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监督:一张蓝图护民生

2014-10-14 09:30黄震贺永华
浙江人大 2014年10期
关键词:执法检查省政府人大常委会

黄震 贺永华

“跟踪监督”“跟踪调研”“跟踪检查”“跟踪督办”,在近10年来的人大监督词汇里,这些带“跟踪”字眼的词语频频出现,让人感受到人大监督的十足“动感”与持续“给力”。

“跟踪检查饮用水水源保护,跟踪督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食品安全……”2014年伊始,省人大常委会公布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其中,跟踪监督的议题占了不小的分量。

针对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手段,持续监督,一抓到底,业已成为浙江人大增强监督实效的一大法宝。

一场保卫水源的“持久战”

2013年,本届省人大常委会的开局之年,浙江一些地区相继发生了悬赏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部分河道漂浮死猪等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根。打开浙江地图,苕溪、钱塘江、曹娥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从北到南的八大水系在10万平方公里的浙江版图上逶迤流淌,如同血脉连起丘陵、平原和盆地。浙江人称其为“母亲河”,因为她们一路浸润、滋养、恩泽着生灵万物。

但很少有人知道,地处江南水乡的浙江,全省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756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一方面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另一方面是低层次产业造成的工业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已成为横亘在浙江现代化征途上的一大障碍。

曾经创造经济奇迹的浙江,面对水污染等“成长中的烦恼”,如何攻坚克难,汇聚发展的正能量,省人大常委会在换届后的开局之年开展的首次执法检查,就锁定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饮用水水源保护。

2013年6月3日至8日,省人大常委会组织5个执法检查组,分赴丽水、温州及嘉兴、湖州、杭州、舟山6个设区市,重点围绕水源地规划建设、水源地环境质量及综合整治、农村水源地保护、水源地保护能力建设等四方面内容开展检查。

为更大范围、更深入地监督好治水工作,这年6月份开始,省人大向全省8.5万名人大代表发出“动员令”:“关心母亲河溪,查找水污染源,恪尽代表职责”,共同打一场治水的人民战争。

炎夏中,烈日炙烤着大地,田间河边的温度蒸笼一般,各地人大组织代表参与“关心母亲河溪”行动,深入水库、山塘、河溪,查找污染源,梳理存在问题,分析症结原因,提出建议意见。

其实,保护浙江人的“大水缸”,省人大常委会一直没有松懈过。前后三届常委会连续10多年展开持续监督。早在2003年,省人大常委会就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2004年即开展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执法检查,接着又连续3年进行跟踪督查。连续4年的专项执法检查,推动了省政府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解决了一批严重影响环境的重大污染问题,促进了生态补偿机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生态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自2004年以来,我们针对每年检查、督查的不同情况,在指导思想上始终把钱塘江、鳌江等八大水系及江河、平原河网地区的水环境整治作为检查重点。”省人大相关委员会办公室人员如是说。

省人大常委会挂牌督办的48个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得到基本落实。取缔了永康小冶炼,关闭了衢州沈家化工园区,有效整治了平阳水头制革业和富阳造纸业,钱塘江作为浙江的母亲河,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十一届人大常委会接过接力棒后,分别连续两年开展了节能减排工作专项审议及其跟踪督查和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及其跟踪检查,继续抓住水环境保护这一核心问题,保持人大法定监督职能的特色和亮点。

满意度测评紧盯审议意见落实

人大全面“发力”治水,让社会各界看到了人大监督的“刚性”和力量。治水是一项持续性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反弹。对此,人大早已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用制度来保证治水成果的巩固落实和长效的监督管理”。省人大环资委办公室的同志介绍说。

2013年,省人大常委会强调了饮用水保护工作省政府需整改落实的10个重点内容。2014年,继续采取全省统一部署、上下配合联动的方式,在全省范围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组成3个检查组,跟踪检查审议意见提出的10个方面整改内容,重点是6个跨界水源地保护情况、水源保护区内55家违法企业或设施的关停取缔情况、72处安全隐患整治情况、13个水源地水质超标问题及县级备用水源的规划建设情况。

“以前人大在进行监督时,表面上的‘轰轰烈烈,形式上‘风风火火,又是听取汇报又是实地视察,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发现的问题和整改倒是不予深究,虎头蛇尾的现象严重。”台州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直言不讳:“我在基层听到不少群众说人大的监督是表面文章,结果是情况依旧,问题永存,所以实施跟踪监督迫在眉睫。”他说:“当前的治水,监督难度确实是非常大,但我坚信,三年不成就督五年,一届不成就督两届,只要用心跟踪监督下去,一督到底,肯定会真正解决问题。”

为克服人大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无人问津、没有落实也无人问责的状况,从而有效地促进“一府两院”积极履行职责,省人大常委会还决定对省政府关于审议意见10个方面重点内容的落实情况进行分项和综合满意度测评。

省人大常委会以满意度测评的方式,维护审议意见的严肃性和常委会监督的权威性,已不是首例。

据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工作人员介绍,早在2010年,当年的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决定从这年起就有关审议意见处理落实情况和决议决定执行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还研究通过了《开展满意度测评工作的实施方案》。

