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霭琴
学会质疑反思,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题型模仿、类型强化、技能操练固然重要,但这些措施离开了质疑反思,也只能是无效行为.只有质疑反思才会发现问题,才会真正感悟到数学的本质,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搭建平等的教学平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疑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难以摆脱师道尊严的传统角色,而学生唯命是从,形成了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的模式.学生的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我们教师预设好的“问题串”,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哪怕是错误),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限制和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和质疑,导致了学生好奇心和质疑思维的消失.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如果教师能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零距离地与他们互动交流,通过兴趣激发、问题驱动、思维碰撞,引起学生质疑反思,探究辨析,学生就能消除紧张害怕的心理,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这样的课堂才能“活”起来,才有亮点闪耀.
二、创设诱人思考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生疑
数学情境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情境不同,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也不同.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问是发现问题的信号,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形成创新思维的起点.有了疑问,学生就不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打破思维定式,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必定会认真思考,并会尝试去解决.
如在“圆”这一章的起始课教学时,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1)出示图片(自行车、汽车、奥运五环、锅碗圆盘等),这些图片中的物件中都有哪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学生:圆形,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图形之一);(2)有人说圆是最完美的图形,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事物都与圆有关?(学生争先回答,兴趣浓厚);(3)教师补充说:是啊,我们把自行车、汽车的轮子都做成圆形,行路时又快又稳,要是做成其他形状,如正方形、三角形等,我们坐在这样的车上面还稳当吗?(学生嬉笑)有学生顿时生疑:为什么圆的轮子行路就平稳而其他形状的就不平稳呢?大家议论纷纷,新课就此开始.
三、紧扣教学目标精心布疑,授以质疑方法,让学生会疑
“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这句话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很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学生质疑方法的引导和训练,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的价值,有时冥思苦想也提不出问题.因此,学生的质疑能力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引领,离不开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过渡时质疑;对数学概念、公式、性质的内涵及外延质疑;对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处或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质疑,对数学运算、画图和证明的方法进行质疑;等等.
如在学习了分式概念后,为了加深对分式概念的理解,教师精心编制了一组问题:这里有四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x-y、2π、(x-y)2、x,大家观察一下,(1)说一说它们都属于哪一类代数式?(学生:都是整式);(2)你能任取其中两个构造一个分式吗?写写看,你能写出多少?(选取好、差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独立完成);(3)这两名同学写完了吗?写得对吗?一共可以写出多少个分式?这时候一些学生开始质疑,有学生指出板演学生的错误,有学生质疑:x-y2π
、2πx
是否都是分式?也有学生质疑:(x-y)2x-y
的分子、分母都约去x-y,结果为x-y,原式还是分式吗?在热烈讨论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弄清了分式的概念.总之,在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标在重点、难点、关键处精心布疑,这样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和方法.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交流探索,让学生自己解疑
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必须在课堂上加以解决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要把思考、发现和解疑权力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由学生去交流探索,教师参与其中,并加以适当指导,这样得出正确结论必然会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也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且教且学教学相长,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敢疑、生疑、会疑、解疑,从而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较大提高.
(责任编辑黄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