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晖
合资不合心,合人不合力。这是合资券商的通病,也是痼疾,更是病根。
财富里昂证券,江湖上再无此名号。里昂证券的慢慢合资路,随着股东方的多次更迭,终于走到了尽头。
里昂证券于1986年由两名《南华早报》财经记者Jim Walker及Gary Coull在香港创办,后法国里昂信贷银行(Credit Lyonnais SA)入股,更名为里昂证券。2003年,法国农业信贷集团(Credit Agricole Group)并购里昂信贷银行,里昂证券亦被并入集团内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东方汇理银行。东方汇理银行成为里昂证券的大股东,持股65%,其余35%则由里昂证券员工及管理层持有。
据悉,财富里昂证券100%的股权确实已被摘牌,但鉴于工商变更尚未完成,无法披露买方信息,但媒体报道指出,财富里昂股权被上海民企华信能源获得。
谁获得股权其实已然不再重要,倒是曾经最早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里昂证券的退出恰是合资券商沉浮的一个缩影。
曲终人散
一切都在变。尤其是里昂曾经拥有的牌照。
华欧国际是中国入世后获准设立的首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注册地在上海。其主要从事股票和债券的承销,还有企业并购和各类创新业务为核心的财务顾问业务。
2001年10月,朱德贞出任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首席运营官,2003年4月担任中国加入WTO后首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华欧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湘财证券控股66.7%,里昂证券控股33.3%。值得一提的是,华欧国际在成立后的当年即盈利,在2004年度更是以5单IPO,2单再融资和人均创利52.43万元的业绩,在中国证券行业位居承销家数和人均创利第一位。
2005年,华欧国际成功完成股权分置首家试点三一重工的保荐。
2006年7月5日,由于湘财证券陷入困境,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湘财证券大股东)与里昂证券宣布,华菱集团已从湘财证券收购华欧国际证券67%的股权。随后,作为财富证券重组及再融资的一部分,湖南华菱钢铁集团以持有华欧国际67%的股权参股财富证券,并最终持有28.9%的股权,为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为湖南省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7.48%。
财富证券成立于2002年8月,2006年10月进行重组,将资本从5亿元增至21亿元。目前该公司总资产约33亿元,净资本约10亿元。2006年10月,财富证券与里昂证券签订合营合同,共同监督华欧国际(后更名为:财富里昂)的业务开展情况。
财富里昂的股东为财富证券和中信里昂证券(2012年7月20日中信证券首次收购里昂证券19.9%的股权 ),持股分别为66.67%和33.33%。该100%的股权挂牌价为10.34亿元。媒体报道称,财富里昂2013年总资产6.07亿元,净资本4.57亿元,分列110位和106位。营业收入1.38亿元,净利润911万元。与财富证券合并计算,共完成股票主承销两家,债券主承销4.5家,承销保荐并购重组业务收入1.41亿元。
而这次出售主要是由于里昂证券的“股权变动”(2013年7月31日,中信证券宣布正式完成收购里昂证券(CLSA)余下的80.1%股权。至此,中信证券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信国际全资拥有里昂证券。)造成。鉴于里昂证券已经由外资变成中资,财富里昂也随之由合资券商变成中资券商。由于“一参一控”政策规定,一家机构或者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机构参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因此财富里昂被出售不可避免。
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
曾经有外资投行人士坦言,在一家投资公司或是投资银行中,如果没有某一方占据绝对主导,那么意味着谁都可以主导公司,也意味着谁都不会真正在意这家公司。即便都是国内股东的大型金融公司,各个股东之间还有“摩擦”走火的时候,更何况是投资原则、管理方式乃至公司文化大相径庭的中外机构之间。
2007年12月底,证监会颁布了修订后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以及新制定的《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试行规定》。至此,“合资证券公司是境内证券公司子公司”的券商合资路径基本明确,合资门槛降低。明确,境内、外股东共同出资设立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境外股东直接持有和间接控制的股权比例不超过三分之一。境内股东应当有一名是内资证券公司,且其持有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股权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
此外,《规则》还允许外资参股比例在33%以下的合资资信评级机构与合资投资咨询机构按照有关法规和监管要求的规定,从事相应的证券服务业务。虽然后来比例和政策逐渐放宽,但其实主导权一直在中资手中。
中资看中的是市场机会和财源滚滚,是快速挣钱、快速发展,尽快占据市场的领导地位,这样对于股东、政府和员工都有一个好交代;外资看中的合规合法,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模式,要储备优秀人才、要建立完善的法规流程、要建立起合理的业务线条等等,想的是发展要循序渐进,不容闪失,不犯错误是第一原则,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
早在2007年,长江证券与法国巴黎银行同时对外宣布,因“发展方向观点不同”,外方将其持有的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33.33%的股权全部转让给长江证券,成为首家退出中国市场的合资券商。而上海证券与日本大和证券组建的合资券商海际大和,也因内部冲突问题频繁换人。
还有就是中外合资券商的员工薪酬也是一个容易引发“火药战”的导火索,众所周知,外资投行的员工,即使是土生土长的本土人士也大都带着“优越病”、“格调病”;而中资机构的员工即使不是“苦出身”,也大都有着国企甚至政府的背景或是职业历炼。用一句俗语说就是“整不到一起”。
外资机构大都是按照所谓的“全球统一”薪酬体系或者略微低一些的,而国内机构的“苦出身”们不说草根也是吃过苦的,大都看不惯那些高薪低能或是自以为是的外资机构员工,骄娇二气更是被国内机构员工看不上,干得少、说得多、单子拿不到、活儿干不下、关系拢不住,身段放不下。时间久了,最大的爆发点就是薪酬,这也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合资不合心,合人不合力。这是合资券商的通病,也是痼疾,更是病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