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联中的近现代史

2014-10-14 02:28闫恩虎
廉政瞭望 2014年10期
关键词:张伯驹左宗棠陈毅

闫恩虎

对联之始,盖肇于五代之桃符。但挽联起于何时,却没有统一的答案。通常认为,挽联大约起源于北宋。而挽联盛行则在明清时期,尤以清乾嘉年间到民初为最盛。

有时是组织给出的终评

中国人有“盖棺定论”之说,但“定论”历来都未必是“公论”。一者有“为逝者讳”说;二者或惧于其余威。因此,不少悼词常常是溢美之语。

明清以后的文人们用自己撰写的挽联悼丧,算是对逝者的一种民间个性化的人生评议。挽联既寄托哀思,又可从不同角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抒发情感,评事论人。挽联之妙,在于以韵对的形式十分严谨而自然地将伤情和评价表达出来,集艺术与哲理为一体,融感性和理性于一炉。

当年曾国藩去世,同治皇帝御制挽联两幅:“本一代完人,先定东南,次平西北;为六旬元老,名扬中外,忠冠古今”。“功在国,德在民,名在天下;出为将,入为相,殁为神明”。当时同治皇帝也就是十几岁的孩子,不应有此学养气派,大抵是老臣代笔,形式而已。

有些老同志去世时,子女们总想听一下组织给他的终评,甚至有的为了悼词中的几个字吵得天翻地覆的。其实,世间事哪有众口一词的。孙中山在北京去世,举国哀恸,各界人士所送挽联就近三千幅。但据传与之算是同道同志的章太炎却送去一幅刻薄的挽联:“孙郎使天下三分,当魏德初萌,江表岂让忘袭许?南国是吾家旧物,怨灵修浩荡,武关无故入盟秦!”(此联于中山先生倒无贬词,据传当时治丧委员会未敢悬挂,但许多人传诵,被认为是当时挽孙诸联之冠)

民国初立,南京追悼阵亡将士,章太炎制挽联曰:“群盗鼠窃狗偷,死者当不瞑目;此地龙蟠虎踞,古人毕竟虚言”。让革命党人十分愤慨,胡汉民等耿耿不忘!相比章太炎,倒是陈炯明的挽孙中山虽有怨气,但尚还不敢触及公论,“惟英雄能活人杀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仇私谊,全凭一寸赤心知。”

曾国藩爱给活人写挽联

曾国藩与左宗棠是晚清的“中兴名臣”,又同是湖南人。曾与左有提携之恩,但似乎左宗棠并不买账,“曾左交恶”是有历史争论的话题。左宗棠的曾孙左景伊(中国工程院院士)认为,“曾左交恶”是假象,以“失和”免引起朝廷的恐惧。

据载有一次,曾国藩对左实在恼火,随出上联:“季子才高,与吾意见常相左”;没想到左宗棠对下联“藩侯当国,问他经济又何曾”。曾称左字,而左对名,实为大不敬!甚至有人传说,左宗棠下联是“藩臣徒误国,问伊经济有何曾”。而据说曾国藩去世,朝廷谥号其“文正”的消息传到左宗棠那儿,左蔑言:他文正,我就武邪了。

曾国藩爱写挽联,以至于他给活人生挽。活人忌讳死,他就偷偷地写。某年新春,好友汤鹏到曾府拜年,延入书房聊天,看见砚台下压着几张纸,以为是新作诗文,便要拿来看看,岂料曾死死护住,怎么也不给看。

汤抢将过来,原来是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十几位曾氏好友,一一被曾“敬挽”一番的挽联稿。汤大怒,拂衣而去,自此断交。而曾国藩同乡好友江忠源笃于友道,有客死京城的朋友,他一定想法送友人尸骨返乡。时人撮合两人行迹,说是“江忠源包送灵柩,曾国藩包作挽联”。

曾国藩喜写挽联,是因为他的挽联确实写的好。切看其挽乳母联:“一饭尚铭恩,况曾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千金难报德,即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此联用典恰切,感情真挚。在曾国藩看来,乳母对他的恩德,不逊生母,绝不是千金可以报答的,结句痛彻肺腑,哀思可见。胡林翼死,曾国藩挽联:“逋寇在吴中,是先帝与荩臣临终遗憾;荐贤满天下,愿后人补我公未尽勋名”。字短情长,不仅高度评价了胡林翼的功业,同时也寄托了对一生知己和至交的深重哀思。

挽联改变运程

张伯驹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称为“民国四公子”,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

1956年,张伯驹同夫人潘素商量,将变卖全部家产和冒着生命危险收藏的“中华第一帖”《平复帖》以及杜牧书《赠张好好诗》、李白的《上阳台帖》等7幅书法一起捐献给了国家,国家奖励的20万元人民币分文未取。

1957年初夏,陈毅参观了由张伯驹等收藏家会同中国书法研究社共同举办的明清书画作品展览会。会后不日,陈毅特将张伯驹请到家中面叙,陈毅元帅不仅肯定他为保护国家文物做的贡献,还赞美其诗词很有北宋风度,精彩可观,不可多得。二人似乎神交已久,并对奕一局。

不久,张伯驹就被定为“右派”,陈毅非常惋惜。1960年,陈毅特意让吉林省委书记于毅夫安排张伯驹的工作。于毅夫指示吉林省文化局拍电报给张,并安排了吉林艺术专科学校负责人赴京相请。临行前,陈毅又派人把张伯驹夫妇接到家中。后他又打电话嘱咐吉林省委,要团结和照顾好这两位耿直正派的爱国老人。不久,张伯驹被任命为吉林省博物馆第一副馆长,潘素任吉林艺术专科学校美术老师。

1972年,陈毅在临终前,对张伯驹夫妇的事念念不忘,让张茜拿来围棋。棋盒是大理石雕的,棋子是玉质的,棋盘是黄杨木雕的。陈毅轻轻地说:“盘分两块。这一块,好比就是我们共产党;另一块,好比就是无党派、党外人士,只有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盘棋。”并嘱把棋带给张伯驹夫妇。

陈毅逝世后第三天,精美的围棋送到张伯驹家中。张伯驹挥毫为陈毅敬书一副挽联:“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挥戈挽日接樽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原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72字,一气呵成。

在陈毅追悼会上,古诗词造诣颇深的毛泽东看到了张伯驹写的挽联,大加赞赏,他询问了张伯驹的情况后对周总理说:像张伯驹这样的人,应当保护,给出路。这样,张伯驹被安排到中央文史馆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张伯驹左宗棠陈毅
张伯驹老照片一组
张伯驹的词风及其“豪放词”的意义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张伯驹宁愿被“撕票”也不肯卖字画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陈毅论参谋工作
忆『七月分兵』和陈毅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