根据实施方案,满意度测评采取填写测评表的方式进行。测评事项设“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次。

方案规定,“满意”和“基本满意”达到参加测评的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半数以上(含半数),视为总体满意。对于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如无特殊情况,不再向省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审议意见。相关专门委员会要在今后工作中,就有关问题和意见加强与省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及有关部门沟通联系。

“满意”和“基本满意”未超过参加测评的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半数时,报告机关是否重新作报告,并再次进行满意度测评,由主任会议研究决定。测评结果由办公厅函送省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供他们改进工作时参考,并抄送省委办公厅。

“这是监督形式的小改进,却是增强监督实效的大进步。”时任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洪建新说,以前执法检查之后,省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议意见,省政府给个答复就行了。现在进行满意度测评,如果满意票数没有过半,就要发回去重新整改。“这种测评方式,提高了常委会的审议质量,也促进了政府高效行政、依法行政,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

过去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往往就是讲过议过、程序走过就完事,雨过地皮湿,监督工作始终处于一个非常疲软而尴尬的状况。“如果说集中审议是对专项工作的诊断并开具了药方的话,那么,报告机关对审议意见的落实整改情况则直接决定‘治疗的效果。如果审议缺乏有力的权威支撑,审议‘议而无力,那监督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一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如是说。

监督的力量,在于动真。引入票决,解决“议而无力”的问题,把对事的问责和对人的问责结合起来的制度,能大大增强监督的效果。

这与一些地方人大工作的“虎头蛇尾”,浅尝辄止,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了人大盯住不放的“韧劲”和一抓到底的“硬气”,也让百姓看到了人大监督“不见成效不收兵”的决心和担当。

跟踪监督不画“句号”

无论是水环境治理,还是对食品安全的跟踪检查,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上,开展“回马枪”监督已经成为人大依法履职的“撒手锏”和“招牌菜”。

跟踪监督这一增强监督实效的“利器”,已被省人大常委会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在“跟踪调研”“跟踪检查”“跟踪督办”“听取审议报告”“送达审议意见”这几种监督形式经常交叉组合、接力推进,又激活出更为奇特的监督效果。

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牵动百姓神经。为此,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在2012年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一法两规”实施情况检查,共向浙江省政府提出三大方面27条具体整改落实意见。一年之后,政府是否对食品安全问题有所整改?浙江食品安全状况如何?2013年,又组织三级人大对执法检查进行“回头看”。省人大常委会兵分5路,采取全省统一部署、上下配合的方式,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为加强检查针对性有效性,检查组还利用浙江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开展了食品安全网上问卷调查,开辟专门的交流讨论区,共有1900多名代表参与了平台活动。

通过检查,省人大常委会向省政府提出要求重视研究解决机构改革推进缓慢、基层监管力量薄弱、市场准入标准不明确等6个具体问题。

目前,审议意见正在逐条落实,省政府已经研究出台了推进市、县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今年省人大常委会还将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我们的监督,关键要多一些‘回马枪,要对一些整改不力或者没有整改到位的问题,深究原因并对症下药,督促问题彻底解决。对回查中仍然不改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敷衍了事的,就要拿出点刚性监督手段,促其改进。” 一位常委会组成人员 如是说。“这样一年又一年,监督主题不变,监督议题突出延续性,食品安全整治氛围更浓了,部门监管水平也有了不小的提升。”

向社会公开和接受代表、群众监督,是监督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确保监督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多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在开展执法检查过程中,还十分重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主动邀请新闻媒体全程参与执法检查,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在连续多年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和跟踪督查中,省人大常委会与各新闻单位密切配合,强化执法检查的新闻报道,推出了不少新的举措。2005年,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布了明察暗访中发现的4家有严重偷排污水的企业,在新闻媒体上曝光,给这些企业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检查中,中央、省级10多家新闻单位派出多位记者随检查组采访,采写了大量新闻稿件,为执法检查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省人大常委会会议首次通过网络视频对省政府《关于生态省建设和环保执法检查整改工作情况的报告》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建设生态省决定和环境保护法执行情况跟踪检查的报告》进行了在线直播。其中透露的相关数据和人大常委会报告的严厉口吻令网民们印象深刻。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曾经说过:“要增强人大监督工作实效,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一抓到底”,跟踪监督就是体现了 “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一抓到底”的要求,特别是体现了“一抓到底”这种可贵的责任意识和精神状态,也正因为如此,跟踪监督成了近些年来人大监督工作的一大要素,是保证监督取得实效的一大法宝。

摄影 蔡荣章

猜你喜欢
执法检查省政府人大常委会
“六个精准” 扎实做好执法检查“前半篇文章”
京津冀三地将首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高邑县人大常委会 组织召开常委会主任与“三长”联席会议
省政府2018年4月份大事记
省政府2018年1月份大事记
2013—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项目汇总
本刊2017年第二季度稿件刊用情况
甘肃天水开展元旦前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检查
我为什么连续7年获省政府诤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