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文英
摘 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跨文化交流变得日趋频繁。本文介绍了中美之间在做客待客方面的一系列差异,比如做客的时间概念、用餐时的气氛、主人对客人的招待以及人们对待奉承赞美的态度等等,通过对比,借助Hofstede的价值范畴和Hall的高低语境理论,从而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深层次分析,旨在透过交流现象得出文化中的差异。最后,文章给出了一些缩小差距、弥合鸿沟,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方法。
关键词:文化 交际方式 差异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10-098-01
一、引言
当今世界因为经济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跨文化交际也更为频繁,然而,交际方式的差异造成了很多尴尬、误解,甚至冲突。而所有这些都起源于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的分歧。从这一方面讲,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避免误会和冲突。
中国人和美国人都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做客和待客也很常见,然而,因为地域、习俗、信仰和文化的差异,在具体的交际方式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笔者就此问题在以下做出了详细论述。
二、中美做客和待客中的差异
(一)时间观念
人类学家霍尔把不同文化模式中的时间观念划分为单时制和多时制。单向时间制重视计划、安排,强调时间的固定和单一性,认为事情应该有序安排,严格执行。而多向时间制重视灵活、随机,强调时间的发散性,认为很多事情可以同时出现,不必受日程和计划的制约。
西方人倾向于单向时间制,强调在特定时间做特定的事情,因此做事严谨,讲究计划,而中国人更趋向多向时间制,善于同时计划和进行多件事,活动常因具体环境随机决定。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西方人宴请时,习惯提前预约,主人会定好精确时间,如:周六晚上七点。一旦定好时间,不会轻易改动,客人们会依据约定的时间提前安排各自事宜;而在中国,人们不讲究预约,即使例行,时间上也相对模糊,比如“周末”,临近再具体到“周六晚上”,客人会根据常识来判断,在合理的时间登门。而在中国,不打招呼的临时拜访、顺路探望也是可行的,而在美国,此举会打乱别人的计划,造成对方的困扰,因此是极其罕见的。
美国人非常看重守时,他们笃信“时间就是金钱”,因此很少会花大量的时间闲聊、拉关系。做客时,一般情况下,晚到5到10分钟是可取的,这样可以给主人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而中国人则通常会提前到达,女宾可以帮助女主人准备饭菜、拉家常,男宾和男主人交谈沟通,这样更体现出彼此关系亲密,重视对方。
(二)宴请招待
根据Hofstede的价值划分中的一条,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个体主义,而中国人则信奉集体主义。个体主义重视个人权利和义务,强调个体的独立、自由,自我表达和自我肯定,而集体主义强调团结协作、分享、对外的形象以及维护面子。这可以在宴请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西方,用餐一般在长形方桌,实行分餐,他们喜欢独立,习慣自给自足。按照他们的理念,朋友来家中用餐更多的是一种分享生活的过程和乐趣,因此主人招待无需特别丰盛隆重,用餐过程中,主人只请客人添一两次菜,而且会征求对方意见,”would you please like some more?,客人会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比如:“Yes,Id like some”或者“No,thanks”,他们重视自由,并且保持自我选择的权利不被绑架和侵犯,因此,如果客人拒绝,主人不会强迫,更不会劝酒。
而在中国,人们喜欢团聚,所以用餐选择圆桌共餐,可以有更多的互动和分享,主人更是以请客为乐,盛情款待,气氛热闹嘈杂,大家有说有笑。受到集体主义文化倾向的熏染,人们更多地重视在集体中的评价和位置,因此更愿意去满足对方的需要,主人习惯劝客人多吃,甚至替客人夹菜劝酒,来体现热情好客,而客人又会习惯性的推辞一番,生怕麻烦主人。这种你推我让的过程让很多西方人难以理解和接受。
(三)对待恭维
霍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区分文化倾向的价值尺度,即: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他指出,处在高语境文化中的人,大量信息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的,比如面部表情、眼神、微笑、场景等等,语言也趋向于模糊、委婉,重在言外之意。而在低语境文化中,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主要媒介,语言交流直接、干脆、明确。
美国人是典型的低语境文化群体,因此他们表达观点直接明确,毫不吝啬溢美之词,客人会非常直接称赞对方,感谢对方,比如:“Oh,its so tasty.” “Ive never had fish cooked this way” “Thank you”,etc.如果受到对方的赞赏,主人更是欣然接受,如:“Thank you.I prepare it especially for you”,来体现一种直言不讳和自我肯定。而在中国,我们常说“心知肚明”,人们都表现的非常谦虚,客人会表达出麻烦别人的歉意,而主人也常说“家常便饭”“手艺不精,多多包涵”等等,而大家都能会意言外之意,所以对于美国人,经常理解不了中国人的言行不一,而中国人也不习惯美国人的直接和易于表达,常常会觉得尴尬不自在。
三、结语
除了以上的对比和基于理论框架下的分析,还有很多其他交际习俗方面的差异有待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中美之间、中西方之间的差异的确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信息的解读大相径庭,因此才会导致种种误解。21世纪,世界各国必然朝着地球村的方向前行,意识到并且了解交际差异可以缩小差异、弥合鸿沟。如果我们能加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行事,那么,世界就会更加和谐。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