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建平,郑耀星
(福建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近年来,人们对黄金周和各种传统小长假的抱怨声越来越多.交通拥堵、人群扎堆、景区超载、假期物价大幅度上涨等一系列假期旅游的负面效益日渐凸显.本来用于休闲的假期,因为各类人群的集中出游而演变成了排队、看人海、疲劳的旅行.已经使出游失去了原本以休闲为目的的本质.
我国的休假制度经历了由周末到黄金周的演变,目前正经历着从黄金周到带薪休假的过渡,正处于带薪休假全面推广的初级阶段.鉴于黄金周旅游带来的诸多弊端,带薪休假的实施迫在眉睫.而对比两者而言,带薪休假能弥补黄金周带来的诸多不足,已经成为旅游假期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最终选择.
国内外关于带薪休假的研究文献大多集中在现状分析、原因分析、保障措施分析等方面,而且只停留在经验研究上.无论是分析原因亦或是给出措施,少有严谨的理论研究,多为描述性分析,而从博弈论角度来切入研究带薪休假的尚属空白.博弈论作为研究利益相关者最优决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工具,具有极强的理论严密性和系统性.将博弈论引进到带薪休假的研究中来,对于带薪休假的研究不仅仅是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以博弈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带薪休假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希望为带薪休假的研究提供一个更创新的参考.
“博弈论”是一种关于游戏的理论,又叫对策论,来自于英文中的“game theory”一词.博弈论主要研究人们策略的相互依赖行为.博弈是指一些个人、团队或者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者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可能的行为或策略集合中进行选择并实施,各自从中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博弈均衡:是指所有博弈方的最优策略或行为的组合.这里的“均衡”特指博弈中的均衡,一般称为“纳什均衡”[1].博弈论的基本要素有:参与者、策略、支付[2].
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又不使得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2].
带薪休假,也称带薪年休假,是指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就可以享受一定时间的带薪年假[3].
带薪休假中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三个:员工、企业、政府.员工、企业、政府三方面在带薪休假实施中的利益各不相同,并且互相紧密相关.员工参与带薪休假是为了通过休假的方式达到放松身心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同时也能为今后的工作调整出更好的状态.一方面可以说是为了工作,另一方面来讲,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员工需要有更多的时间来兼顾生活的其他方面,而带薪休假可以给他们这样的机会.企业参与带薪休假是为了通过给员工提供更自由的休假空间来增加员工福利以及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激励员工为企业更加努力工作,提高企业最终竞争力的效果.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是政策的制定者与监督者.政府制定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这里表现为提高员工生活质量、保障员工的休息权和生活权,同时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目的.
在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而进行博弈的过程中,员工、企业、政府三者都不能脱离其他而独自占优,他们必须通过博弈找到更合适的合作方式,以达到利益相关方共赢的目的.而最理想的状态是政府积极推行休假政策并做好监督和惩处,企业认真贯彻休假制度给员工休假自由,员工普及休假意识并广泛获得休假.带薪休假的利益相关者都能实现各自的参与目的,且在带薪休假的实施中最终实现博弈均衡.
假定参与带薪休假的员工都是理性员工,即会选择最大利益的决策:企业与政府是“理性人”管理下的企业与政府.
1)企业之间的博弈.假设甲、乙2个规模相当的企业,对带薪休假的实施有两种选择:实施和不实施.假设不实施的收益分别是a1,a2,实施的收益是b1,b2.由于我国目前带薪休假制度的相关法律还不够完善,员工的休假意识比较淡薄,带薪休假观念尚未普及.再加上实施带薪休假在短期内会减少员工的产出并且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所以a1大于b1,b1大于b2,企业在短期内的最优决策是选择不实施带薪休假制度.结果企业之间的博弈在无形之中落入“囚徒困境”,双方的最终决策是(不实施,不实施).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实施带薪休假不仅仅提高了员工的福利,更是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带来了激励.一方面员工的休假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完善的员工福利可以增加员工的归属感、认同感和满意度,从而促使员工更愿意为了企业贡献力量(见图1).
