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伦
摘 要:经过创新课改理念洗礼,涉及小学数学教学本质主张结合生活经验实现内涵机理彰显目标,特别是在各类实践交流活动中针对各类数学模型结构以及应用功效加以解析过程中,这一切任务都必须结合日常教学生活化改造经验予以有机实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本质 渗透环节 衔接指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10-046-01
前言:小學数学教育秉承着衔接社会异质化活动关联准则,透过各类图示以及原则条件进行必要叙述内容呈现,确保在关键问题上加以循序渐近地引导,必要时可在相关细节上转移观察视角,令其后期专业化发展潜质得到全面烘托。因此,无论透过心理学层面或者是实践精神发挥角度观察,数学教学本质内涵都是不可或缺的制备要素,其令小学生群体明白学习交流原则以及创新研究方法要诀,为日后课程科学性、艺术性的整编广开迎合之门。特别是目前信息技术结构不断延展背景下,单位成员持续、和谐促进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而多方平台无时间、空间交流夙愿瞬间扭转成真,这将为我国小学数学知识习得目标灌输更多适应性活力,为日后相关人才发展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导过程以及协调准则论述
目前所谓的数学化效应就是开拓参与者的一切思维能力,配合全面思考环节得出精准性结论。在数学教学环节中,学生一切现实基础都将源自于阶段吸纳的创新经验和知识基础。计数能力是人们孩童时期经过模仿而自行获取的基础能力,并且在异质化对象充分结合前提下某种加法规则也将清晰呈现。以上的一切细节因素,其实就是小学数学课程教育的真实写照,是一种引导空间下,学习主体自行汲取的标准适应性潜质,相信经过长期科学规范之后,其日常工作生活问题都将得到合理解决。
所谓的数学化思想是督促参与主体时刻依照现实机理进行自我思考形态完善,特别是获得必要疏通结论之后,理应接受更多挑战检验。经由实际活动对比,学生会与教材资料以及教师产生交互式作用,懂得运用标准化情感态度以及思维品质继续处理接下来事宜,作为教师其有义务尊重学生的建构角色,必须全面规避单纯模仿行径。学生主体地位可说是决定一切教学品质的关键,如若全程失去其自我判断与尝试操作特征,相应地其今后发展必将遭受社会的质疑。学生经过系统知识内涵的吸纳、消化与掌控过后,会适当遏制模糊认知迹象,同时借助侧面证明在完整情境映照之下,教学引导对于学生基础数学知识架构构建目标完善来讲存在意义深刻,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将围绕这类群体数学知识全面性吸纳做好准备活动。
二、小学数学互动性本质特征以及完善要诀解析
数学课程因为实践操作影响效应需要师生之间执行长时期无间合作互动,绝不只是单纯凭借资料讲解就可顺利完成的使命,正因为过往传统被动式教学消极氛围的扩散,学生一再机械重复习题训练,对待一切创新事物失去一定的感知兴致,这一切都预示着后期挫败发展结果,不得不说从中做出协调已临近迫在眉睫之势。
(一)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情境之中
学习健康动机将顺势决定单位学生的课程跟进效率,一旦说实际操作中遭遇任何瓶颈限制,教务人员就应该立即唤醒启发者角色功能,并在阶段进展成果下对参与人员加以鼓励认可,令其自主树立长久研究的信心。学习活动经历一定阶段之后,师生便可以实现进一步心得交流,确保前期工作反思效果,杜绝一切潜在隐患的扩散现象。
(二)教师必须时刻掌握学生的心理,做好日常科学指导工作
尽管目前创新教学指标秉承学生主观适应、创造能力的开发,但教师仍旧需要适当保留一定的解惑能力,必要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并带领其开展不同的探讨活动,对于单位学生阶段进步状况加以评估,方便日后教学细节的进一步调整。
(三)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小学生有必要经过团队交流协作掌握必要的情感以及交际基础能力,这也是目前创新数学课程教学观念的主体方向。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学生任何行为都将与教师产生直接性关联,教师不但要强化习题讲解实效,更应该适当尊重学生的思想,注意其长时期的学习过程,并运用一切实际出发点进行客观完美环境气氛的营造,令双方之间的沟通能够毫无芥蒂,充分贯彻科学知识内涵深入消化指标。
按照目前教育部门规范标准解读,学生综合化发展理应结合基础知识掌握技能、理性思考以及情感态度完善角度加以完善,实际上就是一切学习任务都是为日后发展做足适应准备。小学数学就是应该遵照这一理念,让学生借助思维理解更多人生哲理,包括经验总结对比以及相应地猜想论证等,使得学习主体全然理解任何推测过程,同时尊重他人的思考模式,必要时做好沟通以维持双方之间的和谐关系。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延展,数学运算技能开始呈现显著变化,任何学习活动也顺势变得有趣起来。作为创新时代下的数学素养完善主体,其不单单是要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更应该广泛培养数据处理潜质。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遣,这样才能得到发展。另外,数学教学过程不再是机械地执行教材的过程,而是师生从实际出发,利用更广泛的课程资源,共同开发课程和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期数学教师,其有必要想尽一切手段将过于枯燥的知识内容进行生活化改造,适当开放自由性探索风尚,令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掌握处理情感、生活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但能够全面扩散日常教学信息量,同时督促学习主体做好自身的进一步完善工作,为日后更多课程经验吸取与工作适应效果奠定深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运华.核心概念教学思维对儿童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02):99-101.
[2]徐传富.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新课程(下),2012,26(08):120-132.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