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下萨博的后果

2014-10-11 03:25张延陶
英才 2014年10期
关键词:萨博收购方瑞典

张延陶

中国车企海外并购最忌“拍脑门儿”。

意欲重振瑞典汽车品牌萨博的汽车厂商NEVS近日终于申请破产。这家有中方投资背景的公司于2012年收购了萨博资产,并在瑞典重新启动了萨博工厂。但长期以来NEVS一直受缺少资金之苦。由于拖欠供应商货款等债务,NEVS欠款总额达到4亿瑞典克朗,约合5,756万美元,NEVS自从今年5月起已经停止生产。

与NEVS共同吃下这次失败收购苦果的,有NEVS母公司国家现代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国能电力集团,也有对产业方向把握不清的青岛青博投资有限公司。

在NEVS收购萨博资产后的2013年初,一份100亿元的大项目悄然落户青岛。这个项目帮助年产40万的瑞典萨博汽车在中国落地。为此,青岛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青岛青博投资有限公司。这个在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成立合资汽车企业,主要生产萨博品牌的传统燃油及纯电动新能源汽车。

这一项目计划实现年产能40万辆,产值1200亿元,一期投资40亿元,生产汽车20万辆。时任NEVS董事长Karl-Erling Trogen表示,青岛公司所生产的萨博汽车,将主要面向中国市场,而瑞典原萨博的特洛海坦(Trollh·ttan)工厂生产的汽车将主要满足欧洲国家的需要。

当时倾向的合作方式是,青岛青博投资有限公司向NEVS注资,用于购买其22%的股份。根据合作的具体情况,双方在此基础上继续注资,成立专门生产传统动力的汽油版萨博汽车以及纯电动萨博汽车的汽车合资企业,最终将青岛打造成为萨博品牌汽车的研发中心、制造中心、采购中心和销售中心。

然而青岛方的加入并没有改变NEVS的短命,原因在于二者在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展路径上产生了分歧,NEVS方面认为新能源汽车是深受雾霾之扰的中国未来的汽车产业方向,然而当时新能源汽车却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行业瓶颈期,可以说,二者其实并无真正的孰是孰非。

其实萨博汽车自2009年初被通用“赶出家门”后,瞬间成为了车企争相竞购的香饽饽,北京汽车在同年就收购了萨博三个整车的平台及相关技术,随后“中国二庞”也试图将萨博揽入怀中。可除了北汽最终在萨博的基础上开发出自有车型后,其他的参与者均以失败告终。

纵观全球的汽车并购案例,75%都不得不面对失败的结局。可其余25%的成功案例也往往令人印象深刻,比如雷诺与日产、宝马与mini,甚至早期的大众与奥迪——要么是强强联合海外扩张,或者是收购小众品牌,经营细分市场。同时基于充分了解基础上的合并也是促成并购整合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国企业也面临着诸多诱惑。近两年,中国车企在全球汽车版图上的海外并购屡见不鲜,深层次原因在于“市场换技术”扩容了规模,但实际上核心技术的掌握实在少的可怜,若想靠自己进入整车制造领域,不仅烧钱,而且行业增量的空间太小。因此借他山之石就成了看似“物美价廉”的方式。

但是被收购方的整车平台是否具备足够的竞争力?电池技术和产能是否跟得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脚步?收购方与被收购方是否彼此了解?这些问题如果还没有解决,“拍脑门儿”式收购又何谈成功?endprint

猜你喜欢
萨博收购方瑞典
瑞典没有“剩宴”
分步购买不构成业务的会计处理
企业并购中收购方的财务尽职调查研究
孤独的幸存
古老的瑞典
初始持股情形下要约收购价格与时机的建模分析
北汽联合科尼赛克收购萨博
深不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