图1 企业之间的博弈Fig.1 Game among enterprises
2)员工之间的博弈.假设甲、乙2个是某企业的员工,对带薪休假的实施有两种选择:休假和不休假.假设不休假的收益分别是a1,a2,休假的收益是b1,b2.企业员工为带薪休假的受众,最终是否选择休假却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劳动力供应市场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以至于员工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员工一直被就业职位少、竞争压力大的氛围笼罩着.促使他们形成一种意识:为了保住工作并得到公司的肯定和提拔,牺牲某些利益是值得的.面对带薪休假,一些员工渴望通过休假的方式缓解紧张的压力,给自己更足够的休息和调整时间.休假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最终工作效率的提高,更是生活质量的上升.员工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应对工作之外的很多事情,譬如陪伴家人等.而另一方面,一些员工处于工作上的竞争,在心里挣扎中说服自己不选择休假,员工觉得休假会让企业觉得他们对工作的态度消极,没有上进心.这样会最终导致员工在职场上缺乏竞争,很可能最终丢了报酬的同时也丢了饭碗.所以此时的a1大于b1,b1大于b2.整体看来,员工之间极易形成这样一种局面:员工谁都不愿意休假,并且对选择休假的同事颇有微词,并且陷入了“顽猴博弈”的圈套.最后博弈的结果是因为受众缺乏权利意识,始终普及不了休假.而跳出“顽猴博弈”陷阱的方法是处于弱势一方的员工团结起来拧成一个整体,普及权利意识,让大家从接受休假到主动休假,并且对损害他们休假的企业斗争,这样才有可能改变弱势一方的状况,并最终形成帕累托最优——休假普及到每个员工(见图2).
图2 员工之间的博弈Fig.2 Game among employees
3)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博弈.假定由企业和员工2个参与带薪休假的实施.企业有2种选择:实施和不实施.假定企业实施的收益为y,不实施的收益为x.很明显这里的x大于y.员工也有两种选择:休假和不休假.休假的收益为m,不休假的收益为n.这里的n大于m.从表面上看来,利益受损的一方自然是企业,而带薪休假看起来就是为员工而设的政策,是对员工的福利奖励政策.这样,企业与员工自然极易形成敌对的态势.在博弈的过程中,无论员工休假与否,企业的最优决策均是不实施,同理无论企业是否实施,员工的最优决策均是不休假.双方因此陷入“囚徒困境”,得到的纳什均衡为(不实施,不休假)(见图3).
图3 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博弈Fig.3 Game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employee
4)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政府在政策的实施之中,是属于政策的颁布者和监督者.政府在政策的实施中,最大的作用应该是强制实施与监督,并对不符行为给予惩罚.带薪休假的发起与顺利实施最终保障是来自政府,但不代表政府就会全面支持政策的受众—员工.一方面,政府需要兼顾各方面利益,而不只是员工的利益,另一方面,某些地方政府可能从自身经济发展考虑,而选择对中小企业放宽政策.所以政府最终的选择有两种:积极支持和非积极性支持.企业决策方的选择会依照政策的走向来进行调整,从而确保企业利益.李惠洁对某开发区的机关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查,经统计,已休年假人数约占21%,未休完年假人数约占21%,未休年假的人数约为58%[4].条件尚好的事业单位尚且如此,其他企业带薪休假实施的状况就更差了.几乎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休假太少甚至没有.目前带薪休假的实施状况来看,博弈双方已经陷入“囚徒困境”,得到的纳什均衡是(非积极性支持,不实施).而相关分析原因的研究中,监管力度不够和惩罚措施太松成为了最主要的原因.
5)政府与员工之间的博弈.政府代表的是整个社会的利益,自然也是员工利益的代表.在带薪休假的博弈之中,政府是希望通过政策为员工谋取更多的福利.政府由于企业等实施者的各种逃避休假伎俩而导致缺乏管理,造成政府监管力度大、成本高的难题,于是一些地方政府不得不选择非积极性支持.所以博弈的结果是政府非积极性支持以及员工的不休假.带薪休假的实施博弈形成了一个怪圈,经常陷入囚徒困境,最后导致了带薪休假在我国实施困难的局面.
1)普及休假观念.新生事物要发展,必定会经历一个不为环境所接受的阶段.对于带薪休假,很多人了解的不够,甚至可能未曾听说过.带薪休假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作为一项新政策,虽然好处众多,但也需要给员工接受的时间.员工过去一直沉浸在带病上班和头悬梁的勤奋工作气氛之中,观念上没有改变过来,更不用说去真正做到休假.国家必须大力普及相关法律观念,培育国民对旅游的追求,激发国民休假热情,让劳动者首先从改变观念开始.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得不到实施,最根本的还是惩罚力度不够.国家对休假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于相关违反条例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举报机制.要想改变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国家首先要积极完善休假政策,严厉打击相关企业的违法行为.
