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强
近年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得到广泛的认可。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一、初中物理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计导学案。设计导学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明确教学目标,准确、简洁地将重难点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快速看懂,并找到教学重点和学习方法。第二,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个性特点、学习习惯以及认知能力进行全面的思考,将其与教材相结合,教师在进行内容安排的时候要保证导学案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能够一步一步地学习,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第三,要将重点明确地表现出来,围绕教师的整体教学目标,与教材紧密结合,将重点进行分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尽量做到一节课一个学案,对知识量进行控制,避免学生产生过大的压力。第四,要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考虑,如应考虑学生怎么想、怎么看、会怎样理解、学生的问题会有哪些等;要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以及不能理解的地方进行考虑,并对学生作出引导、提示,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导学案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在运用导学案时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个性特征以及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心理观念,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质量。下面以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四节“力”作为主要对象,进行分析。
1.进行课前导读
在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针对问题给予解疑或是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教师课前应将导学案交给学生,让学生先对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我们可以在课前导读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起哪种力的作用?(2)物体间的力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2.进行课中互动
学生在学习时,普遍都存在一些问题,而导学案的出现,能够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虽然,学生已经进行了课前预习,对预习中产生的疑问也进行了思考,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学生中有部分人没有办法从中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所以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听课,并且进行互动交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作用,对知识能够有最为深刻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活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力是真实存在的。教师可以让几位同学展示力的作用,并对展示内容进行体会。看哪位同学的展示最为明显,同时让学生进行思考,在什么条件下力才会产生作用。
3.实行课后巩固
导学案在课后的具体应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以及总结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在这个学期一直采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学生在期末的时候对导学案的资料进行整理就会发现,整理后的导学案资料就是一份优质的复习材料,其中包含了这个学期学习的所有知识要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
导学案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减少教师的备课压力,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找到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顺明旻.浅谈初中物理导学案的设计及有效运用[J].教师,2012(15).
[2]居树山.浅谈初中物理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1(1).
[3]张伟东.浅谈初中物理导学案的设计及有效运用[J].才智,2013(19).
[4]唐凤花,李翔,黄飞,蒙科祺,陈细玲.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J].青春岁月,2013(23).
(特约编辑安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