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确实应该“诗歌除外”

2014-10-13 19:37张建军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科举考试写诗记叙文

张建军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年第4期刊登了刘和程等3位老师的访谈录《诗歌岂能除外》。访谈围绕“无奈的禁区”“尴尬的诗歌”和“探索与希望”三个方面进行,对新诗的教学和测试提出了一些中肯的看法后。三位访谈老师都认为,“我们相信,随着课改和中考改革的深入推进,‘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限制,终将会成为历史”。然而,笔者认为:中考作文,应该拒诗歌于门外。

一、从背景上看,从隋唐开始的科举考试,惟唐朝进士科重诗赋外,其余历朝历代的科考基本上是排除诗歌的,尤其是明清时期,“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说汉唐”,即是此意。因为科举考试选拔的是官吏,是能管理国家的人才,而不是诗人文学家,所以考的当然是“策论”之类,唯有到殿试时,有些皇帝因附庸风雅,才试考诗歌。诗人写诗可以,但管理国家就难说了,南唐后主李煜,就是一个例证。当然了,诗歌与文学一样,对穷人来说是奢侈品,与国家大计也不沾边的。所以,科举考试时,诗歌除外。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中考不考诗歌,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二、从教育初衷看,初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培养的是通才,并非专才,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语文素养(而不是培养诗人小说家),虽然包括文学素养,但主要是提高阅读能力及文字运用的能力,文学创作能力(包括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当然在其次。因此,中考语文试卷分为两大部分,一为阅读,一为写作。而写作也只是对学生基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考查,况且,诗歌的用词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诗行可长可短,是很难考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中考不考诗歌,是由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决定的。

三、从学情看,“访谈录”认为“从实际情况看,写诗的学生极少”。笔者长期在初三教学一线,别说诗歌了,有些学生连记叙文还写不好。中考阅卷中,有多少记叙文能有真情实感,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呢?有多少学生积累了记叙文写作的技巧并能运用自如呢?笔者每次面对新一届初三学生,作文课上,都会真诚地问:经过多年的积累,你学到了作文中的哪些写作技巧?能说出3点以上的学生寥寥无几,能举例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何谈诗歌呢?“访谈录”也认为“以安庆市城区2013年为例,仅有2至3人,且所写诗歌质量不高”。笔者认为:这两三名学生对诗歌的章法应该知之甚少,写诗歌应该是被逼上梁山的无奈之举!绝大多数初中生不适合在中考时写诗,尤其是在作文中写诗!

四、从诗歌本身看,现代诗歌自由、题材多变,流派众多。不得不承认,很多现代诗歌大多数读者是读不懂的,可能语文老师也是读得“一头雾水”,只能疑惑他们的诗歌到底是不是诗。有些人写诗就像说胡话,有的故作高深像和人在打哑谜……如果我们的初中生在中考中也这样写诗,能行吗?从诗歌本身看,学生在中考中不适宜写诗!

五、从评价层面看,对于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散文的评分标准在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已比较完备,阅卷老师容易把握;而诗歌的评价标准则相对复杂。诗歌的评判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这无关阅卷老师的水平,而是由诗歌本身的特征决定的。在紧张的阅卷中很难操作,容易造成评分尺度的较大差异,从而影响到考试的公平公正。所以,中考语文试卷应该设置“诗歌除外”的要求!

最后,从“诗歌不除外”的地区中考作文命题看,中考时写诗歌是有附加条件的,如必须有多少字,多少行等等,这就增加了诗歌写作的难度,也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形同戴着镣铐跳舞。因此,中考作文写诗的考生何其少,写出漂亮诗歌的更是少之又少。偏激一点,“诗歌不除外”,仅仅是一种姿态,一种作秀而已。何况其他的文体都是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提高分数的,诗歌是讲灵性的,并不能通过训练就可以提高的,有哪位老师敢去啃这块硬骨头呢?

作文占语文中考的半壁江山,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写好常见的文体,注重平时,细心观察,掌握技巧,巧妙应对!中考作文确实应该“诗歌除外”!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孔桥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科举考试写诗记叙文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为你写诗
区别
读诗十二法
“科举考试”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成熟的写诗
岁岁游学路,冷暖私塾情
试述科举背景下贵州明清时期的神性空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