3)成立专职监督部门.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就连目前具有雄厚财力的许多跨国集团也把成本控制作为重要的生存之道,更何况是中小企业.所以他们看不到带薪休假的长远利益,更有可能看到了而不愿意做长线投资.带薪休假的氛围都已经如此,只有靠相关机构的监督与惩罚来强制他们实施.并且发动群众监督,设立举报奖项,而奖项来源于被惩罚企业的罚款.
4)加大惩罚力度.要想企业实施带薪休假,只有一点,那就是让企业无法从逃避休假中获得利益.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惩罚额度的设置.人们之所以不愿意触犯法律,除了出于道德伦理之外,就是犯罪成本太高.而这里的原理也是如此,要改变企业的行为,只有加大他们的违反成本.加大处罚额度,使处罚下线大于企业逃避休假的所得利益与政府监督耗费的成本之和.让企业的违反成本大于所得利益.此时,从博弈论中的角度来看,理性的企业都知道该选择实施带薪休假.
5)赋予员工集体诉述权.员工个人相对企业而言,势单力薄,个人的斗争对于企业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员工在供需市场上本身就处于弱势地位,承受着随时可能失去来之不易的工作的巨大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员工对抗企业只是以卵击石,只会给员工带来更多的利益损害.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理性的员工最终的决策都是不休假并且对企业的作为视而不见.只有介入利益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来保护员工的利益,比如成立职工带薪休假工会,专职解决员工的带薪休假权利遭遇损害的事件.只有让员工团结起来拧成一团,赋予工会集体诉述权[5],才有可能给予员工更多的支持.这种利用弱势群体的做法可以真正壮大弱势方的实力,保障更多弱势方的休假权利.
6)改善供需状况.员工休假的原因有来自于企业的压力,也有来自于社会的压力.一方面,员工受雇于企业,由于惧于管理层的权威,担心一旦休假,员工会被企业反感,从而丢掉晋升的机会或者直接影响员工职业生涯,甚至直接断送工作机会.而来自社会的压力就更加明显了,车贷、房贷、以及各种飞速上涨的物价,压的员工喘不过气,经济的压力也有可能使他们放弃休假的机会.这一点只有靠政府去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提高员工基本工资保障,更公平合理的再分配才能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员工想要改变自己在供需市场的状况,那就必须让自己的能力吸引企业.
通过分析政府、员工、企业之间相互的博弈关系,对于利益相关者在带薪休假的博弈之中会选择如何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有了一个更系统的了解.整体上来说,在博弈过程中政府、员工、企业最终只有形成这样一个均衡:政府积极推行休假政策,企业认真贯彻休假制度,员工普及休假意识并广泛获得休假.政府积极支持带薪休假政策并且对于不实施带薪休假的企业做出严厉的惩罚,最好的做法就是作充分的监督管理,对于违反的企业,规定惩罚的下线必须超过企业逃避带薪休假所得到的利益;企业认真贯彻带薪休假制度,对于休假的员工不得采取惩罚措施和不影响职业生涯发展,不要对于带薪休假的不实施存在侥幸;员工应该积极了解带薪休假的相关知识和充分捍卫享受带薪休假的权利,职工更需要团结起来拧成一团,利用职工工会来跟不实施带薪休假的行为作斗争.员工要想真正实现带薪休假,必须首先从观念上改变过来,彻底改变脑海中带薪休假必须无条件让步于企业利益的观念,然后才能团结起来创建诸如职工工会之类的协会和组织来确保权力的享有,单个员工的力量远小于企业,只有集众人之力才能捍卫属于大家的权利.
[1]范如国.博弈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1-4.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40-330.
[3]程晓东,杨梅峰.关于规范企业带薪休假制度的思考[J].工会论坛,2011(6):24.
[4]李惠洁.带薪年休假制度:一组调查数据引发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9(571):291-292.
[5]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带薪休假:实施障碍和机制设计[J].学习论坛,2009(1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