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2014-10-11 19:05罗正蓉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等腰三角环节交流

罗正蓉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如何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进而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能力?以下是笔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所做的一点尝试,以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运用案例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便于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教学方案.这就是如何分组和如何指导学生去做.我们班是30个人的小班,我把全班分成5~6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位小组长.教学时,或把一个任务交给每个小组或把一个任务分成3~5个环节,一个小组完成一个环节,最后共同完成.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巡视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以便学生解决遇到的困惑.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我做了如下设计.

环节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1.学生动手操作.根据教师演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看看能得到什么样的三角形?其中如图1这样的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从折叠线发现其中有两边相等)

2.学生看图(1)讨论.得知:在△ABC中,若AB=A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是腰、BC是底边、∠A是顶角,∠B和∠C是底角.

环节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①如图1的等腰三角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②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如图1的虚线AD),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

在小组内,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得出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并进一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环节三:小组讨论验证性质

如图2,已知△ABC中,AB=AC,AD是底边上的中线.

(1)求证:∠B=∠C;

(2)AD平分∠A,AD⊥BC.

由三个组讨论解决问题(1),另三个组讨论解决问题(2),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个别的情况由教师或小组长帮助解决.

环节四:应用提高,拓展创新

.

二、教学反思

1.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学习可以总结如下:①在活动性、探究性较强的问题中,同一小组中学生会自发重组进行活动,然后再进行交流;②在理解性、推理性较强的探索问题中,学生并不是立即开展讨论的,他们各自需要思考一段时间,期间包括计算、推理、猜测,然后才开展合作交流.

2.给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机会.我们认为在活动性、探究性较强的问题中,同一小组中学生自发重组进行活动,是符合学生研究问题的特点的.因为其方便性、可操作性,人少更易协调地开展活动.在理解性、推理性较强的探索问题中,学生不立即开展讨论,这是因为还没有合作的基本素材,他们需要先独立思考.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有利于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和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情感态度,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责任编辑黄桂坚)endprint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如何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进而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能力?以下是笔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所做的一点尝试,以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运用案例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便于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教学方案.这就是如何分组和如何指导学生去做.我们班是30个人的小班,我把全班分成5~6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位小组长.教学时,或把一个任务交给每个小组或把一个任务分成3~5个环节,一个小组完成一个环节,最后共同完成.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巡视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以便学生解决遇到的困惑.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我做了如下设计.

环节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1.学生动手操作.根据教师演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看看能得到什么样的三角形?其中如图1这样的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从折叠线发现其中有两边相等)

2.学生看图(1)讨论.得知:在△ABC中,若AB=A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是腰、BC是底边、∠A是顶角,∠B和∠C是底角.

环节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①如图1的等腰三角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②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如图1的虚线AD),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

在小组内,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得出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并进一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环节三:小组讨论验证性质

如图2,已知△ABC中,AB=AC,AD是底边上的中线.

(1)求证:∠B=∠C;

(2)AD平分∠A,AD⊥BC.

由三个组讨论解决问题(1),另三个组讨论解决问题(2),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个别的情况由教师或小组长帮助解决.

环节四:应用提高,拓展创新

.

二、教学反思

1.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学习可以总结如下:①在活动性、探究性较强的问题中,同一小组中学生会自发重组进行活动,然后再进行交流;②在理解性、推理性较强的探索问题中,学生并不是立即开展讨论的,他们各自需要思考一段时间,期间包括计算、推理、猜测,然后才开展合作交流.

2.给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机会.我们认为在活动性、探究性较强的问题中,同一小组中学生自发重组进行活动,是符合学生研究问题的特点的.因为其方便性、可操作性,人少更易协调地开展活动.在理解性、推理性较强的探索问题中,学生不立即开展讨论,这是因为还没有合作的基本素材,他们需要先独立思考.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有利于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和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情感态度,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责任编辑黄桂坚)endprint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如何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进而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能力?以下是笔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所做的一点尝试,以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运用案例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便于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教学方案.这就是如何分组和如何指导学生去做.我们班是30个人的小班,我把全班分成5~6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位小组长.教学时,或把一个任务交给每个小组或把一个任务分成3~5个环节,一个小组完成一个环节,最后共同完成.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巡视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以便学生解决遇到的困惑.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我做了如下设计.

环节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1.学生动手操作.根据教师演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看看能得到什么样的三角形?其中如图1这样的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从折叠线发现其中有两边相等)

2.学生看图(1)讨论.得知:在△ABC中,若AB=A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是腰、BC是底边、∠A是顶角,∠B和∠C是底角.

环节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①如图1的等腰三角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②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如图1的虚线AD),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

在小组内,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得出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并进一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环节三:小组讨论验证性质

如图2,已知△ABC中,AB=AC,AD是底边上的中线.

(1)求证:∠B=∠C;

(2)AD平分∠A,AD⊥BC.

由三个组讨论解决问题(1),另三个组讨论解决问题(2),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个别的情况由教师或小组长帮助解决.

环节四:应用提高,拓展创新

.

二、教学反思

1.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学习可以总结如下:①在活动性、探究性较强的问题中,同一小组中学生会自发重组进行活动,然后再进行交流;②在理解性、推理性较强的探索问题中,学生并不是立即开展讨论的,他们各自需要思考一段时间,期间包括计算、推理、猜测,然后才开展合作交流.

2.给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机会.我们认为在活动性、探究性较强的问题中,同一小组中学生自发重组进行活动,是符合学生研究问题的特点的.因为其方便性、可操作性,人少更易协调地开展活动.在理解性、推理性较强的探索问题中,学生不立即开展讨论,这是因为还没有合作的基本素材,他们需要先独立思考.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有利于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和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情感态度,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责任编辑黄桂坚)endprint

猜你喜欢
等腰三角环节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怎样构造等腰三角形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如何构造等腰三角形
这里常有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讨论多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