为:窦娥怨天咒天一方面表明窦娥冤屈的深重,是对现实社会黑暗的反抗;另一方面,更表现出她对格天回天的强烈期望。寄托于天地又咒骂天地这一矛盾,既信又疑,既疑且信,是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的,是与人物的思想性格高度统一的,充分表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生活与艺术的高度统一。而如许多教辅资料分析认为窦娥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的结论,是以现代思想衡量古人,真仿佛痴人说梦一般,显得教条而迂腐。

猜你喜欢
窦娥官吏君王
窦娥冤
“笑”谏君王
聪明的官吏
姜太公钓鱼
一钱斩吏
朝鲜质子陪同官吏姜孝元、郑雷卿案
古代官吏如何严以修身?
烽火戏诸侯
谁杀死了窦娥
活着就是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