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刘醒龙安静、内敛、说话轻声细语,也有人说刘醒龙像冯友兰说的那样“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说他是个有内功的人。其实人都有多面性。
我与刘醒龙相见是在1995年的一次全国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研讨会上。当年我非常喜欢刘醒龙的中篇小说《凤凰琴》,也想见写《凤凰琴》的作家刘醒龙,于是我在会上主动找到刘醒龙见面。记得那时刘醒龙的样子很像“农民工”刚进城,个子不高不矮,穿着一件灰绿色夹克衫显得很土气,留着不长不短的头发,眼睛不大不小,笑起来却是眯眯的,看不出年龄(虽然当时他已是很有成就的作家,也得了很多奖)。从那次见面后,再没有联系,后来就在记忆中忘掉了。再后来,刘醒龙的名气越来越大,写出《威风凛凛》《生命是劳动与仁慈》《痛失》等多部长篇小说,竟然还当起了《芳草》杂志的主编,而且还喊出“作品要有优雅性,如果作品风格粗鄙,哪怕市场反应再好,我们也不会要!”好大的气势啊。
2008年10月在济南的中国当代文学年会上,我接到《当代文坛》杂志主编罗勇的短信:“朱竞,马上来一楼咖啡厅,刘醒龙、红柯、朱小如在等你。”当我再次见到刘醒龙时,我们相互竟然认不出来。这时的刘醒龙不再像“农民工”进城的样子,人显得精神而有生气,稍胖了一些,戴着金丝边的眼镜,头发极短,据称是自己拿剃头工具每星期推一次,衬托着脸很圆。说话时略显羞涩,阵阵脸红,倒像是在读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的样子(肯定不像博士生)。我当即夸奖他一番,他在谦虚中还是显得很得意。
在济南的几天会议中,刘醒龙、红柯、朱小如我们几个常常坐在咖啡厅聊天,当然会聊到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一些话题。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圣天门口》是初选入围作品,而且在众多人眼中,获奖的声音很高,我也希望《圣天门口》获奖。刘醒龙说创作《圣天门口》总共用了6年时间,其中开了3次头,废弃了17万字,写垮了3台电脑。这部长达三部、洋洋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刘醒龙在写作之初,心里有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为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正名,同时也为自己正名。用评委的话说:“用他一贯的现实主义目光,审视20世纪前70年的中国大历史,审视小人物的历史命运,写出他心目中的历史真实。这是一位有责任感的作家的志向。”
就在10月25日晚上吃饭的时候,张炯先生宣布他的短信:茅盾文学奖揭晓了。《圣天门口》没有获奖。听着四部获奖作品的名字,大家默然。
第二天,我先离会返程。办完了退房手续后,我依然习惯地朝这几天与刘醒龙他们聊天的咖啡厅望去。刘醒龙、红柯、朱小如三个人依然还在那里坐着喝茶、抽烟。我走过去与他们道别,握手那一时刻,我不敢直视他们的眼睛。我们没有再提关于茅盾文学奖的事,只是紧紧地握了手。
刘醒龙说:“我送你到门口吧!”于是红柯、刘醒龙、朱小如帮我拎着行李,再打上车,招着手,看着我远去……
我心里在说:醒龙,你已经“为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正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